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 點擊播放 GIF/277K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


玄 奘 法 師 傳


第二卷:1

(唐)慧立法師 著 / 趙曉鶯 譯


離開高昌國,奘師繼續西行約百餘里,來到阿耆尼國境(今新疆焉耆)。


這裡有一名叫阿父師的名泉,在沙漠地帶的一座絕壁之上,崖高數丈,水自半崖而出,相傳曾有一段奇異的因緣。據說,以前曾有商侶數百人途經這裡時,水都用光了,一行人饑渴疲憊,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其中有一位僧人,什麼東西也沒帶,一路上都靠大家供養過活,可是他一點也不緊張。於是就有人建議說:「這位師父是學佛的出家人,所以我們一路供養他飲食,現在斷了飲水,我們都很著急,他卻一點也不憂慮,也該叫他想想辦法啊!」這說話的人,原本帶著責備的口吻,但沒想到這位僧人聽完,卻一口答應下來,並對大眾宣示說:「你們想要得到水,先要禮佛,接受三皈五戒,然後我再為你們登崖求水。」大家雖然半信半疑,但眼看別無他法,只得依從他的話,全體向空遙禮佛陀,接受了皈戒。


受戒完畢,僧人又教大眾,等他登上絕壁後,齊喚「阿父師為我下水!」眾人等到僧人登上砂崖以後,就依教而行。不久,果然水從半崖湧出,大家無不歡喜雀躍,趕緊將皮囊盛滿泉水。可是等了許久卻不見僧人下崖,於是大家都登崖觀看,才驚見僧已端坐入滅。大眾為此悲號不已,依照西域的禮法,在僧的坐處舉行火葬,並聚磚石為塔。這塔至今依舊存在,水亦從此不絕,給行旅往來的人,帶來許多便利。此泉水非常奇異,不論旅人多少,水始終用之不盡;若無旅人時,則僅冒出些許津液。從此,這裡就命名為阿父師泉。


奘師與眾人經過阿父師泉時,聽了這一段數百年前的求水因緣,無不感動異常,當晚就宿在泉旁,準備次日再出發西行,越過艱險的銀山。銀山又高又廣,到處都含有銀礦,西域各國都用銀錢,大多便是從這裡開採的。奘師一行翻過銀山,正向西行,忽然一聲鑼響,道旁擁出一群強盜,高叫著快留下財寶。奘師給了他們一部分財物,方得前進。這時天色已晚,奘師恐怕路上不太平,就在一河邊過夜。同來的有些胡商,搶先要到王城去做生意,幾十個人結伴,半夜裡私自出發。走不到十來里路就遇上強盜,財物被劫,幾十人都被殺死,無一得脫。第二天早晨,奘師一行前來經過,見道旁遺骸還在,血漬未乾,財產被搶一光,大家不勝傷嘆。又走了一程,漸漸望見王都,阿耆尼王和大臣們出城迎接,並請進城歇息。可是這國以前被高昌國寇擾過,兩國結了仇恨,所以不肯給馬。奘師停了一宿即行。

奘師從阿耆尼國西行,渡過一條大河(即開都河),一路都是平川原野,走了七百多里,進入屈支國(即龜茲)界(今新疆庫車)。將近王城,屈支國王率領群臣和高僧木叉毱多等來迎。此外僧眾數千人,都在城東門外張起浮幔,安奉佛像,作樂迎接。奘師到了王城,國王和眾僧前來慰勞,各在大幔就坐。有一個僧人,捧著鮮花一盤,來送給奘師。奘師捧了鮮花,到佛前散花禮拜後,便在木叉毱多旁邊坐下。過了一會,再去散花;散花罷,又獻葡萄漿。大眾進城,先簇擁奘師到初一寺,受花受漿;隨後又依次到了其它各寺,輪流獻花獻漿。這樣忙了一天,到天黑才完,大眾也才散去。


這裡也有高昌國人幾十人,在屈支國出家,別居一寺,在城東南角,他們聽說奘師從家鄉來,堅決請奘師前去住宿,法師就在那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屈支國王親自來請法師進宮,供養極為豐盛,席上設有葷菜,雖是三凈,但法師合掌不食,國王怪而問故,法師道:「這是漸教為接引眾生所開的方便,貧僧所學乃大乘佛法,不敢開葷。」國王遂叫撤下筵席,另供素齋。齋罷,法師辭別了國王,往城西北阿耆理兒寺,去拜會木叉毱多高僧。


這位木叉毱多,是西域的一位大法師,博聞強記,在當地的威信極高,屈支國王及百姓,都敬重他,號稱「獨步」。他曾遊學印度二十多年,讀遍了眾經,而最擅長聲明。他見奘師來拜,也只以普通的一位客人看待,不怎麼尊重他。他對奘師說道:「我們這裡《雜心》、《俱舍》、《毗婆沙》等應有盡有,足夠學習,我勸你不必西行,徒受辛苦。」奘師問道:「不知道這裡有《瑜伽論》么?」木叉毱多道:「要問這邪書做什麼?真正佛門弟子,是不看這書的。」奘師起初本來還敬重他,及到聽見他說這是邪書,就視之如土,回答道:「《俱舍》、《婆沙》敝國也有,遺憾的是它理疏言淺,義不究竟,所以專程西行求經,要學大乘《瑜伽論》。這《瑜伽論》是當來下生佛彌勒菩薩所說,現在您說它是邪書,誹謗大乘經典,不怕墮入無間地獄么?」木叉毱多道:「《婆沙》等論,你未必能解,怎麼說它理疏言淺?」奘師反問道:「法師都能解么?」木叉毱多道:「我都能解。」奘師便引《俱舍論》初文來問,哪知一開頭他就答錯了。再進一步追問,木叉毱多馬上色變,說道:「你再問別的地方。」奘師再提出一條,木叉毱多也不記得,硬說論裡面並沒有這句話。當時王叔智月出家為僧,也懂得經論,剛好在旁邊,即出來證明《俱舍論》裡面確實有這句話,當場取出論本對證。木叉毱多生大慚愧,支吾說道:「年紀老了,記性不好。」又問其餘各部,木叉毱多也解釋不通。奘師見他已經理屈詞窮,不便再去追問,就起身告辭。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 點擊播放 GIF/5K


