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合掌乞畫苦寒竹——花之寺僧金農墨竹圖

合掌乞畫苦寒竹——花之寺僧金農墨竹圖



合掌乞畫苦寒竹——花之寺僧金農墨竹圖



金農墨竹圖

金農(1687-1763年)


墨竹圖 127.5×41.5cm


壬午(1762年)作


題識:予游弁山,尋小玲瓏石不得,信宿僧寮,僧心印乞寫瘦竹一枝,長供佛前。竹尊者頓開生面矣,並題詩云: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間忽遇長眉僧。合掌乞畫苦寒竹,先生近日無他能。竹中不復畫荊棘,荊棘乃竹之盜賊,老來孏似水牯牛,隨意題詩在上頭。此記五年前游吳興所作,壬午清夏無事,畫竹以寄玙沙先生觀察,公復書一過,寄到之日定多物外之賞,於茶熟時,要二三賓佐共吟嘯也,七十六叟金農。

印鑒:金氏壽門書畫


說明:金農為「揚州八怪」之首,工古文、詩詞,又擅長八分,獨創「漆書」一門,古拙奇絕,老辣蒼勁。其於繪畫一道,亦由書法入手,因其學識高深,而出手不凡,不落尋常蹊徑。《金農先生畫竹題記》中載:「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學畫竹,前賢諸派不知有人,宅東西種修簧約千萬計,先生即以為師」。可見金農繪竹系以真竹為師,不入前人規矩而直抒胸中意氣耳。


淺析:金農此軸,以戰掣之筆寫風竹,如柳葉翻飛,有迎風作笑之態,橫空入雲之概。若較其似與非,則誤。蓋文人寫意,不求形似,所謂「似蘆似麻,」但寫胸中逸氣。然竹之清爽孤傲已得諸毫端,筆墨之秀潔出塵,猶沁人心脾。右上長題舊作詩,以寄友人,自稱「定多物外之賞」,對自己的詩與畫與書,表示出充分的自信。圖成於冬心先生七十六歲時,已是其極晚筆了。此圖書畫俱佳,保存完美,更經魏源、謝稚柳等名家鑒藏。


面對冬心先生的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兩竿清瘦的、在風中飛舞著的新篁,一前一後,一淺一深,交錯著,如同飄動的鳳尾(或許這竹就名之鳳尾)。那婀娜的嫩葉,讓人聯想到書法中的草隸甚至李後主的「金錯刀」。


圖上端,先生以其獨特的漆書作詩為文:「予游弁山,尋小玲瓏石不得,……」記事記情,活寫出這位高雅之士的生活情態。我們不妨也取這種姿態,泡壺茶,慢慢品賞他的妙制。

修竹兩竿,清勁搖曳,幽蘭數叢,婀娜多姿。畫幅右上,金農以其標誌性的漆書,記文一篇,並述繪圖經過。金農時年已七十六歲矣,而筆力越發清健。其鏗鏘沉厚的書法與清新飄逸的繪畫,拙秀互見,相映成趣。文人佳構,取詩、文、書、畫意俱備,此即證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牡丹——莫羨牡丹稱富貴,都輸梨橘有餘甘
負雪見貞心——黃山松、馬尾松、五針松、羅漢松、黑松
吳昌碩富貴牡丹——國色天香絕世姿,未見名花結果時
閨房裡必備的坐具——綉墩,夏日裡清涼的瓷墩

TAG:左右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黃建華:苦寒梅花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清刀
一笑書畫: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 記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疫苗求索之路
紅茶花嬌艷惹人眼,川楝子苦寒有小毒
梅花香自苦寒來?其實梅花挺怕冷的
「香自苦寒來」!臘梅的畫法!
原本以為瓦屋山雪山苦寒荒涼,現在竟成為川內春節首選網紅打卡地
梅花香自苦寒來 正值深冬梅花盛開 香味撲鼻 梅花愛好者收藏起來
【蕭鄉詩話】管正信|讀白居易《村居苦寒》
梅花香自苦寒來!
軍旅篆刻家周建遠:梅花香自苦寒來
瓊瑤,如何「梅花香自苦寒來」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蓤如鐵甲。豈知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
楓遭霜欺葉才艷,梅花香自苦寒來
尋找『苦寒行』羊腸板,環騎南太行十三天行程之二柳樹口至馬武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千古名句嗎
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
梅花香自苦寒來:名家筆下的梅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