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醫經典古籍《傷寒論》的三種境界
毛進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曾說過一段充滿禪機的智慧語,即參禪三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讀經典《傷寒論》何嘗不是如此?初讀時,所識不深,體悟不透,感條文直白,有方有證,按圖索驥,治病實在易,實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再讀時,才知寓意深邃,曲徑通幽,病機深藏,方證難識,一頭霧水,真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熟讀精思時,方體悟方證雖直白,病機隱於中,非多思而不得也,證雖繁而病機為要,辨六經方證而主抓病機可舉重若輕。開悟時頓感至道不繁,又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也。
與此境有異曲同工之妙者有如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謂之學詩三境: 「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至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 」
我們中醫讀《傷寒論》時,須深思考勤臨證,以不斷地漸悟、頓悟,直至達到第三境界之透徹圓融,山水都變成了心上的風景,才能大幅度地提升臨床療效,更好地得到病人的認可,真正地復興中醫。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TAG:神黃中醫智庫 |
※《傷寒論》的勸讀十則
※中醫古文中最優美的序言《傷寒論·序》
※傷寒名醫黎庇留與《傷寒論崇正編》
※《傷寒論》:理中丸
※《黃帝內經》與《傷寒論》——理論與臨床的互證
※「三部六病」對《傷寒論》的貢獻
※中醫傷寒論藥方
※《傷寒論》中的「渴」大有玄妙
※《經方醫學》:《傷寒論》與臟腑辨證
※《傷寒論》中的六經理論,其實源自於易經八卦
※中醫經典《傷寒論》8句傳世名言,養生之道,人生必讀!
※古醫:張仲景《傷寒論》當歸四逆湯
※錢超塵揭密《湯液經法》、《傷寒論》、《輔行訣》之謎
※趙開美墓表與台灣故宮本《傷寒論》
※對比《傷寒論》和《輔行訣》中的桂枝湯
※傷寒大家李克紹:關於「學習《傷寒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傷寒論》:廚房裡的中藥能治病
※馬文輝教授:《傷寒論》的兩種體質和兩種和法
※《傷寒論》之脈學入門
※經方學堂《傷寒論》學習:張仲景調肺四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