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作者:鄧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普博覽


說到古生物學家,大家腦海中的印象可能就是幾個人天天戴著放大鏡,抱著幾千年前看似沒有生命的化石看個不停;或者是常年野外考察,風餐露宿,自己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座山,走過多少條路;高科技的發展似乎和我們無關,我們只關心遠古生物發出的聲音……


當然,這只是人們固有的刻板印象。


接下來,我想用在西藏札達考察的親身經歷為大家講述真實的野外考察故事。

札達之緣——追隨上個世紀線索的指引


首先,為什麼選擇西藏札達?


這個人口只有600人的小縣城,歷史上既擁有西藏阿里地區最重要的藏傳佛教的寺院托林寺,又是古格王朝的遺址。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中國出產的脊椎動物化石第一個被研究的地點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札達風光


關於札達,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


1839年,有一個英國博物學家在印度工作,他得到了從札達發現的化石,但這個化石並不是他親自採集的。


他在印度加爾各答遇見了幾個從西藏到印度去做生意的藏族商人,他們身上帶的護身符,有幾塊竟然是化石。當地人可能覺得這些東西明明是動物的形狀,現在卻變成了石頭,頗感神奇,於是就佩戴在身上。


博物學家後來發現,原來這是遠古動物的化石。

之後,這位博物學家寫了一篇文章來報道這件事,這就成了要去西藏札達進行野外考察的一個重要的線索。


當然,札達只是一個特殊位置,考察隊的工作不僅僅限制在札達,因為除了採集哺乳動物化石以外,還需要採集其他化石,比如植物化石和魚類化石等。


在札達的考察完成後,考察隊繼續向西直到班公湖,那裡有非常典型的高原魚類。古生物學家需要採集很多的標本,來了解現代魚類和過去魚類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在考察結束,回程時,團隊還會去其他一些認為有可能找到化石線索的地方。如果當時沒有時間考察,也要先去確認下一次也許要去的地點,在古生物學家的圈子裡,這個稱為踏勘。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專業齊全的考察隊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次成功的野外考察絕對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團隊。我們的野外考察隊不只做古生物研究。


實際上,古生物研究這個學科要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包括哺乳動物化石研究、魚類研究和植物研究等等,即使在哺乳動物化石裡面,也有許多細分的門類。


以我的研究方向大型哺乳動物為例,這裡面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陸地上龐大的動物——大象,考察隊裡面就有人專門研究象的化石,除此之外還有劍齒虎等貓科動物,我的同行也有專門研究食肉動物的。


同時,考察隊里還有地質學家、古氣候學家和古植物學家等等,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們考察隊不僅在專業上有所分工,還是一個全球性、科學學術的團體。


比如,考察隊裡面還有好幾位美國的同行,他們來自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德州大學以及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


另外,由於需要在野外發掘,自然少不了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撐隊伍。隊伍中每個人都有非常高超的技巧,可以把野外相當破碎的化石,很完美地採集回來,送到實驗室進行修復。


除了這些專業人士,團隊里還會有很多支持野外工作的當地藏族同胞,比如司機,他們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能夠保證考察隊的安全和野外順利工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化石究竟怎麼找?


在這麼強大的團隊支撐下,想在札達這麼大的地方,尋找到有化石的地點,怎麼去找呢?


一個科學完備的考察計劃至關重要。


要找某種化石,首先要進行非常詳細的分析,發現當時適合它生活的環境。


比如,要研究鯊魚的化石,就一定要在有海洋沉積的地點尋找;要找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那一定要在有陸地上的湖泊或者河流的沉積的地方。


科學家首先要在地質圖上詳細地去研判哪些地方有這樣的地層分布,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地點確定後,就可以找到化石了嗎?


這是不一定的。雖然有時候分析得很好,但化石並不會一動不動地暴露在那個地方,科學家到達這個地方後,就可以直接把它取走。


大多數化石往往埋藏在地層裡面,只在地表露出一些蛛絲馬跡。由於自然的風化,這些碎片暴露在地表。


因此,確定地點後,我們就需要進行一項細緻的工作——仔細搜索地面或者岩面。可能一開始只找到一點小小的線索,但最終也可能會有令人吃驚的收穫。


我可以用考察隊在札達挖掘到完整犀牛頭骨的例子來講一下。


一開始,我們在札達的觀景台附近的地上發現了有反光的東西,經檢查是犀牛牙齒的很小一部分釉質,細緻地把圍岩(周圍的岩石)撥開,查看牙齒的保存狀況,然後進行詳細的技術處理。


出乎意料的是,我們逐漸發現這個牙齒竟然在地層里保存十分完整,一列牙齒很牢固地保存在它的頭骨上面。


所以我們團隊馬上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發掘,隨著面積的不斷擴大,最後發現這是一個完整的犀牛頭骨。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十分令人吃驚,當然,也讓我們十分開心。


找到化石,怎麼取出來?

