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媽媽手」不是一種讚美和俚語,而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俗稱,這種因反覆摩擦致使鞘管肥厚狹窄引起的疾病的是腱鞘炎的一種。以前是經常勞作的媽媽們容易得的一種疾病,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患病人群並不局限於媽媽、姥姥等群體,那些做著重複性高、過度用力且長時間的手指抓握動作的人群也容易罹患,比如總是操作電腦的上班族、長期玩遊戲的遊戲族、射擊運動員、泥瓦工等。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發病原因

手握物體過緊,腕關節活動度大、活動過快和頻繁重複的活動,導致拇短伸肌肌腱和拇長展肌肌腱在腱鞘內長期摩擦,導致炎症,出現局部纖維化、水腫和滲出。病變的腱鞘增生變厚,肌腱在鞘管內活動受限,在長期勞損和受風寒刺激後,癥狀加重併產生疼痛和僵硬。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臨床表現

疼痛發生在脛骨橈側突凸起位置,可觸及到豆大的結節,臨床表現為握拳外展時局部劇痛、提物乏力,結節壓痛明顯。發病的初始階段表現為疼痛、僵硬,在緩慢活動後可消失,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彈響伴有明顯疼痛,嚴重者不能活動。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診斷方法

1、芬克斯坦(Finkeisten)征陽性,又稱為握拳尺偏試驗,患者將大拇指置於掌心內,其餘四指緊握大拇指握拳,使腕關節被動尺偏,橈骨莖突處明顯感覺到疼痛。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2、腕部用力或提重物時疼痛。

3、橈骨莖突起部位壓痛,可觸硬結節。

治療方法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經過保守治療能夠有效的好轉,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以及癥狀急性疼痛嚴重,影響活動的可考慮手術治療。

1、局部制動:患者避免手部活動,採用石膏制動1到2周時間,限制引起疼痛的動作發生。

2、藥物治療:口服或注射抗發炎藥物,以止痛消腫。或者外用的活血止痛膏藥。

3、局部理療:包括局部熱療、電療、超音波治療及局部按摩等,一般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癒效果。比如早期「媽媽手」通過熱敷止痛,可以用毛巾浸泡在60°左右的熱水中,敷於疼痛處。

4、穴位按摩: 以右腕患者為例,治療者與患者對座,治療者右手托握患者右腕尺側,左手拇指自肘橫紋至腕橫紋沿手陽明大腸經循行部位進行揉按手法3~5min,放鬆局部後左手拇指指腹以重手法(患者感覺局部明顯痠脹感為度)捏按手三里、上廉、溫溜、合谷四穴各1min,若均無明顯痠脹感,可選用手陽明大腸經位於前臂上的阿是穴,再循經自肘橫紋至食指掌指關節行整理手法2~3min即可。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康復鍛煉

1、腕關節活動度練習

練習時向前彎曲腕關節(屈曲)在最極限的位置,保持5秒鐘。向後手背方向彎曲腕關節(背伸)在最極限的位置,保持5秒鐘。手握拳向分別向拇指側和小指側活動腕關節,每個最極限的位置都堅持5秒鐘。以上動作每天3組10個,動作保持緩慢輕柔,在最極限的位置不可勉強。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2.、腕關節拉伸練習

胳膊伸直,用另一隻手拉住患側手,手背下壓盡量屈曲腕關節,保持15秒到30秒。再反方向拉伸手腕使手掌向上,盡量背伸腕關節,保持15到30秒。以上動作每天3組,每組3次。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3、腕關節背伸拉伸練習

面向桌子站立,兩隻手掌放置於桌面上指尖向前,保持肘關節伸直。身體前傾,感覺腕關節的拉伸感和手背的壓力,保持15到30秒。每天練習3組,每組3次。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4、腕關節屈曲拉伸練習

面向桌子站立,手臂伸直,兩手掌撐住桌面指尖指向自己。身體前傾,感受腕關節的牽拉感,保持15到30秒。每天練習3組,每組3次。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5、腕關節屈曲練習

手握啞鈴或書本等重物,手心向上,腕關節屈曲輕柔勻速抬起重物,再緩慢放回原位,手臂其它位置不動。負重的重量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每天3組,每組10次。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6、腕關節背伸練習

手握啞鈴或書本等重物,手心向下,手背向上抬起感覺腕關節的背伸動作,再緩慢放回原位,手臂其它位置不動。負重的重量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每天3組,每組10次。

「媽媽手」的康復,轉給你愛的人

日常生活中要減少或終止能夠誘發「媽媽手」的誘因,在家注意勞動強度,勞動時間,避免反覆一個姿勢長時間的使用手腕,工作中注意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保持最佳的工作體位和手腕位置。

參考資料:

陳珂. 循經取穴手法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中華醫學實踐雜誌,2008,12,27.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台「康復匯」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康復匯:kangfuhuiy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復匯 的精彩文章:

事情總比你想像的複雜——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認知誤區
膝關節損傷術後康復訓練
偏癱康復訓練之站立與行走
康復專家:膝蓋要這樣使用
慢性穩定性心衰的運動康復

TAG:康復匯 |

您可能感興趣

媽媽手機里的你VS自己手機里的你,看完後,網友:老鐵沒毛病!
熊黛林患「媽媽手」,手腕纏繃帶,網友:後面還有「媽媽腰」呢!
寶媽手腕酸痛,你可能是得了「媽媽手」
媽媽手「不是只有媽媽才會得!
從熊黛林的「媽媽手」來談腱鞘炎,該怎樣有效保護自己的雙手?
女兒用媽媽手機給爸爸發了句「猜猜我是誰」,看到回復,媽媽傻了
女演員熊黛林抱娃抱出的「媽媽手」,你也有可能患!
張藝興曬牽媽媽手遭調侃,網友戲稱:你也就牽媽媽的手時這麼自然
明星媽媽也躲不過的「媽媽手」:抱娃竟是技術活
新手媽媽經常手腕疼?小心患上「媽媽手」!
熊黛林抱孩子抱出「媽媽手」,沒孩子的我也會患這個嗎?
6歲女兒用媽媽手機給爸爸發「你在哪」,看到回復,媽媽懵了
新手媽媽需警惕「腱鞘炎」—「媽媽手」
「媽媽手作」絕版漢服有多美?轉起圈圈後,網友:我的檸檬樹呢?
萌萌的狗狗在媽媽手裡變成了犀利哥,說好的修毛為什麼禿了?
熊黛林的媽媽手惹人心疼,吳佩慈秀2千萬鑽戒的手卻讓人覺得不用幹活!
熊黛林產後10天患「媽媽手」,你們有沒有跳脫「媽媽手」的折磨呢?
長時間抱娃,小心「媽媽手」「婆婆腰」
熊黛林照顧雙胞胎女兒患媽媽手:媽媽真的很偉大
寶媽容易患腱鞘炎,民間稱其為「媽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