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升降浮沉 因勢利導是兵法也是葯法
一副中藥煎好以後喝到肚子里,普通老百姓是不會再去考慮更多了,但是我們開方子的人,心裡卻有一本賬:哪一味葯是上升的,哪一味葯是下降的,哪一味藥用於發散,哪一味藥用於瀉利。這些中藥就像是靈動的舞者,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的升,有的降,有的沉,有的浮,它們優雅地舞動著,共同譜寫著陰陽調和之歌,讓人們享受到安樂康寧。《本草中國》第七集「浮沉」,通過菊花、大黃等幾味葯的功效,講述了中藥升降浮沉的故事。
因勢利導是兵法也是葯法
《黃帝內經》里有這樣一句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意思是說,這個「升降出入」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一旦有所偏失就會致病。我們中醫開處方,其實也就是利用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來糾正人體的失衡,正所謂道法自然,天人相應。譬如肺,通過有節律地一呼一吸來維持和調節人體的氣機升降。肺主氣,肺氣宣發,能向外布散津液;肺氣肅降,能向下通調水道。如果肺的這個功能出現了障礙,比如感冒了,鼻塞流涕、呼吸不暢、胸悶喘咳,就可能導致人不出汗了,而嗓子里又有很多痰不能排出,此時的治療重點就是幫助肺去恢復它的宣發功能,所以要用麻黃、桂枝這一類發散的藥物。又比如吃得過飽、胃中飽脹,這個時候人體的本能就是向上吐出,是避免胃受到進一步傷害的保護性反應;那麼,當想吐又吐不出的時候,就可以用催吐的中藥來幫一把,也就是中醫治法中的涌吐法。
中藥的這種使用方法,放到《孫子兵法》里就叫「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先辨證,然後選葯,「因勢利導」,十分自然地祛除邪氣。比如發散風寒用麻黃、桂枝,比如昇陽舉陷用黃芪、升麻,比如瀉下通便用大黃、芒硝,又比如消積導滯用山楂、枳實。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的緒論中就已經強調了這一觀點,他指出:「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意思是,用藥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規律,不要任意地用藥物去破壞它,而是要順應、保護這種規律。怎麼個順法?春月宜加辛溫之葯,薄荷、荊芥之類,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葯,香薷、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長夏宜加甘苦辛溫之葯,人蔘、白朮、蒼朮、黃柏之類,以順化成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葯,芍藥、烏梅之類,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葯,黃芩、知母之類,以順冬沉之氣,所謂順時氣而養天和也。講究的正是順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自然規律。
藥性升降是本質亦在人為
中藥的升降浮沉,雖說是藥物本身客觀存在的,但是經過我們人類智慧的加工,通過炮製和配伍,同樣可以改變或控制藥物的性能。所以,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所謂「升降在物」,說的就是藥物的本性:凡花、葉類質輕的藥物多主升浮,如菊花、桑葉;凡種子、果實類質重的藥物多主沉降,如蘇子、檳榔;凡氣味薄的藥物多主升浮,如蘇葉、銀花;凡氣味厚的藥物多主沉降,如熟地、阿膠;凡性溫熱、味辛甘的藥物多為陽性並主升浮,如桂枝、荊芥;而性寒涼、味酸苦鹹的藥物多為陰性並主沉降,如天花粉、大黃。
所謂「升降在人」,便是說炮製和配伍了。炮製,酒炒則升,薑汁炒則散。在《本草中國》電視片中,就以大黃為例,介紹了炮製對大黃沉降特性的改變。
秋末時節,海拔2000多米的甘肅宕昌縣,深埋地下的大黃應季成熟。大黃,味苦、性寒,有瀉下攻積、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因瀉下作用峻烈,被稱為葯中之「將軍」,是典型的沉降葯。《藥品化義》載:「大黃氣味重濁,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故號將軍。專攻心腹脹滿,胸胃蓄熱,積聚痰實,便結瘀血,女人經閉。」將生大黃加黃酒噴淋拌勻,略燜後,烘乾或微火炒干,就製成酒大黃。因酒有升提之性,能引葯上行,酒制大黃的沉降之性就被降低了,因此能用來清上焦之熱,治療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等。
