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午時三刻斬首」這句話在古裝電視劇上經常會聽到,在中國歷史上為什麼要將斬首時間定在午時三刻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科普下午時三刻是我們現在的幾點。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正三刻約當日12點45分。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12點45正好是一天當中太陽最高的點,也是最熱的一個時間點,之所以選擇在午時三刻斬首犯人,主要原因有三點: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鬼魂灰飛煙滅

在中國歷史書上記載了許多的鬼神傳說,因此古代封建思想里認為被砍頭的犯人會化身厲鬼去找砍他的劊子手和監斬官。而午時三刻正好是一天當中陽氣最重的時間點,鬼魂屬陰,陽氣能夠克它,即使不能夠讓鬼魂灰飛煙滅,最少也能夠讓它變成沒有任何攻擊力的,這樣就沒辦法報仇了;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二、犯人減少疼痛

眾所周知,在斬首犯人之前會給他一頓豐盛的飯菜,俗稱「斷頭飯」,吃飽喝足之後就會被拉到刑場去了。十二點多的時候正好是一天中最困的時候,吃飽喝足的人在這個時間點基本是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神經反射比較慢。在這個時間點斬首的話,犯人的疼痛會減輕不少,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就死了。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三、百姓得到警示

斬首的時候犯人必然是邪氣衝天,因為大多數犯人在斬首之前會帶著滿腔的憤怒,午時三刻斬首能夠讓邪氣被陽氣凈化。意思是告訴圍觀的百姓朝廷是「正氣」的,如果敢跟朝廷作對的話,下場不會好的,有種殺一儆百的味道。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除了午時三刻是陽氣最重的之外,古代還有「午門斬首」這個詞。午門是,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其前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明代稱承天門)、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其後有太和門(明代稱奉天門,後改稱皇極門,清代改今名)。各門之內,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這種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國古代「五門三朝」制度的影響,有利於突出皇宮建築威嚴肅穆的特點。

古代為什麼要選午時三刻斬首犯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午門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當中陽氣最重的地方,所以午門斬首是不需要任何時間限制的,想什麼時候斬都可以,鬼魂也無法作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沫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沫講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古代要在午時三刻斬首犯人?
古代殺犯人,為何總要在午時三刻?原因其實是這樣的
為什麼古代斬首犯人一定要選在午時三刻?真相終於被說出!
古代問斬犯人的時候為什麼要選擇在午時三刻?
古代處決犯人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
古代處決犯人,為什麼要在秋後問斬?而且還要選在午時三刻?
古代處斬犯人的時候,行刑要在午時三刻,原來是這麼回事
為何中國古代處決犯人都要選在「午時三刻」,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古代犯人斬首的真實時間真的是午時三刻嗎?
犯人被槍決前,為什麼保持沉默,不說一句話?原因其實很簡單
清朝犯人被斬首,為什麼一定要選在菜市口的午時三刻
古代犯人秋後問斬,為何要在午時三刻?實意圖令人發毛
古代皇帝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古代為什麼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其實原因很簡單
為何古代犯人,總在正午斬首?對於古人來說,這其實很有「學問」
古代犯人被砍頭,為什麼時間都是正午的午時三刻?
古代女犯人行刑時必須脫去上衣,原因更是為羞辱犯人
古代犯人被判誅滅九族後,家人為何不外出逃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里,為什麼衙役搶著做,原因很現實
古代女犯人斬首前為何要扒光上衣?主要原因有四點,說出來太侮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