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端午節俗避五毒

端午節俗避五毒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五節、端陽節等。在民俗觀念中,端午節是一個旨在驅惡辟邪的節日。五月五日早在先秦就被視為不吉利的日子,民間流傳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又舉事不利;五月剛進入夏季,百蟲蠢動,疾疫流行,會給人們帶來種種不幸。所以人們將各種預防措施和宗教禁忌結合起來,以圖達到驅惡逐邪、消災避禍的目的,於是產生了端午節的種種禳祓風俗,如插艾葉、懸菖蒲、系五色絲、飲雄黃酒、貼五毒符、吃益智粽、龍舟競渡、采蘭沐浴等,反映出古代端午節的主題。

在端午節,民間有「避五毒」的習俗,所謂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五月是五毒是出沒的時候,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為毒月毒日,故有五毒的說法。端午前後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既然五月多災多難,因此,人們想了不少辦法來應對,「避五毒」就是過端午節的初衷。明人馮應京《月令廣義》說:「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所以為了避五毒,產生種種祈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如插艾虎蒲箭、額頭畫「王」字、縫製五毒衣、五毒背心、佩香囊香包等,這些習俗原意都是驅邪避祟,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如今這些風俗又多了一層祝福納吉、審美娛樂的含義。

民間信仰認為將五毒放在一起可解百毒。清代天津楊柳青年畫《五毒》圖中五毒被刻繪在一葫蘆內,還有一隻大老虎,這是因為最初將這五蟲動物捉來放在葫蘆之中,後來改以刻繪成年畫大量販賣張貼來代替。此《五毒》圖像造型古樸可愛,充滿拙趣,將原本看似恐怖與令人恐懼的五毒瞬間幻化為受人歡迎的祈求平安符畫,是端午節時人們在家中張貼的,通常與張天師像、鍾馗像等一起懸掛祭拜,以保佑家戶平安。

清代天津楊柳青年畫《五毒》

清人顧祿《清嘉錄》說:「(五月)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貽天師符,貼廳事以鎮惡。」所以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上海舊較場、陝西鳳翔、河北武強、廣東佛山等年畫作坊,都刻印多種形式的「天師符」以備五月供人們採購。年畫中的張天師都是身披八卦袍,以表示煉丹,手舉利劍,顯示除殺鬼魅之威風,有的坐騎黃虎,藉以驅邪惡,每幅圖上或蓋「靈符鎮宅」的方印,或印「敕令」神符,故名「天師符」,這是大江南北端午節日常見的一種木刻彩印應時年畫。

年畫《天師鎮宅》多刻繪張天師身穿道袍,一手托缽,一手執符書,騎著猛虎,虎的腳下圍著五毒,左上是老虎口銜寶劍。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上洋老文儀瀾記出品神禡《龍虎真人》、清代陝西鳳翔年畫《張天師驅雷降五毒》、河北武強年畫《天師鎮宅》構圖基本上相似,這些都是端午節民間常貼的驅五毒年畫,貼在卧房大吉利,以禳除災禍,祈求安康。其主旨正如畫面上所題:「天師鎮宅,驅鬼降妖,祈福消災,人財兩旺。」

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上洋老文儀瀾記出品神禡《龍虎真人》

清代陝西鳳翔年畫《張天師驅雷降五毒》

河北武強年畫《天師鎮宅》

內容來源: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住在 百度里 的愛情
爸爸有了 「婚外戀」
唯一被追認為皇帝的太監是誰?
當你沒在被愛,就只能表演愛
媽媽說:小孩應該聽大人的話,大人也應該聽小孩的話

TAG:書問閱讀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來歷與武功節俗
端午節俗的傳統意義
溫情與崇高——端午節俗的當代意義
今日食普:元宵節說湯圓,最早的節俗不是吃
處暑的那些節俗
清明至 話節俗
元宵節俗語:割三不割四,割四禿子頭,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含義?
觀乎人文:除夕節俗
小年緣何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反映節俗演變
端午節:說一項曾流行800年卻在最近100年消失的端午節俗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說出來讓人脊背發涼
禮節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老祖宗隨禮的講究
禮節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待客之道你做對了嗎
揚州再現清明節俗:瘦西湖船娘向遊客贈柳
觀乎人文:上元節俗
禮節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老祖宗的講究還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