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足石刻:一座滌盪心靈的藝術殿堂

大足石刻:一座滌盪心靈的藝術殿堂

大足寶頂山石窟

文│江濤

《中國國家歷史·貳》

東方出版社│2016年6月再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后豐碑。在藝術上,它開創了世界石窟造像史上的「大足石刻時代」,將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高度融合在宗教藝術的儀軌中。在人文思想方面,它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三支主脈——儒、釋、道哲學思想包容一爐,完成了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性融合,承載和體現了至今影響著中國、感染著世界的忠孝、仁愛、誠信、禮義的價值理念。1999 年12 月1 日,大足石刻繼敦煌之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躋身於「世界八大石窟」之列。

大足石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闡釋,尤其對儒家孝道文化的宣揚,對心性和修身的主張,對清廉戒欲的倡導,在今天同樣可以衍射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省度人生,照徹心靈,凈濾和升華我們的思想境界。

孝的禮讚

百行孝為先。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經》將孝視為社會倫理的基本範疇。漢代的《孝子傳》,及其後輯成的《二十四孝》,成為後世流傳最廣的關於孝行的經典故事。或許是因為《二十四孝》流觴甚過,大足石刻沒有去重複這一屢見不鮮的題材。而是用佛教藝術的特有語言去詮釋了孝的涵義。

大足北山石窟《古文孝經碑》

孔子曾說:「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1945 年,楊家駱先生率團考察大足石刻時,就在北山石窟發現了一塊極其重要的南宋石碑——二十二章之《古文孝經碑》。

自漢代始,《孝經》即有今文、古文兩個版本,唐玄宗時頒行《石台孝經》後,今文盛行,古文闇寂。至宋時,秘閣中藏有「鄭氏」 「玄宗」「古文」三本《孝經》,但「古文」有經無傳。為此,北宋司馬光特作《古文孝經指南》,范祖禹作《古文孝經說》,南宋朱熹又刪定《古文孝經》,為「經」一章、「傳」十四章,即所謂《孝經定本》,亦稱《章廬孝經》。而宋以後,《古文孝經》遂又不傳。因此,北山之《古文孝經碑》被馬衡先生稱為「寰宇間僅此一刻」。而此碑躋身於有「唐宋石雕藝術陳列館」之稱的北山佛教造像的龕窟之間,說明儒家孝道思想與佛教義理的宣揚在當時是並行不悖的。

援儒入佛,把孝行觀徹底圓融於佛教義理的石窟造像,是石窟的第15、16、17、18 四龕大型雕像,儘管造像題材均源自佛教經典,但貫穿四龕造像的主旨思想卻是儒家的孝行觀。

第15 龕的《父母恩重經變相》,以夫婦「投佛祈求嗣息」為序品、中軸,左右分開展現「臨產受苦恩」「推干就濕恩」「為造惡業恩」等父母養育子女的十種恩德。如何去報答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正如《孝經》所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大足寶頂山石窟《父母恩重經變相》(第15龕)

第16 龕的《雷音圖》,以風、雨、雷、電四神營造恐怖驚悚的氛圍,表現不孝子孫遭雷劈電擊的慘烈場面。

第17 龕的《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以釋迦佛前世本生故事和今世本行故事為主線,演繹「鸚鵡行孝」 「割肉供父母」 「親擔父王棺」等行孝事迹。造像描述釋迦孝及三世、恩澤四海,頌揚其博愛無私的高尚品質,正是對應了《孝經》所稱的天子之孝:「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第17龕)

第18 龕的《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展現的是大寶樓閣、荷花化生等西方凈土的無量光明之美,但圖像中部卻刻有化生凈土必修三業的儆戒銘文,首要的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把孝養父母列為修持善業的第一位,是一個人一生能否最後達到超脫境界的首要標準。這就是《孝經》所說的:「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大足寶頂山石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第18龕)

孝是物質社會的一種精神和親情標誌,孕育於血緣親人之愛,是人類最本真的情感,若將這種情感引入社會關係,將個人對父母家庭的敬重擴展到他人乃至社會公眾身上,就必然泛化為對天下人甚至包括對世間萬物的敬愛,從而擁有一種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的道德定力。這是大足石刻孝道文化對我們的深切觸動和感召。

