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者任明志老師 講學習中醫要有出離心

行者任明志老師 講學習中醫要有出離心

(以下來自任明志醫生網路課程整理)

首先,我們既然學中醫,學中醫要抱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一個信念,這個是支持我們最終學下去的一個動力。要不然,很多人學到一定程度就會懈怠,就停滯了,包括那些古往今來很多大家都一樣。

沒有目標,沒有願力,或者目標暫時達到了,他就沒有動力了,他的醫學就停滯了。在不斷的臨床之中,有時候受挫,有時偶爾會反思一下。由於沒有動力,反思也不深刻,這是肯定的。

由於這樣一代一代下去,中醫學很多時候就變成一個手段,一門技術,為了解除病痛的一個手段,而不是真正的去研究人天奧秘的這麼一門深奧學問。

古人做學問跟現在不一樣,現在都是學者,都是學一些以科學技術為根本的東西。古人做學問是身體力行,是身心合一這樣來做學問的。

所以我開宗明義,第一點就說,必須要目標深遠,有一個良好的願望,這樣能支持我們一路學下去。而這個心愿是真正切實切身由心而發的。不能說,大家都說,「他這個願望好,這麼樣對」,你就跟著這麼樣想,這麼做。這不是自己的。每個人學醫都有自己切身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是為了解決一下暫時眼前的問題,個人身體上、生理上的一些困惑,這個就不用來跟我學。

秉這個基礎,然後我向大家講了,學醫必須有一顆出離心。什麼叫出離心?上回講的,孫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是個比較抽象的話。出離就是要超脫。超脫的心境,不為外在,不為內在,不為自己的各種感情,不為各種外在物質所左右,就是有這麼個心量。怎麼個心量呢?你必須自己要有道才有心量。病人過來了,病人感覺身心痛苦,這時我們做大夫的或多或少就會有些緊張,尤其是沒有經常經歷過這種治療的。你一緊張,就會產生患得患失,得失之間就很容易出差錯。病痛,病人焦急,你可以去關心他,可以去體會他,但是你一定不能為其所困,為其所擾。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就是說,我們面對病人的時候,第一個,我們跟病人之間存在兩種關係。第一種,利益關係,他來你這兒看病,照顧你生意,但是這層關係可能對於我們真正學醫的人來說,這是很淺的,以後真正獨立乾的時候,可能也會有些。第二層,醫患關係,你要治這病,肯定我們每個人都想把病治好。病人由於身心痛苦太深,甚至危及生命,在社會上,或者在病人看來,這個事情非常大,責任相對重一些。這個事情一旦擺在你跟前了,病患以及家屬的期望值以及迫切心又比較重,這個時候無形中就會產生很多壓力。我們怎麼樣去擺脫這種壓力,然後看病時候切入疾病的本質,這是我們需要有的心態。不能說,久經沙場就行了,時間長了就行了,那剛開始怎麼辦?有時候時間長也不見得行。這就是剛開始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一般人剛開始就是,我就為了給病人解除病痛,讓病人暫時舒服。這個目標是非常短淺的。我們給病人看病絕對不是為他服務。所以,你們以後如果給病人看病,如果去當大夫,一定要把這個狀態擺正。你叫「施捨醫藥」。你可以無條件地給病人看病,不求任何回報,但一定要有這個態度,你去施捨醫藥,是為了把他這個病治好。你一定要把你跳到事外,跟這個沒有關係。要不然你跟這裡面的利益攪在一起,就會有很多厲害牽扯。所以,很多人行醫,目的是為了經營,為了賺錢,慢慢的,他氣息就不純,醫術也比較渾濁,心態透脫不出來了,醫術也一樣。

