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中國茶几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在茶的製法、飲法、用法等方面,曾經出現過很多現在看來十分新奇的現象,摘擷列舉如下,以饗讀者。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所謂鮮葉煮羹,類似於現在的青菜湯,是直接採集茶樹鮮葉,用水清煮成湯,或者簡單摻入粟米等食材,煮成粥樣食品。

事實上,煮羹是古代尤其是東、西兩漢及以前時期,非常普遍的烹調方法。茶的食用、藥用價值在遠古就被發現,這一點不存在疑問。因此,茶葉被用作煮羹的食材,非常合乎邏輯。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所介紹的制茶方法,即「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培之,穿之, 封之,茶之干矣」,其最終產物便是古代的蒸育「茶餅」。所謂「茶餅」,又稱「團茶」,顧名思義,便是呈餅狀的大團茶葉。

將若干個荼餅穿成串,便叫做「串荼」。事實上,餅荼與串茶的形制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今天 的普洱茶餅、七子普洱(七塊茶餅串在一起)便是唐時遺風。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隋唐時期,餅茶盛極一時。唐代朝廷在主要產茶區如浙江、川渝設置貢茶院,專門製造高品級 茶餅,即官茶。民間同樣追捧名優茶餅。由於民間加工方法略顯粗陋,所以流通於民間的餅茶叫做私茶。有趣的是,據野史記載,在唐宋時期,市面便出現了仿冒官茶形狀及品質特徵的私茶,即假冒宮茶。

飲茶風俗在宋代社會更為盛行,其流行程度比起唐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代烹茶統稱為點茶,主要包括烤茶、碾茶、篩茶、煮水、點茶等步驟。「點茶」環節,茶客 將碾碎篩選的茶木投入大茶碗中,注入沸水,邊注邊用湯勺攪拌,使湯麵產生大量湯花泡沫,然後將茶湯分至各小茶碗中即可。

點茶水平的髙低,以湯花多少及色澤黃白來評定。點茶被仕人階層熱捧到一定程度時,演變成 了比賽,即「鬥茶」。點茶、鬥茶活動極大地刺激了品茶器皿、工具的發展,唐宋之後,中國屢屢出現了茶具瓷器精品。古人風雅情趣體現在茶的這一方面,著實讓人佩服。

相比較於被壓製成團餅狀的「餅茶」,單個茶葉鬆散堆積的茶葉稱為「散茶」。

明朝初年,隨著茶區不斷擴張,茶葉品種、品質不斷升級,散茶優勢逐漸顯現。明太祖朱元璋 體恤民情,認為龍團鳳餅窮於奢華風雅,浪費民力民財,於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特別頒布詔令:「罷造龍團……唯采芽茶以進……」散茶自此正式得到官方的認可。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書名:經典名茶品鑒

作者:陳振東, 姜曉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篤信道教的雍正皇帝與圓明園
整形美容手記:我想要個謝霆鋒的鼻子
最棒的兒童節禮物,給寶貝讀一讀媽媽小時候看過的經典故事!

TAG:書問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唐代制茶工具 驗證古人是「吃茶」而不是飲茶
用沙漠節水小米制茶,「氣米茶鋪」和「任小茶」要做綠色茶飲品牌
逛茶園採茶葉,手工現炒制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的「六字妙法」,六大茶類制茶的核心技巧
木靈禾范制茶:周杰倫和《爺爺泡的茶》
靈異故事:茶鬼制茶醫病
銅仁:明前春茶貴如金 茶農茶企制茶忙
茶山秘聞:山上的制茶師傅試完茶後,為何都愛喝兩口酒?
「生」與「死」:制茶工藝的玄機
制茶之美——普洱茶藝術創作主要步驟
經典制茶之旅——老班章
普洱茶傳統工藝?還是先看看曼撒茶山流傳下來的制茶要訣吧
丁謂 | 宋朝第一等人,制茶、建築、蹴鞠,樣樣精通
安溪制茶高手的觀音韻
我國制茶工藝簡述
茶人物:肖益平—享有業界公望的制茶大師
手工制茶與機械制茶有何不同?
元正·福鼎白茶·啟山 首席制茶師王姚經
0差評的傳統純手工制茶,真的比現代工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