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解密:中國古代房屋交易市場內幕

歷史解密:中國古代房屋交易市場內幕

清末民初,由於受家庭人口變化及家業興衰等多種因素影響,房屋租賃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房屋作為商品存在的特點凸顯。房屋租賃中的民事習慣不僅記錄著傳統經濟紛繁複雜的歷史表象,更承載著經濟表象背後所隱含的制度與文化。

歷史解密:中國古代房屋交易市場內幕

一、租賃、典當、買賣三者交叉出現

清末民初,房屋的租賃、典當、買賣三者交叉出現,共同建構了清末民初房屋交易市場。當租、典、賣之間發生疊加矛盾時,一般民事習慣認為,租約的效力低於典約,典約的效力低於賣約。即承租人的權利不能對抗出典契約的成立,承典人的權利不能對抗買賣契約的成立,此即「租不攔典、典不攔賣」。

人們普遍地將租、典(當)、賣三者「權重」按「買賣權>典當權>租賃權」次序排列,證明業主享有房屋的最終處置權。每當出現因「三權」重疊引發糾紛而訴至法院時,地方審判庭往往會將「租不攔典、典不攔賣」的習慣作為根據加以採信,似乎更能說明私有財產(所有)權概念和意識已深入到社會各階層。

歷史解密:中國古代房屋交易市場內幕

二、借地不拆屋

一般情況下,房戶「添修房屋」需事先與房東進行商議,而且,「主客雙方締結租約之際,須將添修房屋、租期終了歸業主所有條款明訂於契約之中,方為有效。」換言之,該習慣需有房東知情並經書面形式予以明確才得以承認。

對於租戶而言,一般情況下,「借地不拆屋」這一習慣本身亦把房戶的物質利益考慮在內,比如房東與房戶可就費用分擔問題事先達成一致,至房租期限屆滿或提前退租之時,以權充房戶利益損失之彌補。

「借地不拆屋」一方面,業主或土地所有權人在無需支付充足資本的前提下獲得了房屋的所有權;另一方面,租戶最終在僅支付相對較少的建築費用的前提下,於一定期限內佔有了房屋的使用權。

歷史解密:中國古代房屋交易市場內幕

中國古代是充滿契約意識的社會。成為調整和維護人們社會生活秩序的有力支撐。與現代法治理念也不違背,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歷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反過來又影響著歷史。房屋租賃,本屬於經濟行為,但卻不能擺脫文化印痕,因為它要遵從一定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百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里」的行政區劃
中國十大古代建築
中國各省會城市的代表性地標建築大全
中國古代墓地文化-91搜墓網
中國古代典籍中的UFO
戰地之旅:早期外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構建
中國古代史上的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
元時代,蒙古帝國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古代第一位女將軍:商代婦好墓之謎
域外漢籍中的中國文化
中國古代,七大辟邪的寶物!
中國文化盛宴刷屏達沃斯,馬雲化身中國文化、中國經濟「首席推銷員」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葯妝市場又添一大競品 歐樹登陸中國內地
古老中國古語中的十大智慧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
神秘的中國文物市場第一操盤手
蘇聯農民地里挖出一石頭,揭開唐朝領土秘密,為中國擴土千里
LG被迫退出中國市場,直言中國品牌佔領整個亞洲市場!
貌合神離的敘述:日本史學家對中國近代歷史教科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