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王牌軍
1 、 第38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66393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的軍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原代號為51034部隊,隸屬北京軍區,是1984年4月1日由陸軍第38軍整編而成的機械化集團軍,轄112,113,114三個師,並編入坦克第6師、炮兵旅和高炮旅。1984年10月集團軍參加了國慶35周年閱兵。1985年集團軍偵察部隊到老山輪戰,表現出色。1988年1月組建了全軍各陸軍集團軍中的第一個直升機大隊。
在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表現出色,被譽為「萬歲軍」,其中松骨峰阻擊戰成為作家魏巍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38軍在梁興初將軍指揮下,擔負關鍵的穿插重任。第113師大膽冒充李偽軍潰退部隊,14小時急行軍70餘公里,趕在了全機械化的美軍前,成功穿插三所里與龍源里。337團3連以果敢動作搶佔松骨峰,一舉切斷了美第8集團軍南撤退路,激戰兩晝夜,不顧敵瘋狂突圍,死守陣地,打退美軍多次進攻,使敵南北兩部相距不到1公里卻始終無法會師,迫使其大部轉道新義州才避免了全軍覆滅的下場。此役,38軍殲敵1.1萬餘人,繳獲坦克14輛,大炮200餘門,汽車300餘輛,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使該軍名揚天下。
志願軍司令彭德懷寫完嘉獎電後,意猶未盡,又在結尾寫下「三十八軍萬歲!」,從此,「萬歲軍」成為38軍的專屬稱謂。
2 、 第54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1521部隊
第54集團軍下屬的127師是我軍最悠久的部隊,原為孫中山的「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即北伐戰爭中著名的「葉挺獨立團」,贏得「鐵軍」美譽。後來以此為基礎組織了「八一南昌起義」,成為我軍的建軍標誌,後來朱德元帥帶領該部隊上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師,因此後來被稱為「朱毛紅軍」,即以後的紅四軍、紅一軍團,在長征路上「飛奪瀘定橋」。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我軍中頭號一等一的王牌主力部隊。
在127師光榮的歷史上,先後湧現了朱德元帥、林彪元帥、粟裕大將、肖克上將、楊成武上將、耿飆、楊得志上將、黃永勝上將、彭明治中將、吳法憲中將、梁興初中將、李作鵬中將、王東保少將、張池明中將等著名將領。毛澤東主席、陳毅元帥、羅榮桓元帥、聶榮臻元帥、譚政大將、羅瑞卿大將等也先後在該部隊從事政治思想工作。
127師1979年參加了對越南的自衛反擊(當時的師長是張萬年,後來的軍委副主席),攻佔重鎮諒山,五戰五捷,擊潰了越軍主力部隊。160師(原130師)1952年參加過抗美援朝,1959年參加西藏平叛作戰,1962年參加了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在東線將印軍打得潰不成軍。162師(前身是長征路上的紅軍第九兵團)1979年參加了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勢如破竹,是當時打的最好的幾個部隊之一。集團軍炮兵旅(原161師),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出色。
3 、 第39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65521部隊
1984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改編而成,原代號為81043部隊,現為65521部隊,隸屬瀋陽軍區,軍部駐地為遼寧遼陽。第39集團軍的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工農紅軍時期的紅15軍團。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新四軍第三師,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在解放戰爭時期為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參加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1950年參加朝鮮戰爭。39集團軍現在裝備先進,為全機械化部隊。
在解放戰爭中,第39軍湧現出梁士英、王鳳江,黃達宣等許多著名戰鬥英雄和"攻克錦州先鋒連"等許多英雄集體。
4 、 第27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66267部隊
軍部位於石家莊市,原部隊代號為51002部隊,隸屬北京軍區,是1985年由第27軍改編的,轄第79,80,81三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1950年11月,第27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第80,第81師將美第7師31團,第32團1個營以及1個炮兵營全殲於新興里及以南地區,創造抗美援朝中我軍以劣勢裝備全殲美軍一個加強步兵團的範例。
1948年,該部隊(時稱9 縱),在濟南戰爭中第一個沖入濟南城,活捉了國民黨陸軍上將王耀武(是被我軍俘虜的國軍最高將領)。毛主席親寫「濟南第一團」表彰該部隊之一部,美國媒體驚呼「共軍的攻擊力之強,足以攻佔任何一個城市!」,從此該部隊一戰成名,從一個地方部隊成為王牌攻擊主力,以後硬仗場場不落下。
1949年「渡江戰役」中,27軍第一批衝過長江。電影《渡江偵察記》也發生在該軍。「上海戰役」中第一個打進市區(其中一個連長通過鑽下水道奇襲敵軍指揮所,活捉一個師長,當時的這個連長就是後來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但佔領上海的27軍卻上自軍長下至馬夫全部露宿街頭,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那時候的27軍可真不愧是人民軍隊呀。
