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浮游細菌生態學研究獲進展
浮游細菌作為淡水湖泊最為豐富的微生物類群,幾乎參與了湖泊所有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武漢東湖是湖泊生態學研究領域有代表性的湖泊之一,但其生態系統中浮游細菌群落長時間尺度演替規律及生態學驅動機制研究十分不足。
2007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育和團隊聚焦於武漢東湖浮游細菌群落的時空格局及生態學驅動過程,通過高通量擴增子測序及系統進化分析等對東湖5個主要湖區的浮游細菌進行了近10年的系統研究。結果表明,東湖浮游細菌群落在長時間尺度上的季節演替主要受制於決定性的生態學過程,即強的均勻選擇下伴隨一定的擴散限制。這說明當群落髮生演替時,生態相似和關係較近的物種可以相互替換,預示著季節內部存在明顯的功能冗餘或者至少是生態冗餘。然而,環境選擇(如溫度、營養等)和生物互作(如捕食、共生等)使得不同季節之間的浮游細菌顯著不同,主要是因為不同季節的環境條件提供了不同生態位;而同一季節由於生態條件比較相似而形成了類似的浮游細菌群落,最終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規律。這種變化也暗示了環境對浮游細菌群落具有較強的控制作用,從而有可能通過生態學過程模型來預測生態系統的變化趨勢。
該研究主要由水生所余育和團隊、中山大學顏慶雲團隊及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周集中團隊合作完成,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Ecology。
在此之前,余育和團隊已對武漢東湖浮游生物分子生態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Microbial Ecology;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實現穹頂吊裝
※默沙東再次引進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病新葯
※遺傳發育所非中心體微管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科學家揭示基因型保守的結核分枝桿菌表型差異的遺傳基礎
※太空冷凍小鼠精子產出健康幼仔
TAG:今日科學 |
※珠江河口的浮游細菌生態學研究進展
※長江水生態毒理水環境安全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東非大湖區環境與城市生態取得進展
※陸地生態系統氮獲取策略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型甲殼動物適應深海化能生態環境分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濕地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生態化學計量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
※技術演化與生態適應——小興安嶺南麓「新石器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農田生態系統溫室效應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態演變研究取得進展
※海洋生態學家研究巨型海藻對水下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群體的影響
※青藏高原凍融生態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推進中國生態倫理學話語體系建設——訪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彭松
※西湖大學——抓緊學術生態建設勿容緩行
※西湖生態考察
※南京大學在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作文教學研究蘊含的生態理念
※植被恢復對喀斯特生態系統土壤氮固持研究獲進展
※輿論研究趨向「精細化」?清博大數據解讀輿論生態服務新發展
※麗江茶樹起源古生態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