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的藝術特色及結構特點
隸書是繼篆書而起的書體,傳說是西漢隸人程邈所創,故名《隸書》,隸書萌芽於戰國時期,因脫胎於篆書,所以早期隸書保留了很多篆書的筆畫和體勢,這一類隸書稱為《古隸》。兩漢時期文字發生了《隸變》,這是書法史上一次偉大的書體變革,使漢字基本脫離了象形形態。隸變後的隸書篆意逐漸減少,字的體勢以扁方為主。到了東漢時期,隸書徹底從篆書中脫離出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書體,人們習慣稱之為今隸。《張遷碑》屬於今隸的一種,是漢隸發展比較成熟的碑刻之一。
《張遷碑》以其獨有的字形特徵在漢碑中可謂翹楚。當然也有人視《張遷碑》的特徵為標新立異之舉,不無貶義。然而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現和成熟,都會引起激烈的新舊思想的衝突,書體的演變也不例外。事實上,《張遷碑》筆法在隸變趨於終結的東漢晚期出現,已具有楷隸之變的超前意義,其用筆開魏晉風氣,是楷化的濫觴。康有為認為:「《張遷表頌》其筆畫直可置今真楷中。」由此,以《張遷碑》為代表的方筆派漢碑在書史上不僅具有風格類型價值,同時,也具有深刻的書體變革意義。
一、線條渾勁敦厚、樸實無華
《張遷碑》線條給人一種沉厚的感覺。以方筆為主,而又方中藏圓,圓中寓方。再加上歷盡千年風化後蒼朴的石氣,使線條更具立體感與金石氣。
二、結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
《張遷碑》的拙,其實是大巧若拙,它完全去掉了雕飾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謂道法自然,渾然天成。字的各部分關係處理的非常生動,挪讓呼應,顧盼有情,憨態可掬,猶如一個很有靈氣的農家男孩。
三、章法不拘一格,生動活潑
漢代碑刻多有邊框方格,排列整齊,所以大部分漢碑字形大小一致,平均擺放,給人中規中矩的感覺。而《張遷碑》卻獨樹一幟。字形大小參差,正斜互用,疏密隨意,但整體上又相互呼應,左右顧盼,一派天真爛漫的景象。
《張遷碑》的結構特點:
1、局部誇張型
2、結構傾斜型
3、穿插挪讓型
4、簡省變異型
5、不拘一格型
毛筆、宣紙上新品,需要的去看看!


※真正搞書法的人:深沉、儒雅、睿智、溫暖!
※精妙!趙孟頫楷書《靈飛經》
※這件行書《心經》,寫得真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放大懷素25個草書字,體會狂草大師的震撼書法!
TAG:書法微報 |
※耀州窯的藝術特色
※隸書藝術特徵
※傳統文化 彰顯特色——陵川剪紙的藝術魅力
※「京作」特色的宮廷藝術
※特色藝術家夢幻般的圖像組合
※沙翁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試析:新編評劇歷史劇《香妃與乾隆》的藝術特色
※中國繪畫的藝術特色之三——傳神
※天籟文學評論:《七老巷》的藝術特色
※談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建築篇 凝固的藝術
※藍圖技術圖紙的獨特藝術裝置!
※淺談王安石散文文學特色及藝術成就
※文人的風雅——和詩的藝術
※金銀幣傑出女性形象塑造的藝術特色:武則天、花木蘭、李清照
※淺論錢選繪畫藝術的文人特徵
※賞海派玉雕作品,識海派藝術特點
※香爐——藝術與文化的凝結
※淺析漢代瓦當裝飾藝術特色
※《鑄劍》——藝術探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