心的境界

如何「治心」?怎樣「修身」?在儒在釋在道,都是涉及哲學方法論和人生終極目標的兩個重大命題。

大足寶頂山石窟《縛心猿鎖六耗圖》(第19龕)

大足石刻對「治心」的闡釋和表述十分有趣。寶頂山石窟第19 龕的《縛心猿鎖六耗圖》中,一行者懷抱一隻靜卧的猿猴,行者座下,用六條繩索縛住犬、鴉、蛇、狐、魚、馬六種動物。在這裡,以猿猴喻心,以六種動物比喻眼、耳、鼻、舌、身、意「六窗」。「六窗」在佛教中又稱為「六耗」。何為「六耗」?刊刻其中的銘刻說:

眼如走犬,逐五色村;耳如烏鴉,逐空吱起;鼻如毒蛇,常思入穴;舌如野狸,尋屍舊回;身如大魚,常思濁海;意如野馬,奔走無閑。

「六耗」如此耗盡人的情識,迷人真性,心猿就會起浮躁動。所以,若要靜心誠意,不受外界紅塵干擾,就必須關閉「六窗」、鎖住「六耗」。儒家講正心的關鍵,也是強調摒除外部世界的干擾,一如《大學》里所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

大足石刻對「修身」的見解和圖說,可以分作兩個層次:一是「小我」的境界,二是「大我」的境界。

「小我」之境,就是怎樣做人的境界。被雕刻在石篆山石窟的《志公和尚》龕,講的是梁武帝曾經問志公和尚,世間有沒有不失人身的藥方,志公和尚答:有。藥方是:

不嗔心一具,常歡喜二兩,慈悲行三寸,忍辱根四橛,

智慧性五升,精進意六合,除煩惱七顆,善知識八分。

這則藥方,實則是教人不怨天尤人,要積極進取,努力作為,自然就是一個合格的「人」了。

「 大我」之境,就是怎樣做一個高尚人的境界。對此,寶頂山的《牧牛圖》《圓覺洞》和《正覺像》以次第修證的覺悟之境作了生動的闡釋。

大足寶頂山石窟《牧牛圖》(局部)

《牧牛圖》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來變現佛家「調伏心意」的禪觀修證過程,牧人最後證得了菩提覺悟之境。《圓覺洞》表現十二圓覺菩薩已證佛果,但沒有成佛,而是廣行菩薩之道,幫助天下眾生覺悟。《正覺像》表現菩薩助眾生覺悟,最後成正等正覺的如來之境。從《牧牛圖》到《正覺像》,揭示了佛家求證涅槃最高境界的三段歷程:覺悟—幫助眾生覺悟—正等正覺。這和儒家所講的君子聖賢之道如出一轍,《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所標識的,正是人生從「小我」到「大我」的不懈探索之路。

貪的警示

在佛教義理中,貪愛是萬惡的根本,是眾生造作一切惡業的淵藪。在現實中,貪愛也是實現人生境界升華的最大障礙。大足石刻對貪愛的圖解剖析,一是示以貪愛所導致的痛苦和罪業,二是貪愛導致理性的蒙蔽,偏失人生價值目標的正確取向,可謂入木三分。

貪愛所致的痛苦罪責,印刻在寶頂山石窟第3 龕的《六道輪迴圖》的圖像中。在《六道輪迴圖》左、右兩側,刻有兩組表示貪、愛的圖像。右側一組刻飛揚跋扈的文臣武將,表示貪慾;左側一組刻一猿猴,手捂下體,側首回望身後的美貌女子,表示愛欲。《六道輪迴圖》即是表現眾生受貪愛牽引,造作惡業,遭受無盡的罪報,陷於生死流轉中不能自拔。故而《六道輪迴圖》上方刻了一則醒目的偈語:「三界輪中萬種身,自從貪愛業沉淪。」

大足寶頂山石窟《六道輪迴圖》(第3龕)

在《六道輪迴圖》的下方,還刻有一組耐人尋味的《貓鼠圖》。圖中刻一叢彎曲的竹子,一隻老鼠攀爬在竹梢上,畏畏縮縮。竹子的下方蹲坐著一隻貓,貓翹首望著老鼠,伺機待撲。它表現的意思是,貓要捕食老鼠而不得,急躁難耐,鼠處危險高處,逃生無路,兩者各自為生存而煩惱。由此引申出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欲求不得,苦之本也。

