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端午起源習俗知多少

端午起源習俗知多少

端午節由來

春秋時期,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風俗

1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端午節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3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為自己發病),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4

掛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時,家家大門兩邊都要懸掛菖蒲和艾葉,一邊兩串。此外,很多人還喜歡將晾乾後的菖蒲或艾葉熬水,給娃娃洗澡,避免蚊蟲叮咬。

中醫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而且艾草還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

5

點雄黃酒,吃五毒餅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蠍子,壁虎。人們在這一天把餅上印上五種毒蟲,當天吃下去,可以避開這幾種毒蟲所帶來的瘟疫。

喜歡就盡情分享,這裡因為有你而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佩佩彩妝 的精彩文章:

睫毛要好好畫!要麼對不起自己的大眼睛!
粉餅和蜜粉哪個更好?
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兒!
眼線拉長2mm,「大眼」效果比做手術還要強!

TAG:佩佩彩妝 |

您可能感興趣

銅陵年俗知多少·起源篇
瑜伽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泰國人妖起源知多少?
當今社會有多少人知道玉的起源
元宵節的起源及風俗,這些你又知道多少?
端午節起源有爭議?這位才和端午節有關,比屈原早一百多年
弄懂這十個俗語的起源,一起來漲知識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起源
過了那麼多愚人節,你知道它的起源嗎?
說起元宵節有幾個知道起源的,又有多少人能夠合家團圓共度良宵的
從起源開始,由歷史出發,翡翠的那些事兒你又知多少?
你知道嗎?元宵節張燈習俗起源於佛教
端午節的起源來歷是什麼?這些典故你可能不知道
雜誌的起源你知道嗎
端午節起源跟屈原和伍子胥真沒啥關係
「端午」起源於古代祭祀,在端午節要做的這些事,你都知道嗎?
磚雕的發展和起源,你知道的有多少?
少林武術的起源
這種傳統起源於古代中國,日本卻將其發揚光大?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從那些傳說講起,談談紅茶真正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