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研團隊回應「滴血測癌」:測的是患癌風險,可輔助臨床診斷

科研團隊回應「滴血測癌」:測的是患癌風險,可輔助臨床診斷

科研團隊回應「滴血測癌」:測的是患癌風險,可輔助臨床診斷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 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最近網上很火。文章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 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一時間,「滴血測癌」這一提法熱度飆升。這事靠譜嗎?求證欄目記者得到了羅永章團隊的回復:測的不是癌,測的是患癌風險。

一滴血能測出癌症嗎?


通過 2.5 微升血檢測腫瘤標誌物,以檢測患癌風險、進行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等


「滴血測癌」這個熱詞其實不新。早在 2013 年,羅永章團隊宣布,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熱休克蛋白 90α為一個全新的腫瘤標誌物,並自主研發出試劑盒。當時就被媒體誤讀為「一滴血檢測腫瘤」,今年再度翻出來熱炒,原因在於試劑盒最近獲得歐盟的准入許可。


羅永章團隊回應說,「滴血測癌」作為媒體給出的概括,不夠準確。該科研成果是通過中國自主研發的新腫瘤標誌物來檢測患癌的風險,並可對癌症患者進行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也是臨床診斷和預後的重要輔助依據。

據了解,實際檢測只需要 2.5 微升血,一滴血約有 50 微升,是 2.5 微升的 20 倍,所以「一滴血」當然夠。羅永章團隊認為,不必糾結字眼,如果說法準確點,應叫檢測患癌的風險。該項檢測相當於給醫生和患者多了一個比現有腫瘤標誌物更好的工具。


羅永章團隊介紹,該項腫瘤標誌物檢測是基於酶聯免疫法進行的,檢測時將稀釋的血和不同濃度的校準液同時分別加入檢測板中,形成了一個夾心反應,最後加入顯色系統,就可以通過顏色的變化經專業儀器計算出相關數值,來定量檢測人血中天然熱休克蛋白 90α的含量。


這項研究突破在哪?


此全新腫瘤標誌物及試劑盒為我國自主發現、自主研發,從科研走到臨床表現搶眼


這項研究亮點在哪兒?還得從腫瘤標誌物說起。

腫瘤標誌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腫瘤刺激人體產生的物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腫瘤的發生、發展。通過腫瘤標誌物檢測,可以對人體癌變提供指示和判斷,監測腫瘤的進展和預後。


研究的突破在於,這個標誌物是由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在世界上發現並且定義的,而且是第一個獲得批准可用於臨床的。


羅永章團隊表示,該項研究與過往的研究有著本質的區別,首次證明了人血漿熱休克蛋白 90α是一個全新的腫瘤標誌物,並自主研發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 90α的定量檢測試劑盒,只需患者一滴血的采血量,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重要的是從科研走到臨床。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熱休克蛋白定量檢測試劑盒已通過臨床試驗驗證,獲得國家第三類也就是最高類別的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歐盟 CE 認證,獲准進入中國和歐盟市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其批准用於肺癌患者和肝癌患者的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這是熱休克蛋白 90α被發現 24 年來,全球第一個獲准將其用於臨床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全新的腫瘤標誌物在肺癌和肝癌臨床試驗中,靈敏度和準確度超過了現有的常用肺癌和肝癌標誌物。在肝癌的檢測中,靈敏度達到了 93%,比常用的肝癌標誌物甲胎蛋白(AFP)靈敏度高出近一倍。團隊研究成果為醫生診療增加了有價值的信息和判斷依據,有助於提高我國癌症的診療水平。

臨床作用有多大?


可輔助臨床診斷,但是不是腫瘤還得看病理學診斷


需要強調的是,究竟是不是癌症,不是試劑盒說了算,而是病理學診斷說了算。臨床使用的血液檢測有將近 20 種腫瘤標誌物,但並不是說腫瘤標誌物高,就一定是癌症,也無法靠一種血液標誌物百分百地診斷腫瘤。


北京體檢中心首席專家楊建國表示,滴血檢測只是一種患癌的風險提示。如果熱休克蛋白 90α持續在異常高位或者持續異常升高,那麼預示著患癌風險加大。

「滴血檢測還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判斷患者療效。」楊建國說,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醫生通過腫瘤標誌物來觀察治療的效果,判斷患者是否有複發。當然,不能太依賴這項檢測,因為腫瘤標誌物存在非特異性,一些正常組織或良性腫瘤以及炎症反應也可能使腫瘤標記升高,讓測試結果出現假陽性。


業內人士認為,熱休克蛋白 90α檢測技術進入臨床並成功運用,為腫瘤學診斷打開一扇窗,是腫瘤患者一大福音。


楊建國說,各種檢測手段都是為臨床醫生做出最合理的判斷提供側面的檢測信息,連大家熟知的 CT 檢測也只是影像學診斷,不能作為癌症確診的依據。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活體生物HIV病毒被清除 艾滋或將得以治癒
全球首例!新國大蘇研院研發出預防手足口病的基因工程疫苗
胃飢餓素促腦細胞生長
國際期刊撤稿事件反思:科研誠信是不容觸碰的「高壓線」
上海生科院發現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徵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用鹽水泡腳,可輔助治療腳氣病?醫生的答案,卻讓人意外
糞便隱血陽性可輔助確診腸癌!
PET檢查助力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的療效預測
頸百勞穴可治療咳嗽,盜汗等疾病,但對肺結核也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闢謠:狗狗是抑鬱症患者的靈藥?其實它們只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擁抱,輔助治療精神疾病的一劑免費良藥
新輔助化療聯合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結論
糖尿病患者如何運動?醫生:記住這4個原則,有效輔助控血糖
淋巴水腫的輔助診斷與診斷依據
癌症的中醫輔助治療,這些要禁忌!
新輔助免疫治療結果問世: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
聯合腹腔鏡輔助腎切除術和完全結腸切除術治療同步性腎癌和結腸癌
乳腺癌專家分享:新輔助治療降期後還需要腋窩淋巴結清掃嗎?
乳腺癌計算機輔助診斷技術研究進展
乳腺癌患者手術前,新輔助化療的利與弊
依圖醫療發布AI全部位輔助診斷產品 全球癌症篩查智能診療平台助力腫瘤早篩
益生菌輔助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研究進展
胃腸腫瘤醫生深度訪談:結直腸癌輔助治療新變化
前沿手術:機器人輔助治療輸尿管癌
免疫新輔助治療,正在改寫早期肺癌的治療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