5 、 第2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1320部隊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屬第3野戰軍第9兵團建制。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廖政國任參謀長。第1師改稱58師,曾如清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第2師改稱第59師,程業棠任師長,張文碧任政治委員。第3師改稱第60師,陳挺任師長,邱向田任政治委員。全軍共3.2萬餘人。
1950年11月,第20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第2次戰役中,對長津地區之敵實行分割包圍,重創美陸軍第1師。在第5次戰役中,殲滅南朝鮮第5師和第7師5個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第20軍湧現出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卜廣法,以及於潘宮、車樹琴(女)、孫振祿、任玉祥等英模個人和"楊根思連"等英模單位。
6 、 第12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3061部隊
就是歷史上的劉鄧大軍。劉鄧大軍挺進並轉戰大別山,經受了嚴峻考驗,付出了重大代價。僅以人員數量來說,躍進大別山前,全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參加南征的4個主力縱隊和野司機關)共12.4萬餘人,轉出大別山時,只剩5.86萬人,損失達一半之多。因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更是一首悲壯的史詩。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是無後方作戰,當時所遭受的艱難困苦,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我們採訪了三百多位參加過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原劉鄧大軍指戰員,他們有當時的縱隊領導人,如六縱政委杜義德,也有旅、團級指揮員,如六縱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十八旅旅長肖永銀、政委劉昌、十六旅四十六團團長唐明春等,但更多的是當年的基層指戰員。在採訪時,老人們都說:紅軍、八路軍是苦出來的,可到了大別山,那日子比長征、抗美援朝還要苦……
從大別山轉出的部隊,依舊雄赳赳地邁著整齊的步伐,但已經難以稱之為「部隊」了。自製的棉衣裂開一道道口子,露出帶著棉籽的棉花;草灰、樹汁染成的棉布早已褪色,現出紅的、綠的、花的「原形」……。衣衫襤褸,裝備殘缺,面容憔悴,亂髮蓬鬆,形若一隊浩浩蕩蕩的「叫花子」。
進大別山前(1947年7月),第六縱隊26,322人。堅持大別山鬥爭到1947年11月29日,野司向軍委彙報:第六縱隊22,000人。 主力轉出大別山(1948年3月),第六縱隊14,280人。
僅此冷冰冰的數字,足以使人了解,為實現偉大的戰略轉折,劉鄧大軍各部隊所付出的艱難、困苦、英勇和犧牲。
7 、 第4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5110部隊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於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編成,原代號為53010部隊,現代號為解放軍75100部隊,隸屬廣州軍區,軍部駐地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其中的一部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1946年5月,發起鞍海戰役,攻克鞍山、海城,殲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大部,並迫使其師長潘朔端率師部及第552團起義。10月,進行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軍嫡系、美式機械化裝備的第52軍第25師89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戰役中殲敵1個整師的最佳戰果,獲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嘉獎。
1948年9月,參加遼瀋戰役,殲敵6000餘人,保證了錦州戰役的勝利。戰後,有20多名指戰員榮獲「毛澤東獎章」。
1949年9月,第41軍參加衡寶戰役,擔負正面突擊任務,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俘第7軍少將副軍長凌雲上。11月,參加廣西戰役,先後攻克全州、興安、桂林、靈川、荔浦、蒙山等縣市,殲國民黨軍8600餘人,俘第3兵團副司令官兼第7軍軍長李本一。
1950年2月,第41軍奉命由廣西容縣地區開赴廣東省淡水、高要、惠陽、黃崗等地執行剿匪作戰任務,並先後解放了南澳島、南鵬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在全國解放戰爭中,經歷主要戰役、戰鬥440餘次,解放縣以上城市30餘座,湧現出「塔山英雄團」等英雄部隊和鮑仁川、程遠茂等一批英模人物。
8 、 第1 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3011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 第120師第 358旅,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1軍所屬部隊創建於1927年至1928年。 部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湘鄂邊工農武裝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一部分是兩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動和年關暴動的工農游擊隊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
