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能否引領互聯網下半場,實現從流量到內容的回歸?

能否引領互聯網下半場,實現從流量到內容的回歸?

能否引領互聯網下半場,實現從流量到內容的回歸?



花錢平復焦慮?這可能不是知識付費的未來。

文 | 喬芊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知乎、果殼(在行分答)、喜馬拉雅FM、得到以及其他知識付費平台相繼湧現,產品面臨井噴。付費知識產品是如何成為風口的?成功的產品需要哪些核心競爭力?未來還有哪些趨勢?


5月6日,在36氪舉辦的「WISE X 知識新經濟峰會」上,36氪媒體公司總裁馮大剛、「42章經」創始人曲凱、青山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倩,一起探討了作為知識付費平台方和生產者的心得。


付費知識產品如何成為風口?

馮大剛:知識付費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是內容行業不斷嘗試的一種新的,一種方式之一。最初媒體靠賣報紙、靠發行盈利。後來大家意識到賣廣告可以比發行獲得十倍以上的收入,所以廣告變成了盈利模式。今天回到內容銷售本身,這就是歷史重複。


但和歷史不同的是,今天是個內容很豐富的時代。信息越豐富,我們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越感到貧乏。所以我們需要經過編輯的內容,這才是知識經濟誕生的本質,是優質內容對信息爆發的一種回歸,或者說報復。


互聯網的下半場究竟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從流量到內容的回歸,是一個內容倒流、下載、活躍的模式。媒體公司越來越像互聯網公司,我們做的模型也是互聯網的經典轉化模型。今天36氪內部把收入分兩類,一類是傳統媒體收入,把用戶作為讀者,一類是新媒體收入,把讀者變成用戶。我們認為未來用戶型商業模式的收入,會遠遠大於讀者型的,而今天知識經濟只是我們探索的方向之一,未來還會有大量的方向會超過知識經濟,比如電商型、導購型、培訓型、教育型。


曲凱:知識付費之所以成為風口,互聯網世界從流量到內容的回歸是第一個原因,現在特點是信息大爆炸,沒有那麼多人看這個東西,這個時候需要有人篩選這個東西。第二點,大家的錢越來越不值錢,隨之而來是大家的時間越來越值錢,這也是一個前提。最後就是人類社會生活變得碎片化,所以很多知識付費的讀者花了錢買了知識,節省下來的時間幹嗎了?其實大多數人用來打王者榮耀上。


李倩:知識我看來有兩個特性,第一對於受眾方有價值,第二是它成體系。過去大家認為互聯網上傳播的免費的東西,我們暫時不能稱之為知識。我覺得真正的知識一定是付費的,就像過去上學一樣,雖然有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我們也交學費。互聯網發展的太快,常規的高校提供的知識系統培訓沒有跟上,滿足我現在對於知識的訴求,所以產生了這一輪的付費知識。

誰在消費?


曲凱:我覺得是焦慮感的用戶,我們現在互聯網總講效率這個詞,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中性詞,比如我們打開朋友圈看到90後賺一個億,這個時候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感。第一點是我想變得更好,第二點我不想比別人差,第三現在社會變化快,角色轉換的時候會產生焦慮感。比如從一個大學生變成一個職場人士,從一個正常的人類然後變成一個父親或者母親,他的角色發生轉換這也是產生焦慮感的原因。


李倩:知識付費是個大概念,我會按照用戶對於知識類型的需求來分。第一是知識,就是我不知道這個事情,現在我知道一下,我學一些基本的理論比如「什麼叫做產品經理」,這是知識。二有智識,我想知道你是怎麼變成有錢人的。三是技能,我今天學的是一個技能,這個技能你要手把手的教給我,比如如何寫出10萬+的文章。第四就是焦慮付費,我不知道我到底學什麼,我也不知道未來去哪兒,但是就是想花錢解決我心裡的焦慮。這四類不是獨立存在,可能是複合型,但是也是一個總結。


需要哪些核心競爭力?


曲凱:我覺得最好的狀態是,你能夠成為一個大家信任的人,信任很重要,用戶什麼時候購買,是他信任你的時候。你自己做背書,或者找外部比如馬雲做背書,讓人產生信任感,這是第一個核心競爭力。第二就是能不能產生更高密度,更有結構化的知識。第三就是解決焦慮感,這個說起來簡單,但是很困難。比如說美國之前有一個知識網站,比如學完以後每個人得到一個證書,他用這些方式解決焦慮感,都是之前試過的實踐。

李倩:如果是一個消費產品,我們首先考慮消費心理學,消費者的心理是什麼,他們要什麼,以及如何讓他們覺得被尊敬,這個跟做其他消費品的要求是一樣的。回到知識付費,就是你輸出的知識是否系統化,以及你是否有一個好的品牌,能把他們吸引過來聚攏過來。


商業前景是如何的?


曲凱:我覺得知識付費後面會往更偏教育。教育有三個特點,首先是有目標,比如我下周考四六級。第二就是可量化,第三是有明確的導向結果,我知道考完我就可以畢業。所以教育是一個很值得做,值得盈利的事情。我希望知識付費成為一個結果化的事情,而不是前期做宣傳或者其他的形態。


李倩:現階段的知識付費我覺得像大家理解的私塾時代,就是沒有太多門檻也沒有太多辨識度,一下子起來了很多產品和個人,接下來一定會走向規模和標準化。它的核心本質是教育,所以它一定會輸出標準化的東西,會讓你覺得學這個東西有結果可查,而不是現在漫不經心的學習。我焦慮了學一下,明天我不學了,訂了一個專欄再也沒有看過,未來一定會走向標準化、有用化、結果可輸出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TAG:36氪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下半場,數據革命能否帶來新的機遇?
流量枯竭?不存在的!互聯網下半場還有哪些好生意?
物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邊緣計算成新寵,提高性能不在話下
微商還有下半場,閑魚引流腳本讓流量得以掌控!
他的強勢回歸,恆大下半場惹不起將變全場惹不起!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印刷業迎來不容錯過的絕佳機會
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到底怎麼玩?
保羅迷失了半場,直到下半場才找回自我!
互聯網的下半場,行業發展的下半場,投資人的下半場
誰會贏得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
無論有無「下半場」,互聯網都進入了新時代
如何玩轉互聯網的下半場:線下流量管理
婚姻上半場為情而累,下半場能過到老的生肖
一部全場都能讓你哭的鬼片,前半場嚇哭,後半場感動到哭!
無人貨架進入下半場,誰能憑藉精益運營笑到最後?
「打新模式」進入下半場,最後誰能勝出?
上半場幾乎完美的哈登,下半場進擊的保羅,這樣的火箭怎能不贏!
互聯網下半場,產品經理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吳?:下半場拖垮了對手體能,我沒什麼表現機會
互聯網出行下半場變數頻頻,資本寵兒滴滴能否渡過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