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取得階段性突破
「這項技術拯救了3個家庭。」
5月21日,南京市民吉建超、方雅琴夫婦抱著10個月大的兒子來到南京鼓樓醫院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活動。在跟《中國科學報》記者聊天的時候,他們一個勁兒感嘆:是再生醫學的「奇蹟」圓了他們的求子夢。
原來,妻子方雅琴因嚴重子宮內膜損傷導致重度子宮腔粘連——而這曾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絕症」——多方求醫無果,夫妻倆一度絕望。
「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那時候承受著不知道多大的壓力,逢年過節我們都不敢回老家,覺得無顏面對雙方老人。」吉建超說,直到2014年,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戴建武和南京鼓樓醫院給了他們希望。去年,他們迎來了兒子吉宸霖的順利降生。
這場親子活動的主題是「愛與希望」。吉建超對記者說,這個主題再合適不過。
戴建武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這項「拯救了3個家庭」的技術:利用功能膠原支架材料複合幹細胞進行瘢痕化子宮內膜的修復。
「子宮內膜損傷後會出現明顯的瘢痕化、供血不足,導致受精卵無法著床發育。通俗點說,內膜瘢痕化就像『土地』變成了『水泥地』,而水泥地上是長不出任何植物的。」戴建武形象地解釋說。
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胡婭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解決這部分患者不孕的關鍵便在於如何對患者子宮內膜進行修復,目前宮腔鏡粘連分離術是治療宮腔粘連的經典方法,但我認為經典方法還並不是最合適的治療方式,而且預防粘連複發效果不佳。」
戴建武和胡婭莉團隊經過多年合作,摸索出了一種在胡婭莉看來「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在利用戴建武團隊研發的功能膠原支架材料的前提下,複合來自孕者自體的骨髓幹細胞或異體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對子宮內膜進行修復或促使子宮內膜再生。這一治療方式在經過大量的基礎和動物實驗後,於2013年開始在南京鼓樓醫院開展臨床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2014年7月17日,第一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
鼓樓醫院資料顯示,3年多來,已先後有13位重度宮腔粘連致不孕的患者通過該項臨床研究成功受孕並生產,共計誕生14位健康的「再生醫學寶寶」(其中一位患者通過治療後先後兩次懷孕產子),另外還有6位患者已成功懷孕。
用幹細胞喚醒「生態系統」
子宮內膜再生這項臨床研究有兩大核心:其一是功能膠原支架,其二是幹細胞。二者的分工是,自體骨髓幹細胞或異體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附著在可降解的支架材料上,在支架的幫助下實現定植、分化,從而實現血管、組織的再生,修復瘢痕化的子宮內膜,為受精卵提供著床、發育的環境。
戴建武打比方說:「就像治理荒漠化,首先需要網狀結構固定,植被才能順利地長出來。支架就是起到網狀結構的固定作用,而幹細胞的引入『喚醒』了子宮內膜環境的修復。」
重要的是,研究團隊對於幹細胞在子宮內膜再生方面的機理研究得到了一定進展。戴建武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無論自體骨髓幹細胞還是異體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其最大的作用應該是「喚醒」——引入的幹細胞會幫助受損的子宮內膜構建出良好的微環境,使得內、外源幹細胞可以在損傷部位定植並分化成功能細胞,從而促使殘存的「生態系統」恢復到健康水平。
此外,戴建武介紹說,除了自體骨髓幹細胞和異體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外,他們還在探索其他來源的幹細胞用於子宮內膜的修復或再生研究。「比如自體脂肪幹細胞,其提取過程比自體骨髓幹細胞更便捷,很多孕婦也更願意『抽脂』。」
「抽取骨髓幹細胞的時候會局部麻醉,但還是有一種酸痛的感覺。」同樣來自南京的「准媽媽」孫剴蓮選擇使用自體的骨髓幹細胞。受益於這一臨床研究,她將在8月份迎來自己孩子的降生。她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為了擁有孩子「抽哪兒的都行」,但如果還能減少痛苦,她更欣然接受。
還只是開始
記者了解到,用於該臨床研究的「功能膠原支架材料」可降解、能與生長因子或幹細胞特異結合,已經國家葯監局批准臨床使用。而該臨床研究的另一個關鍵角色——幹細胞,境況卻完全不同。
「這是科學發展規律使然。」 胡婭莉對記者說,幹細胞及其相關製品能否投入臨床使用,還要經過嚴格的科學探索過程。「幹細胞用於子宮內膜修復現在只是一期臨床試驗,未來還有二期、三期,可以說幹細胞要成功投入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胡婭莉說,當基礎研究與臨床問題結合起來的時候,能讓我們看到對人們生活的改善,把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但是,科學發展最見不得急功近利。
「這也說明,我們的研究還遠沒有結束。」胡婭莉認為,幹細胞技術的臨床轉化可能還需要經受住倫理問題、審批等的考驗,她不希望臨床上的一些探索進展被誤讀為「馬上可以產業化、市場化了」。
「我們今天舉辦這場親子活動,即是對過去工作的一個總結,更是對未來的一些寄許。」 南京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曙如是說。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超33億!又一批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出爐!
※巧克力與心率失常風險降低有關
※浙大科技成果專場路演拍賣會:成交價880萬元
※可穿戴設備監測熱量消耗恐怕不太靠譜
※中國科協: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損國家聲譽 查實絕不姑息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黃瓜根系分泌物釋放特性取得進展
※中科院城市環境所在抗生素破壞土壤微生物研究中取得進展等近期兩則土壤科學研究進展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研究前沿:幹細胞研究逐漸步入再生醫學
※破解生命科學的「密碼」——記中科院裴端卿幹細胞研究「國家隊」
※破解生命科學的「密碼」 ——記中科院裴端卿幹細胞研究「國家隊」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在硼酸鹽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太陽黑子精細結構自動分割技術獲進展
※中國農科院哈獸研學者在馬傳染性貧血病毒遺傳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層狀范德華異質結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熱電材料性能調控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生長信號對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減數分裂起始研究中取得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程序性壞死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零價金屬原子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性的科學研究
※中科院科學家在納米材料生物響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生物質資源提取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實現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