配伍,則是中醫最神奇的所在,將幾種屬性不同的藥物組合起來,就可以讓它們如訓練有素的舞者一般跳出和諧的舞曲,令人叫絕。比如菊花,本性是升的,但是在杞菊地黃丸這個方子當中,與枸杞、熟地、萸肉、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等沉降葯為伍,就有了滋腎養肝之功,可以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又如《和劑局方》中的涼膈散,主治上、中二焦積熱。在這張以薄荷、山梔、黃芩、連翹等升浮葯為主導的清熱方中,用大黃配合芒硝蕩滌胸膈積熱,既能發揮其沉降之性,瀉下而清火熱,又巧借薄荷等葯升浮,以清上、中二焦邪熱熾盛。為了確保大黃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復方應用時,一般主張後下。在臨床中,我經常會讓病人將它與其它葯同時浸泡煎煮,這又是另一種改變它藥性的方法。
臨床論治可升之也可墮之
考察清宮醫案,太醫們為慈禧開出的治眼病醫方,用藥大多是薄荷、白芷、荊芥、大青葉、桑葉、菊花、密蒙花、夏枯草、白蒺藜、蛇蛻等升浮性質的中藥,升浮之葯可上達於眼,作用於病處。但配方中,或配用降香,或配用牡蠣,或配用石決明,其意正在於取沉降之藥性,引火下行,發揮輔助治療作用。
在陳士鐸《石室秘錄》中,有關於中醫升治法和墮治法的專論,專門介紹升浮葯和沉降葯的使用經驗。
陳氏論升治,是針對氣虛下陷,不能升而升之。因饑飽勞役,內傷正氣,以致氣虛下行,脾胃不健,飲食不化,宜予升提之葯。方用人蔘一錢,黃芪三錢,柴胡一錢,升麻三分,當歸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此方即李東垣補中益氣湯,妙在柴胡、升麻二葯雜於參、芪、歸、術之中,以升提陽氣,不使其下陷。對於陰虛而下陷病證,如陰虛脾泄,經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用熟地五錢,山茱萸五錢,北五味一錢,白朮一兩,山藥三錢,車前子一錢,肉桂一錢,茯苓三錢,升麻三分,妙在於純補陰葯中加升麻一味,以提陰中之氣,陰氣升而瀉自止。
陳氏論墮治法,是應沉降而不能下降,用藥墮之。譬如腹痛,如按之痛甚,或胸中傷食、不可按者,即宜墮之。方用白朮二錢,枳殼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山楂二十粒,麥芽三錢,厚朴一錢。方中除了麥芽、厚朴、山楂、枳殼消食外,用了白朮與白芍,是因傷食而食不能化,結在心胸,以致作痛,用白朮健胃氣,生脾陰,使土氣有餘而食能消;心胸飽悶,是肝木乘脾,用白芍平肝木,則木弱而脾胃之土自安。至於邪氣挾食,已離脾胃,存於大腸,火氣炎蒸,可攻之直下,方用大黃三錢,芒硝一錢,厚朴一錢,柴胡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治之。此方妙在用大黃、芒硝二味,大黃性涼而散,又善走而不守;芒硝性更緊於大黃,但其味實熱,佐之黃芩,則相濟有功;尤妙的是,用柴胡以舒肝經之邪氣,佐厚朴之祛盪,在沉降樂曲的主旋律中,注入了升發靈動的音符,實是墮治之妙法。


※韓非子:人性自利,要因勢利導
※書法教育不能扼殺兒童的天賦,要因勢利導,不然就是另一種傷仲永
※如何對寶寶進行因勢利導的潛能開發?
※爆笑鬼谷 | 用殺騾之法因勢利導的趙簡子
※他本是唐朝宰相 因勢利眼得罪人 竟淪為乞丐討飯20年
※姚淑梅:中國對外投資策略急需因勢調整
※孫佳山、高寒凝:「粉絲經濟」亂象須因勢利導
※新藏家吐槽「水太深」 傳統拍賣如何「因勢而謀」
※戰場偽裝加重「戰爭迷霧」,要因勢而變發展偽裝技術
※戴笠一直想殺的漢奸,因勢力強大沒法殺,另1漢奸說:讓日本人殺
※易經智慧: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生存環境堪憂 旅行社轉型需順時因勢
※她為節目裝瘋賣傻,因勢利眼被劉嘉玲批,穿搭時尚美呆了
※因勢而變,臻於至善,探尋中國市場的新變革
※魏舒打破常規,因勢更制,大破戎狄,開創步戰先河
※深度對話輝瑞苗天祥:秉持初心,因勢創變,繼續深耕中國
※無比美艷的盆景,講究「因勢造型」,塑造的盆景「形神兼備」,美
※盆栽欣賞:因勢造型,大師造盆栽的技術,你不得不服!超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