這個時候石膏繃帶可是立了功勞!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別小瞧這一卷石膏繃帶


找到完整的犀牛頭骨,並不意味著考察的成功。如何把它取出來,也是個難題。


由於這些骨骼都已經開裂,甚至有很多折斷的地方,如果要從地層里取出來,就需要很多專業的處理工作。


首先要用化學試劑來加固化石,不能讓它暴露在空氣中繼續被風化侵蝕;然後,不能很簡單地把化石用手拿起來,需要像人骨折去醫院打石膏繃帶一樣,用石膏繃帶把化石包裹起來,嚴嚴實實像一個木乃伊一樣,再運到野外考察車上。


所以每次考察前,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石膏繃帶。


如何識破古生物的「廬山真面目」?


最後,科學家是如何根據化石,推測出某種古生物的真面目的呢?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披毛犀化石(左)和復原圖(右)


與研究現生生物不同,化石一般只保留了生物的硬體部分,特徵並不完全。


當標本運回實驗室後,首先要進行完全客觀的修復工作,不能人為補充丟失的部分。


然後,古生物學家將根據殘缺的特徵,運用功能形態分析、現代近緣生物類比、伴生生物組成等來判斷化石的系統分類位置和自然生態環境。


只有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古生物的硬體和軟體可以比較完整地保存而無顯著的變化。


舉一個例子,冰河世紀有一種叫做披毛犀的動物,身披長毛可以禦寒,可是如今它只是一塊石頭,怎麼知道它以前是身披長毛的呢?


這就要講到冰河世紀動物的特別之處:西伯利亞等地區的永久冰凍的地層里會存有已滅絕動物的完整遺體,包括毛髮,披著長毛的披毛犀遺體就能在這種永久凍土裡找到。


因此,除了化石,科學家往往需要嚴密的證據支持和推理,才能得知古生物的本來面貌。


化石究竟怎麼找?一位古生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故事



如果你根據以上方法找到了化石,記得要把它上交給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普博覽 的精彩文章:

射線真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嗎?
火星能移民?聽說火星上蓋房子的問題解決了
天琴座流星雨來襲,沒看到的別著急,你還來得及!
What?太空里也需要「防腐」!

TAG:中國科普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夭折的考察——中蘇古生物科學考察
研究考察了不同阿片類藥物對駕駛性能的影響
都與邑:偃師商城性質討論的學術史考察
師生考察遇難老師被質疑缺經驗,學生:自然災害,與經驗無關
內蒙古挖出清朝女屍,竟身穿龍袍!專家考察後發現其身世之謎!
轉型做品牌童裝貨源店怎麼考察?怎麼做?
「瑪雅文明」究竟為何隕落?科學家經過考察後終於有所發現
上古遺迹,守墓人死守古墓,不讓專家考察
法國遺傳學家考察出匈奴、突厥、蒙古的真實關係
科學考察隊曾經在昆崙山谷發現了龍的遺骸,事情是真的嗎?
美國探險隊曾考察成吉思汗陵墓,卻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湮滅》告訴我們:外星考察,千萬別帶生物學家
麻栗坡植物考察-蘑菇篇
亞馬遜實地考察,這樣的環境果然沒有辜負原生的美!
剛挖兩米的雍正陵寢 突現事物使得專家大驚失色 匆匆結束考察
音樂人類學中田野考察必讀文獻
阿里投資,雷軍神秘考察,這家中國獨家獸公司憑什麼?
村民鋤地發現古令牌,引來專家到村考察,發現船形屋藏有神秘寶藏
孟慶延:農業集體化時期"倒欠戶"現象的社會學考察—「生存倫理」與集體邏輯
西藏地衣科學考察系列進展——石鱗衣科家族添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