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為何瘋了,患者為何狂了?

醫生為何瘋了,患者為何狂了?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學的骨科,一個學的機械設計。在生活中,明顯覺得那個骨科大夫經濟條件要好很多。

聊天的時候,我們就這個事情討論了一下。說學骨科和學機械,其實都差不多。學骨科的是對骨頭敲敲打打,對付關節韌帶啥的。學機械的是對鋼鐵敲敲打打,對付螺絲螺母啥的。某種程度上,學機械比學骨科更加燒腦,為什麼收入差那麼多?

學機械的朋友似乎有所感觸,他說醫生做完一塊骨頭,對骨頭的主人說:「親愛的,你的情況還得加錢。」骨頭的主人就會乖乖吐錢。你做完一個機械,說到明年機器也不會給你錢。

這當然是玩笑,但是卻隱約道出了部分真相。

人對生命安全的追求是無限的,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生理和安全排在了前兩位,理論上人願意為之投入的資源是不設限的,是人最有動力花錢的領域。這點醫生就佔了先機。

其次,醫患關係的不對稱也是明顯的。如果坐在你對面的是一個醫學博士,對不起,他(她)的醫書至少已經讀了8到10年。隨便說一個醫學名詞就能砸暈你,隨便寫一個長度達8到10個單詞的藥名或者病名,連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都不認識,遑論大頭百姓。

在菜市場買菜,經常有你想買一斤,賣菜的順手給你抓個一斤二兩,你不想要還可以理論理論。而醫生給順手給你多開10盒8盒吃不死的葯,多開個CT、核磁共振啥啥的簡直如探囊取物。

在計劃經濟時期,有兩種職業最令人羨慕。一種是糧食局的,一種是醫生。理由是無論哪個朝代,人都少不了吃飯、看病。到今天,糧食局的,不提也罷。而醫生,哦漏。

我們對醫生的態度很糾結,內心的形象差也很大。一種是這樣:

幾個手術間隙抽空補覺的醫生讓人肅然起敬。醫生苦啊,從讀書開始就苦。譬如我兩同學,一個師大學中文的,一個醫學院學臨床的。前者在學校風花雪月,蜂狂蝶浪,不是一般的爽。後者一臉懵逼,一本一本磚頭厚的書連著啃,直叫這比高中還苦。

工作以後更苦,手術室就是戰場一點都不誇張。我們請一外科醫生吃飯,因為手術檔期,約會改了三、四次。那晚實在盛情難卻,醫生來了。吃飯的時候,醫生精神不振,臉色煞白,說是當天感冒了,又做了三台手術。其中一台手術特別複雜,還一直用床邊X線機。感冒、疲勞、加吃射線,搞的醫生差點虛脫,一點喝酒放鬆的心情和力氣都沒有,讓我們感慨人家賺錢多也是該的。

但醫生也有另一種形象:

GIF/377K

前兩天,我媽生病住院,在醫院裡直呼醫生都瘋了嗎?

我媽因為突發性的眩暈去一家三甲醫院看門診。接診醫生剛聽完我媽說頭暈,立即大叫「掃描,掃描……」我媽後來明白,所謂掃描就是做CT的另一種說法。可能怕病人反感那種來人就做CT的做法,改了個不那麼「難聽」的掃描。我媽強忍著頭暈,問我頭暈那麼厲害,你不查查血壓嗎?大夫恍然大悟,說好,量完血壓說血壓很高,怪不得頭暈。

我媽這種退休多年的老太太都明白,做CT有開單提成,所以積極性高,而量血壓沒有。所以,經濟影響行為方式。

住院以後。管床大夫二話沒說,先來一句:「做個加強CT吧」,這個讓人心塞又無語。頭暈做CT還不夠嗎?有沒有必要加強又無法分辨,當真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做完加強CT後,醫生又和顏悅色地說:「做個核磁共振吧?」把我媽惹毛了。得虧我媽有點醫學常識,說她做過手術,體內有金屬,無法做核磁。醫生才悻悻而去。第二天早上查房,管床大夫又和顏悅色地對我媽說:「反正你是醫保病人,既然住院了,就全面地檢查一下吧。」表面是一種建議,實際是宣布一種結果,他彩超、腦電圖、心、肝、腎、血、尿、便……亂七八糟地單子早開出去了。

全部查完,對我媽說沒啥問題,可能是心理問題,回家好好養著別緊張。我媽說醫生都瘋了。

因為工作的原因,這兩天接了兩個信訪。

一位母親哭哭啼啼的來了。她女兒在北京上大學,師從國內某著名國畫大師,已經學有所成。回家探親期間,被一個黑診所忽悠,在乳房裡打了所謂的豐胸還是美容的針。這位母親帶著哭腔說,我閨女還是沒結婚的姑娘啊,這幫黑心的。

打完以後,一直覺得疼。

回去找那家黑診所,醫生不具備開辦診所的資格,問打的什麼葯。行醫的說是朋友給我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孩子媽媽五雷轟頂,立即報案。行政處罰還沒結束,行醫的逃之夭夭。