大足寶頂山石窟《貓鼠圖》

貪愛所致的理性偏失,圖解在寶頂山石窟第20龕的《地獄變相圖》中。在此圖右下側,有一組《一碗金一碗飯圖》。圖中刻著並坐的老翁、老嫗夫婦,老嫗一手端一碗金,一手端一碗飯,示於小孩兒面前。小孩兒面對一碗金、一碗飯,伸手取一碗飯,不取一碗金。一碗飯是比喻種種物慾誘惑,而一碗金是一碗飯不可比擬的珍貴財寶,比喻佛所證得的世界真諦,即佛法。這是說愚昧不覺醒的眾生,就像懵懂無知的小孩兒,終歸禁不住物慾的誘惑,而失去了人生最有價值的選擇。

大足寶頂山石窟《一碗金一碗飯圖》

當然,佛教所說的貪慾總是帶有宗教的屬性和色彩,人有生存、生殖和精神需求的基本慾望,不能通泛地一概划到貪慾的範疇。但佛教從追求精神解脫的層面加以告誡:人們不應該執著於對外物的貪念,最後會成為慾望的俘虜。所以,從本質而言,人的痛苦和罪責往往和慾望需求是割裂不開的孿生關係,慾望越多,痛苦也越多。無論儒家或是道家,對這一點也是趨同認可的。《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老子》說得更明確:「罪莫重乎貪慾,咎莫險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都是反對縱慾和貪婪的。

大足石刻作為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它把藝術的至臻之境熔鑄在蒼山石壁上,也把精神的至善之境銘刻在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裡。誠如1995 年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在參觀大足石刻後題詞所說:「這個地方反映了中國豐富的歷史,這個地方讓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熱文推薦

★局座不哭!中國海軍再也不會受窩囊氣了!

4月26日上午,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這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目前,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1644年:崇禎把房間打掃乾淨,李自成把床鋪好,張獻忠替人家寬衣解帶,最後多爾袞興沖沖地雲雨巫山,……而這一切都與我們有關

翻開一部中國歷史,1644年也許是最奇特、最不可思議的一年。這一年,在西安、瀋陽、北京、成都四地,分別有四個不同的年號:「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大西大順元年」。這一年,中國有四個皇帝:李自成、順治(其實是多爾袞)、崇禎、張獻忠。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式建築六大頂尖門派:皖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
飛行員拉屎怎麼解決?有人說拉褲子里,可真相比這還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大足相遇
大足石刻——「中國化的」佛教藝術
日本人最崇拜的五個中國人,你可能一個都猜不到!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滌盪心靈之樂
一杯清水滌盪心靈,現實世界仍需要童心的滋潤——懸崖上的金魚姬
中國詩詞大會:歐陽修這詞,大氣開闊,滌盪心靈!
清初四僧:禪意山水,滌盪心靈
這山水畫真是滌盪心胸,讓人神清氣爽!
天山天池,滌盪靈魂的聖潔之湖
讀書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是滌盪心靈的過程!
風弦自有聲:滌盪歷史煙塵的唐代古琴(上)
外面浮華三千,驚鴻一瞥;內心滌盪百年,不忘初心
香格里拉:滌盪靈魂的地方
風弦自有聲:滌盪歷史煙塵的唐代古琴(下)
全網封殺天佑喊麥大快人心,以雷霆之勢滌盪網路濁氣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是滌盪人心的奮鬥旋律
10首傳唱千年的經典,滌盪靈魂的中國傳統韻律
懸手擊發日月,奮拳滌盪乾坤!——豪放愛國詞《西江月》欣賞
他是「夜行中滌盪靈魂的讀書人」
英勇善戰寸性奇,面對圍剿生還無望果敢自殺,民族氣節滌盪人心
甘露滌盪,凈化三門——朗措瑪寺實修中心四眾弟子17年冬季閉關修行圓滿結束
今日雨水:舊塵滌盪盡,讓春天行走在心上
來這裡滌盪心靈吧,您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