從紅二軍團到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從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這支由賀龍元帥親手締造的英雄部隊,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功勛卓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桑植、鶴峰、洪湖起義中誕生的紅二軍團,建立過湘鄂西紅色根據地,其後轉戰湘中、貴州、陝北,成為最後一支走完長征的紅軍隊伍。抗戰時期,八路軍三五八旅在雁門關伏擊日軍車隊,名聞中外;後來,又北上綏遠,挺進冀中,參加百團大戰,堅持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鬥爭,在齊會、陳庄、黃土嶺、米峪鎮、赤堅嶺、田家會等許多地方部留下與日寇血戰的身影;為保衛陝甘寧邊區,回師延安,參加過大生產運動;日寇投降後,又開赴晉綏參加大反攻,保衛勝利果實。解放戰爭中,為保衛毛主席、黨中央,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參加過延安保衛戰,以及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隴東、偷林、宜川、澄合等戰役,在彭德懷指揮下,把胡宗南的部隊打得一敗再敗。解放戰爭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揮師西北,橫掃扶眉,解放青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軍參加了1953年夏季戰役,再立新功。賀龍、張宗遜、賀炳炎、廖漢生、黃新廷等著名將帥部曾經親自領導過這支英雄部隊。一軍的歷史,猶如一部虎嘯萬里、大氣磅礴的史詩。
9 、 第14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7200部隊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於1985年編成,原代號為35201部隊,現代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77200部隊,隸屬成都軍區,軍部駐地為雲南省昆明市。
第14集團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總隊(即山西新軍),後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其中40師的前身是薄一波的「抗日決死旅」,參加過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1942年太岳軍區將第386旅和決死第1縱隊整編為太岳縱隊,下轄第386旅、決死第1和第212旅。1945年10月,太岳縱隊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第386旅、決死第1和第212旅分別改為第10、第11和第12旅,司令員陳賡,政委謝富治。
10、第3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73111部隊
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原部隊代號為32404部隊,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73111部隊。直屬南京軍區,為乙類集團軍。1995年以來,該集團軍參加了在東山島舉行的多次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中國人民第31集團軍,1985年由第31軍改編而成。1998年該集團軍參加了九江抗洪搶險,其步兵第92師第275團2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營」榮譽稱號。
31軍出自膠東軍區。1947年,膠東軍區地方部隊先後組成新編第5、第6和第7師,後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司令員為周志堅,政委為廖海光,各師改稱第37、38、39師。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37師109團首先突破濟南防線。隨後該軍參加淮海戰役中與黃維兵團等戰鬥。
1949年,第1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軍,屬第三野戰軍,參加渡江戰役,5月在上海戰役期間,露宿街頭,受到廣泛稱讚。後進軍福建,參加福州戰役和漳廈戰役。1950年,攻佔東山島。
建國後第31軍長期駐防福建廈門。此後執行炮擊金門、馬祖的任務,直至1979年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炮擊。


TAG:潮文資訊 |
※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軍種臂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
※國民黨十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
※百軍之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服變遷史
※董廣存: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早期的軍人津貼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在醴陵
※解放軍十大王牌連隊
※中國軍隊為什麼一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命名?
※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中國人民解放軍85式軍裝
※建國前國民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將軍軍銜名錄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命名由來介紹
※健體強軍,中裕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將參加第十二屆莫斯科國際軍樂節
※致敬!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德國!與聯邦國防軍聯手「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