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性取向是有什麼決定的?基因、細菌,還是荷爾蒙?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曾經的禁忌話題開始被人們輕鬆的談起,同性戀和性取向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二。在西方宗教巨大的影響力下,人們一度以為同性戀者是魔鬼附身、被詛咒的人群,因此還出現過多次針對同性戀的復仇活動。
然而,這個世界畢竟需要我們理智地看待,每一個個體都需要尊重和包容身邊的人和事,共同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承認同性戀婚姻,更多的人,即便是宗教人士也開始承認同性戀行為是自然的。科學家也開始針對同性戀的成因做出各種研究。那麼,同性戀性取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性取向。性取向是指性吸引模式,也就是另外一個人或事物對一個人的性吸引力。大多數人是異性戀者,也就是對異性抱有性衝動,因為異性性取向是社會普遍承認的性吸引模式,所以我們很少使用異性戀這個詞。反之,那些具有同性性取向,只會對同性產生性渴望的人則被視為異類,這些人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同性戀者。其實,除了這兩種性取向模式外,還有一部分人同時被同性和異性吸引,這些人就是雙性戀者。
一個人的性取向不能僅從其性行為本身來判斷,還得看其性認同和性情感。比如,許多同性戀者迫於世俗的壓力終生隱瞞自己的同性性取向,並與異性結婚。但在他們心目中,真正引發其愛慕情感的是同性。
同性戀行為自古就有,但性取向觀念的提出卻不過100年。因此,對同性戀行為,社會持有各種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同性戀性取向是不正常的,認為那是一種疾病,就像酒精中毒一樣。但是這種說法顯然令人懷疑,因為同性戀的存在沒有外部徵兆,它無需一些異質的化學品的引入,也沒有痛苦。更有人認為同性戀行為是由精神缺陷引起的,就像說謊和偷盜一樣。但是同性的行為也會發生在非人類的動物身上,因此這種假設基本無法成立。那麼,同性戀行為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
目前,大多數人相信性取向是由基因和外界環境共同決定的。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具有同性取向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性取向是正常的、自然的、無法選擇的、不可改變的。有數據顯示,大約有10%的人攜帶著「同性戀基因」或基因序列,然而這其中只有大約55%的人會被未知的環境因素誘發而真正成為同性戀者。如果同性戀基因沒有被觸發,那麼此個體將成為異性戀者。
然而事實是:雙胞胎兄弟的基因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把兩個人分別養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若其中有一個是同性戀者,另一個也應該是百分之百的同性戀者。但目前的研究發現,同性戀者的雙胞胎兄弟只有55%跟他們一樣成為同性戀。這就可以說明,性取向並不是完全由基因決定。
生物學家保羅?埃瓦爾德和物理學家喬治?柯蘭推測,同性戀性取向是細菌和病毒引起的。不過,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他們認為任何一個不利於生殖的基因特性都具有「健康代價度」,每擁有1%代價度的基因特性,生育後代的幾率就低1%。這種特性理論上會在100代後才能完全消失。同性戀者所具有的代價度明顯高於1%。埃瓦爾德和柯蘭推測,這種特性至少有一部分是通過感染病毒,或者其他外部介質的作用而引起的。
然而,這種理論似乎也很難立住腳。細菌感染理論上應該出現在某一地區或某幾年內,然而同性戀者中並沒有童年生活在同一片區域或者年紀相仿的情況。另外一個爭議點是,同性戀者可以從社會上得到足夠的幫助,來戰勝代價度對他們本身生育能力的影響,比如進行更多的異性性行為。
德國學者甘特?多摩博士和他的同儕則提出一個新理論:他們認為同性性取向是由胎兒出生前荷爾蒙水平異常引起的。人的性別是懷孕期間便確定的,但是妊娠六個星期時胎兒的卵巢(女性)或睾丸(男性)才開始生長。如果睾丸分泌的荷爾蒙偏離原有的水平,從而導致大腦神經系統隨之改變,這樣的男孩從小便顯示出同性戀傾向,成年後則會成為同性戀者。以鼠類和猴子為樣本的實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但是,理論上我們不可能在人類身上做這樣的實驗,所以還無法下最終的結論。
儘管,關於同性戀性取向成因的問題,當前每種理論都存在著漏洞或證據不足的情況。不過,至少關於這個問題的科學研究已經打破禁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實驗、新觀點,在探索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向事實靠近。


※止痛藥物是否會在體內蓄積,影響身體正常機能?
※請呵護您的肩臂,謹防肩周炎,穿弔帶背心注意防寒保暖!
TAG:酷愛一生 |
※細菌都是有害的嗎?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是什麼?
※硝化細菌的作用是什麼?
※科學家:你的愛情故事可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基因和細菌決定的
※真菌、細菌、病毒區別是什麼,哪一個對人類的威脅較大?
※西蘭花能抗癌?和轉基因細菌在一起就有可能!
※關於使用硝化細菌想說的話,養魚的你一定要懂!
※你腸道里的細菌,有 5 方面的作用,決定了你身體的健康與否
※尿歪了就是前列腺有問題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癥狀有那些?
※為什麼禿鷲吃了含細菌的腐肉卻不生病?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特殊技能
※備孕女性為什麼要做白帶細菌培養?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為什麼有的藥物對他人有用對你沒效?也許於你的腸道細菌有關
※為什麼不同的人對同一藥物敏感不同?因為腸道細菌改變藥物的效果
※細菌一定危害健康?益生菌就是例外!這三種常見的你吃過嗎?
※這種致癌細菌是如何在我們的胃裡生活的?
※細菌,是我們的宿敵還是朋友?
※愛乾淨的媽媽對這裡消毒,其實對寶寶不好,細菌也是有用的
※椰果不是椰子的果肉,居然是用細菌做的 那還能吃嗎?
※俄羅斯在太空發現活細菌,無人得知是如何產生的?
※比腫瘤更嚇人的是什麼?是這種讓腫瘤發展更快、更耐葯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