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精神豁達、智慧開展的要訣

精神豁達、智慧開展的要訣

佛教的修行重視「行解並重」、「知行合一」,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甚至古德把行與解喻為「知目行足」,知見如眼睛,修行如雙足,有眼睛,腳才不會走錯路;有雙足,才能協助眼睛發揮作用,眼睛和雙足相輔相成,才能行得安穩。如何「行解並重」?有四點意見:

第一,學習中多聽多思

不論是學問、技術,或是人生各種學習,都要從多聽多思開始,多聽能增加知識的吸收,多思能促進智慧的開發。例如佛經中的「如是我聞」、「諦聽!諦聽!」就是要我們會聽;會聽才能聽出弦外之音,才能觸類旁通。明朝儒士薛敬軒談到讀書,說:「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之言為何事?要作何用?」因此,學習除了多聽,還要多思考,才能在生活中受用。

第二,參與中多容多受

人是團體的動物,所以要有社會的性格、團隊的精神,平時要多參與、多主動、多發心,接觸每一項工作,在參與中,和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習慣,甚至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融和,學習包容與接受。所謂「有容乃大」,我們要有容納異己的心胸,才能與人共存共榮;要有接受別人長處的胸襟,才能發展深厚的友誼。

第三,處事中多施多舍

在做人處事中,要多些無私的布施,才能廣結善緣。布施不只是金錢物質的給予,見到人時寒暄、招呼,是「語言的布施」;見到人時,微笑、注目,是「容顏的布施」;見人行動不便,過去攙扶,是「身行的布施」;見人受苦心生憐憫,見人行善心生歡喜,是「心意的布施」。所謂「一粒落土百千生,一文施捨萬文收;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多施多舍,能成就人生的大好功德。

第四,生活中多節多約

人生福德如存款,用完就沒有了,因此,生活中要學習節約。講到「節約」,不只金錢、物品要節約,時間、感情、脾氣、慾望,甚至一切心念和行事都要節制。凡事不過於放縱,身心才能自在,生活才能安穩。

因此,要讓自己精神豁達、智慧開展,應當重視「解行並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抉擇
修學佛法的三個要點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是這樣的嗎?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版畫鼻祖的「神秘靈術「16號就要開展啦
智慧開展的三個階段
開展心的訓練
岳陽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弘揚雷鋒精神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集體講座或開展實踐活動課
「人與神--文物精華展」在三星堆博物館開展
從未公開的美與智慧,姬路城「冬季特別公開展覽」
俄羅斯遠東畫家 藝術精品展開展
在基層醫院開展肝臟硬度檢測的意義和必要性
邂逅·金達萊—當代朝鮮油畫精品展在威海開展
光孝寺開展安全管理培訓
三月看好展 「欲罷不能——劉德揚個人畫展」開展
東營市科技館「智慧·超體驗VR主題科普展」開展啦
《極限挑戰》「極挑團」野外團建 為美好生活與「智囊團」開展智力博弈
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開展-資料庫的建立
中國、日本和韓國微創理念下的胃功能 保留手術開展的現狀與思考
武漢率先開展保稅區「智慧用電」探索
「書畫中國 瀚海情」精品展開展
「島城女藝術家邀請展」開展 輾轉中傳遞個性表達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 保利博物館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