給潛艇裝「翅膀」 俄為開發北極資源要造萬噸海底怪獸
近日俄羅斯有可能研製的一型「海底怪獸」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據悉這種長著「翅膀」的大型潛艇是專為勘探北冰洋的海底而開發,能在冰川下航行,依靠其特殊的設計可對海底進行詳細勘察。2007年俄羅斯就曾經派出小型深潛器,在北冰洋4267米深處的海床插上了俄羅斯國旗,以顯示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控制力。
據大眾機械網站報道,這艘深海探測器由俄羅斯著名的紅寶石設計局進行設計,目前世界最大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就出自該設計局。這艘深海探測器長134米,總排水量約13280噸,由於是科學調查艦,所有並不會搭載武器,成員也僅有40人。該探測器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其擁有的4片可收放的巨大翼狀結構,單片長度就達45米,這種設計在以往潛艇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圖為hisutton網站製作的這艘探測器與A380的對比圖,可以看到,除翼展完全超過A380外,長度更是達到A380的兩倍。這樣的設計顯然是會對水下航行造成相當大的阻力的,預計航速最多僅能達到13節,不過,對於水下探測而言,這一速度已經足夠,該探測器的潛航深度估計約400米。此外,作為探測器使用的巨大翼展,勘探效果恐怕也是史上最強的。
隨著全球持續變暖,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逐步縮小,北冰洋也越來越適宜航行。各國對北極地區的主權宣誓行動也變得越來越多。目前包括俄羅斯、冰島、芬蘭、加拿大、美國、丹麥等在內的諸多國家都對北極地區提出了不同的劃界方案,在北極地區進行的各種軍演及探測活動也日益增多。
通過模型可以看到,該探測器的內部擁有眾多電纜及探測器,雖是作為科學考察使用,但海底地形、水文等信息同樣也是軍用潛艇得以安全隱蔽潛行的重要資料。這和以前靠水面艦艇、潛艇、水下潛航器等收集手段相比,在效率、精確度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圖中位於艇首的這型裝備目前雖還無法確定其具體用途,但從俄羅斯對潛艇的使用情況看,該設備極有可能是類似潛艇上搭載的特種作戰艙,在水中可自由的投放人員及相關設備。
此前,在俄羅斯的一個展覽上,曾展示過俄羅斯構想的未來水下探測及能源開採系統。可以看到,圖中左上方發的雙體潛艇同樣極具特色。
這張圖片展示的效果則更具現實意義,海面上由破冰船擔任開路先鋒,海中資源則由各式深潛器進行勘探開發,最後再交由一個水中的大型潛航器進行處理及回收,而水中的這個相對大型的潛航器還可作為指揮及調度平台使用。可以想見,未來海底資源的開發程度將會比今天的礦業開採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此帶來的競爭或將把海底世界變成另一個爭端頻現的地方。


TAG:航空圖庫 |
※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
※海洋國土與海洋礦產資源開發
※中國自主水下機器人「潛龍三號」將海試,未來將用于海底資源開發
※南海海底首次發現古熱液區,對潛在金屬資源開發等有重要意義
※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海底稀土礦資源的開發工作
※資源過度開發 畢節山體遭瘋狂開採
※蘇寧戰略投資萬達商業 智慧零售大開發鎖定優質資源
※南海海底發現新資源寶庫!能有效的利用資源還能減少污染
※國外礦產資源開發戰略研究
※價格飆升資源枯竭 松下計劃開發無鈷汽車電池
※中國正式亮相北極舞台 加大航道和資源開發話語權
※山西泉域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開展慶「五一」迎「五四」趣味文體活動
※需要繼續開發樟樹資源
※人類破壞了陸地又進軍海洋,過渡捕撈可能會導致海洋資源枯竭
※水能資源的開發及水電站的建設
※柴火創客空間東莞平台落地丨開拓東莞生產製造業資源,預計12月正式對外開放
※廣東塑造「溫床」聚創新資源
※「未開發資源」垃圾山遍地,印度城市邁索爾欲使大招變廢為寶
※「煤都」之變:生態資源涵養蓄足淮南發展後勁
※紐約正在打造區塊鏈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