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然妙 | 文



序 言


高句麗

本題目中特別註明是「法華信仰」,而不是「天台宗」,主要是因為:一則,關於韓國傳統天台宗正式成立,始於高麗肅宗時代(1054年—1105年,在位於1095年-1105年)的大覺義天國師,而本文所要敘述的內容是關於義天國師之前的一些法華信仰,因當時尚未創宗,因此按傳統上稱之為法華信仰時期。又則,現今韓國流行的天台宗,是由上月圓覺祖師(1911~1974)於1967年重創,在教理、教義、組織上,相對於我國傳統意義上天台宗的概念略有不同,雖然最近些年,韓國天台宗與我國的天台宗有著密切的交流,並且也有門人開始學習法華三大部,但在宗旨、教義上還是沒有達成水乳交融之勢,因此在韓國本土,傳統意義上的天台思想體系,稱之為天台學,或者法華學,與現天台宗並非完全相提並論,為顯區別,本文以法華信仰為論文題名。


眾所周知,韓國佛教始於中國,教法、經典的傳入是在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據《三國史記》記載,朝鮮半島三國時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間佔據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1、高句麗(前37年-668年)2、新羅(前57年-935年)、3、百濟(前18年-660年),與中國的南北朝、隋唐時期相同。


這一時期,中國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處於世界的頂端,作為周邊的國家之一,朝鮮半島的民眾紛紛入華求學、交流,官方也派出大批量的留學生前往中國。而當時的中國佛教經歷傳入、融合後,開始展現出璀璨、蓬勃的獨特魅力。


佛教作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也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部分。事實證明,韓國的文化,乃至文字的傳入,大部分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傳入的,在韓國的文化史上,入唐求法的歸國僧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妙法蓮華經》作為佛陀一代時教最為重要的經教,雖然在記載中已經不能找到由誰、具體年代、何種形態下傳入朝鮮半島,但是從後來高句、新羅、百濟的信奉《法華經》的記載中,不難猜測到,法華經是早早就傳入朝鮮半島這片土地上的。因篇幅有限,本文僅就從三國時代之高句麗國的佛教傳入及法華信仰形態,做一簡單的介紹。


--


一、高句麗佛法的最初傳入


高句麗


朝鮮半島之三國時代是現韓國有文化記載的開始,佛教的傳入,最早是在三國之中的高句麗國。由於高句麗與我國北方地理相連,自古人員往來頻繁,商業物品交換的同時,文化、宗教的交流也必定存在。目前所見史料中最早記錄高句麗佛教傳入的記載是梁·慧皎所撰的《高僧傳》卷4《竺潛傳》,說東晉高僧支遁(314~366)曾給高麗道人寄過介紹竺法深(286~374)的書信。


「遁後與高麗道人書雲,上座竺法深,中州劉之弟子,體德貞峙,道俗綸綜,往在京邑,維持法網,內外具瞻,弘道之匠也。」

這是最早的記錄,屬於民間性的私傳佛教,相對於後來秦王苻堅遣派順道傳道要早,這一記載說明,在官方正式傳入佛教之前,已經有佛教在高句麗民間流傳,也有皈依佛教依之修行的道人(高麗道人書雲),至於是否出家還有待考證,但佛教存在是必定的。從書信中可看出,他們對當時中國所流傳的教法、高僧行跡存在有極大的關注與興趣。只是此時佛教並沒有作為官方的思想而有意識的倡導與普及,佛教徒們也僅處於一種對佛教的瞻仰與虔誠的信奉之間,並沒有對教理的進一步研習。


官方正式有佛教傳入的記載是高句麗第17任君主小獸林王(在位時間為371-384年)時。《三國史記》卷第18《高句麗本紀》第6 小獸林王條記載: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小獸林王二年,秦王苻堅遣使及浮屠順道送佛像、經文,王遣使回謝,以供方物,立大學,教育子弟」


「四年,僧阿道來」


「五年春二月,始創肖門寺以置順道,又創伊弗蘭寺,以置阿道,此海東佛法之始。」


歷史上,高句麗曾一度為前燕所壓迫,後來前燕被前秦所滅,高句麗將逃亡而來的燕太傅慕容評執送前秦,並向苻堅稱臣,加強了和前秦的聯繫。同時開始大量吸收中原文化,鞏固中央集權,佛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正式傳入高句麗的。


小獸林王二年即是公元372年,前秦官方派遣浮屠順道帶佛像和佛經入國傳道,小獸林王以此教育貴族子弟,還為兩位傳道法師建寺安身,這一史料,說明了高句麗國家開始承認佛教,雖然佛教早在此前已有傳播,但正式的官方記載還是第一次,所以稱為「海東佛法之始」。此後,佛教成為高句麗的官方思想,開始有意識的倡導和普及。這從後來小獸林王將佛教立為國教這一事實中可以得到證實。


又,關於海東傳法,還有大元末廣開土王6年(369年)中國的白足和尚曇始攜帶經律數十部來高句麗宣化佛法的記載。梁《高僧傳》卷10 中曰:

古代高句麗的法華信仰(上)



「釋曇始,關中人,自出家以後,多有異跡,晉孝武大元之末,齎經律數十部往遼東宣化,顯授三乘,立以歸戒,蓋高句麗聞道之始也」。


大元之末,大概是在公元386年左右,曇始齎經律來遼宣化已經比順道晚了約13年,所謂「聞道之始」大概是地域原因,計算存有錯誤,但重要的是曇始給高句麗帶來了較多的經律典籍,這一舉動,不僅豐富了高句麗的佛教典籍也為教理研習帶來了生機。


以上是高句麗有明文記載佛教傳入之始。當時的高句麗,時值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受北朝影響很大,帝王多信佛,國民百姓好躍佛法,僧人們或前往中國尋師訪道或去日本傳道宣化,來去之間,經論典籍大規模傳入,一時研習之風頓起。且因中國本土多傳大乘經典,信奉大乘,因此高句麗也是以大乘佛教為主,當時傳播的大多是中國當時流行的經典。據現存史料的記載,有長居於平壞城的普德,從山方老僧處聽講《涅槃經》,又,高句麗慧慈法師研習法華,渡日本為聖德太子講《妙法蓮花經》,被尊為國師。同時還有《仁王般若經》、《十地論》、《大智度論》、《摩訶衍論》、《地持論》以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等經論傳入,僧人們或研習講說,或讀誦,流行一時。


——未完待續


發 心


由於官方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高句麗與中國(一)
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二)
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四)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韓國為證明歷史的光輝,認高句麗為祖先,結果中國申遺高句麗王城
文史宴:高句麗與百濟如何介入中國南北朝的宋魏大戰
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中國高句麗王城申遺成功,為什麼說高句麗王城和韓國沒有關係?
「三征高句麗」和「科舉制」背後的隋唐文武鬥爭
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
韓國學者:高句麗是韓國「最闊」的王朝!高句麗不是中國的?
高句麗是韓國史,還是中國歷史?遼寧新賓縣,在漢朝就叫高句麗縣
從青石嶺高麗城山城考古淺學高句麗歷史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拚命打高句麗?
烏骨城:高句麗最後的堡壘
薦書∣《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研究
韓片《安市城》唐朝軍隊大破高句麗
後漢書一句話說清楚2件事,日本人和韓國關係,高句麗和韓國關係
落難王子、獨眼和尚、肆虐暴君:後高句麗開國國君弓裔的多重面相
隋唐英雄曾三征高句麗的大將軍,最後為何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