警察說因為還沒鑒定出是否假藥,暫時無法立案追逃。

帶孩子到大醫院去檢查,醫生照片子說有異物。做手術可能留疤,可能一個乳房大一個乳房小,可能以後無法哺乳,還有可能癌變。

孩子媽媽帶著哭腔說,我姑娘還沒結婚,以後怎麼辦呢?我姑娘讀書讀傻了,一點不接觸社會,這麼容易受人騙。給一個沒結婚的姑娘隆胸,真太喪心病狂了。

孩子媽媽說孩子乳房疼痛,外加心理壓力,都有輕微的抑鬱了。要求我們無論如何要找到那個非法行醫的,她說不為錢,只想搞清楚給她姑娘打了什麼針,她心裡好有底,好給孩子治。我們只能說盡量幫忙吧。

今天下午又接到一個投訴,是父親幫兒子投訴的。

父親說,我兒子是一名在服役的飛行員,平時很少接觸社會。那天路過火車站,被一家民營醫院忽悠著拉去體檢。體完檢後說是包皮過長,需要做手術。父親氣憤的說,招飛要經過最嚴格的體檢,如果包皮過長怎麼會驗上兵呢?

孩子上了手術台,打過麻醉,切開包皮,手術的說發現有一處新毛病,再做需要加錢,問孩子做不做。爸爸說,雞雞都切開了,人都放在案板上了,哪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結果一個包皮手術被訛了一萬多。據說還說孩子的陰莖系帶短,順手給切斷了。總之,一個多月了,這個可憐的飛行員腫脹未消、前途未卜。

這種哭笑不得的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我不想說醫改這麼宏大的命題。據說醫療市場,醫療保障,在全世界都是難題。主要大國沒有一個能拿出通行世界的成功方案。

醫改不停地在過度醫療,造成納稅人負擔過重;以及投入不足,基本人群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之間搖擺。

但無論如何,理想的狀態不是目前的狀態。

當傷醫事件發生後,會爆發一堆雞湯文,訴說醫護人員的辛苦和不易。沒人深究,大多數傷醫事件,背後是過度醫療或者保障低的正常醫療已經傷害到患者生存的經濟血線。讓患者遷怒於醫生,產生要麼傷醫槍斃坐牢,不傷醫也活不下去,那不如同歸於盡的想法。

當然,醫生不能背醫改失敗的黑鍋,但他們起碼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不是幫凶,可能也是幫襯,起碼是參與者和執行者,本質上也是受害者。

成語「胸有成竹」意思是畫竹子前,心裡要先有竹子。

換成醫生,不提「胸有成人」這麼高的要求。醫療小組考核、科室考核、院考核,實質上都是以錢為核心,好比判斷某個水體是否污染以大腸菌群為判斷指標,造成醫生們「胸有成錢」也太可怕。

醫改任重道遠。但無論怎樣,引入保險公司等第三方,使醫生花的是別人的錢,造成第三方監督的動力;國家持續投入,高薪養醫,補償醫生的勞動價值。否則醫生就會自己補償;以及藥品零差價,檢查零回扣等制度建設,斬斷醫生過度醫療的動力。哦漏,如蛆附骨的醫藥代表。

最終回歸到以治癒率、有效率、滿意率為評價醫生的績效指標,而不是本質上以錢為衡量醫生的績效指標。使醫生從錢本位回歸醫本位,醫患關係之間建立健康的經濟模型。大的醫患衝突自然消解。這才是醫改的價值目標。

否則「德不近佛,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只能是少數耿介之士以及站著不腰疼的大家的高標準,在實際情況中淪為口水。因為對芸芸眾生來說,利益格局才是真正的行動指南。

找不到健康的經濟模型,醫改就是一句空話。醫院的微笑服務,患者優先仍然會讓人心裡發毛,哇涼哇涼的沒有底。

我們真不願意看到醫生的主要目的是賺錢,而看病只是順便的副作用。

個人微信公眾號:禾麥吃飽飯(hmcbf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禾麥吃飽飯 的精彩文章:

雖千萬人,往矣,雖千萬里,往矣
好人惠而厚,厚而聚,聚而富,富而久,壞人反之

TAG:禾麥吃飽飯 |

您可能感興趣

患了癌症何去何從?要不要治療?腫瘤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
孩子生完之後,胎盤去哪裡了?你去找醫生要回來了嗎?
患者出現水腫、尿蛋白,先治哪個?搞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何炅現場居然暈倒!醫生到底說了什麼!
生完孩子後,你的胎盤去哪裡了?媽媽問醫生要回來了嗎?
孩子剛出生就被「打了」,產婦很生氣,醫生卻笑了!
醫生得了癌症,會害怕嗎?
醫生,我的卵子去哪了?
沒有任何徵兆,孩子突然沒了……醫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為養了一隻蛙,我突然理解了醫生!
笑瘋了,醫生都是被耽誤的段子手!
如果得了癌症,如何選擇一位好醫生?
關於抽搐的急救,為何有些醫生都做錯了?
孩子剛出生,醫生抱走孩子,都做了些什麼?
剖腹產生下雙胞胎,醫生正要縫合,女子卻制止了,這是為何?
病了不看醫生,吃苦的是誰?
這個醫生膽子太大了,難道不怕患者投訴嗎?
什麼樣的醫生,最讓患者說好?他說出了無數患者的心裡話!
這些慢病患者,醫生喊你們去查腎!
預產期到了但狗狗遲遲不生產,主人帶它看醫生卻發現了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