原文:


起阿耆尼國終羯若鞠闍國


從此西行至阿耆尼國阿父師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數丈。水自半而出。相傳雲。舊有商侶數百在塗水盡。至此睏乏不知所為。時眾中有一僧。不裹行資依眾乞活。眾議曰。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養。雖涉萬里無所齎攜。今我等熬然竟不憂念。宜共白之。僧曰。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禮佛受三歸五戒。我為汝等登崖作水。眾既危困咸從其命。受戒訖。僧教曰。吾上崖後汝等當喚阿父師為我下水。任須多少言之。其去少時眾人如教而請。須臾水下充足。大眾無不歡荷。師竟不來。眾人上觀已寂滅矣。大小悲號。依西域法焚之。於坐處聚磚石為塔。塔今猶在。水亦不絕。行旅往來隨眾多少。下有細粗。若無人時津液而已。法師與眾宿於泉側。明發又經銀山。山甚高廣。皆是銀礦。西國銀錢所從出也。山西又逢群賊眾與物而去。遂至王城所處川岸而宿。時同侶商胡數十。貪先貿易夜中私發。前去十餘里。遇賊劫殺無一脫者。比法師等到。見其遺骸無復財產。深傷嘆焉。漸去遙見王都。阿耆尼王與諸臣來迎延入供養。其國先被高昌寇擾有恨不肯給馬。法師停一宿而過。前渡二大河。西履平川。行數百里入屈支國界(舊雲龜茲訛也)。將近王都。王與群臣及大德僧木叉鞠多等來迎自外諸僧數千。皆於城東門外張浮幔安行像作樂而住。法師至。諸德起來相慰訖。各還就坐。使一僧擎鮮華一盤來授法師。法師受已。將至佛前散華禮拜訖。就木叉鞠多下坐。坐已復行華。行華已行蒲桃漿。於初一寺受華受漿已。次受余寺亦爾。如是展轉日晏方訖。僧徒始散。有高昌人數十。於屈支出家。別居一寺。寺在城東南。以法師從家鄉來。先請過宿因就之。王共諸德各還。明日王請過宮備陳供養。而食有三凈。法師不受。王深怪之。法師報此漸教所開。而玄奘所學者大乘不爾也。受余別食。食訖過城西北阿奢理兒寺(唐言奇特也)。是本叉鞠多所住寺也。鞠多理識閑敏彼所宗歸。遊學印度二十餘載。雖涉眾經而聲明最善。王及國人咸所尊重。號稱獨步。見法師至徒以客禮待之。未以知法為許。謂法師曰。此土雜心俱舍毗婆沙等一切皆有。學之足得不煩西涉受艱辛也。法師報曰。此有瑜伽論不。鞠多曰。何用問是邪見書乎。真佛弟子者不學是也。法師初深敬之。及聞此言視之猶土。報曰。婆沙俱舍本國已有。恨其理疏言淺非究竟說。所以故來欲學大乘瑜伽論耳。又瑜伽者。是後身菩薩彌勒所說。今謂邪書。豈不懼無底在坑乎。彼曰。婆沙等汝所未解。何謂非深。法師報曰。師今解不。曰我盡解。法師即引俱舍初文問。發端即謬。因更窮之。色遂變動雲。汝更問余處。又示一文亦不通。曰論無此語。時王叔智月出家亦解經論。時在傍坐即證言。論有此語。乃取本對讀之。鞠多極慚雲老忘耳。又問余部亦無好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記述史實與傳聞的著作《韓詩外傳》
二月十九,大叢林里的觀音菩薩聖誕法會印象記述
燕姞夢蘭,《左傳》中記述的有關蘭花的故事
古籍《大戴禮記》十大名句,記述儒家學派的經典之言!
記述兩晉南北朝歷史人物的原因
清穆宗同治帝死因之謎:笑看筆記中的宮闈記述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洛陽伽藍記》中記述的佛塔是怎樣的輝煌壯觀?
記述250多位王姓代表人物故事的《王氏春秋》正式發行了
原創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記述感動倫敦馬拉松的二三事
聖彼得堡印象記述
靜海作協主席楊伯良:回憶和記述的愉悅
記述一首絕句的誕生
俄羅斯教科書上如何記述他們侵佔外滿洲的歷史?
《逝去的武林》重點記述的武痴,一生的武學精華都在這裡!
親歷者撰文記述1984年重殮慈禧經過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忠義衛國碑:記述了中國人民海軍建軍後對外最大的一場海戰
罄竹難書:費奇日記中記述了大屠殺前後南京怎樣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