這是我們從古到今講的,我們醫生要抱著一顆施捨醫藥的態度去給病人治病。施捨醫藥是什麼態度?病人首先要虔誠,求你看。然後,我會盡我所能給你看。這是以醫生為主,以病人為輔。這個位置一定要確立。這個位置如果確立不好,不要看病。扁鵲說過;病不信醫者,病必不治。以醫生為主,不能說以病人為主。病人說,你就幫我把這個痛苦給我解決算了,好像你只是他請來幫忙的。他的心態依然是煩躁,依然是自以為是。很多疾病跟病人的心態息息相關。如果你能研究深刻的話,以至於從脈象上,從情緒上,能指導他的身心調整的話,他還是這種態度的話,你們倆沒有辦法溝通,這個效果就很膚淺。這個溝通不是簡單的你教他去怎麼做些心理治療,不是這樣的。它是有內在的,潛移默化的很多東西,自然而然之間就完成了。在臨床上,我的很多病人就是這樣,心態能完全放下來治病的,效果都非常好。

不過這其中也存在一種手段,你怎麼樣叫病人放下來?怎麼樣叫他信服你?這有時候也存在一些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我們就要有種姿態,我們是在施捨醫藥。我們施捨醫藥為了幹什麼?我們學醫,澈明醫道、醫理的變化,給病人看病這是附屬產品,自然而然這是我們的職業,是我們該乾的。所以說,這跟一般人理解的一般的醫生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您看,扁鵲有幾不治:信巫不信醫,病不信醫者,病必不治,還有哪幾點(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說了幾種不能治。其實古人很多說不治,是不容易治,也是難治。

像我在臨床之中遇見,確實有很多人屬於這方面,重財輕命。重財輕命只是他的一種習氣,這種人也屬於不好治的一種。你只要講到平常的養生,日常作息什麼的,他都不去關注。你這邊稍微給他治好點,他那邊更加忙碌,更加奔波,所以是終歸不治。現在生活中很多病人都是這樣。本來還可以,只是感覺到疲於奔命,感覺特別勞累。用中藥,溫陽葯調一調,精神了,然後說你再鍛煉,應該養生了,然後他又開始熬夜。以前熬不了夜,現在能熬夜了。熬幾次夜,折騰幾次,又回到以前。然後再來看病,吃藥,這樣折騰幾個來回身體會大虧,精氣會大虧。中藥反而成為興奮劑了。

所以,我們自身來講,第一步,學醫就要有個超脫的心態。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要求,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這些簡單的物質慾望。什麼叫簡單的物質慾望?有些人認為,學中醫好,受人尊敬,學完了以後,給別人吃藥風險不大。有人這麼想,中醫還懂得養生。也有人認為,當醫生好,什麼年代都需要醫生,醫生不會沒飯吃。這種種簡單的想法,都是被外在的物質或內在的心理情緒所引導,所束縛,最終產生煩惱的因素就會存在。所以說,克服內在心理這些情緒方面的、感受方面的影響,外在克服物質方面的影響,然後產生真正對醫學的認識,發出自己內心的心念,這樣的話,才叫真知灼見,才叫真心。有了這個心,學來醫,這是最為根本的。

「行者醫生」 :任明志

學習更多健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瑞祥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康瑞祥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學拳明理拜明師,堅持勤學勤修德——我的太極拳學習心得
怎麼學習中醫?學習中醫時需要的注意事項
我學習岳老師理論踐行的過程
要學習解脫,自然就需要老師
學習行書,你要放鬆楷法!
從愛出發,影響孩子——心時代父母學習班學習感悟
老出虛汗怎麼辦?學習中醫防治方法
談談自己學習中醫的體會,如何跟師在門診臨床中進步
普賢上師言教學習心得
縱橫出新意,老來臻化境——學習劉老振濤先生書法的體會
穿越辱罵的叢林-講師學習心得
關於書法練習的幾段心得體會,發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學習中醫,就是要把它落實到生活行為里
法師培訓班學習心得
為啥要學習心理學?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書法?
任正非談技術:想要戰勝美國,我們先要學習他們的偉大之處!
想學習瑜伽露出陽光笑容 李孝利:不要看著姐姐這樣笑 會心動的
學習修慈悲心
擁有「學習意識」的父母,才會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