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小寶】


記得那年我才剛開始讀博,有幸參加了社會學年會,各個分論壇加起來也有二十幾個之多。然而,特邀發言的嘉賓們雖然大多是名聲如雷貫耳,講稿的內容可不一定都名副其實。我與幾個同行的博士新生都能聽得出來,不少「大佬」們可能已經很久沒有在一線做研究了,經驗質感明顯不足,也就提不起多大的興趣把所有的分論壇都跑一趟,於是早早離場,回寢室與師兄們煮火鍋去了。


那次年會是老師參與承辦的,結束不久後,我也在私下裡請教過:這種並無多少營養的事情,難道只是為了把每年的會員費和老師自己的課題經費花掉而已嗎?

得到的回答大意是:辦會的內容並不重要,請來的人才重要。每年的各種基金、課題的評委都會在此時集中亮相,有需要提攜後生的導師要趁這個機會帶著弟子好好挨個拜會,否則兩年內拿不到省部級基金的博士後就不能順利出站、發不出A刊的青年講師們無法晉陞副教授。


哪怕教授們自己也不能例外:當年有「面上」和「重大」項目要申請的,也得跟學部委員和歷年「高中」的同行們這些「當然評委」套套近乎,後面進京答辯的時候才能有更多的贏面。平時大家都是天南海北地在各個學校、機構里忙著自己的事情,一年到頭也就指望著在這一周不到的時間裡辦完這麼多重要的事情。


因此,分論壇多辦幾個也是應該的,這都是用來昭告「我來了」、「我上了」的窗口,辦會的錢花得再多也值,都是為了整個「學術共同體」的繁榮與發展。


總而言之,學會成了學術圈子的一次年度社交茶話會。當然,後來我也慢慢明白,事情並不盡於此:學術沙龍請來的講座人,可能是某某課題結項的評審組成員之一;新從國外簽約的客座教授,可能是為了把他的名字放進新項目的國外合作方名單里,等等等等。凡事皆有第二層意義,也就把事情本來的面目淡化得不是那麼清晰了。這也並不僅僅是專屬於社會學會的問題,也不是僅發生在人文社科領域,恐怕是當前國內很多學術圈子共通的現象和慣例。

不久之前,退休的北大鄭也夫教授毛遂自薦,公開登報聲明要參加2017年中國社會學會會長的競選,新聞在社會學會之外一時間甚囂塵上,但是圈內卻仍舊是平靜如故。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里說:鄭先生是「預想能夠喚醒一些麻木於理念宣講的人們,可能會被同行間公開競爭的輸贏吸引,會激起一些風浪」,然而「一個月內未接一個同仁的電話,博客里自薦書下只有10個人回復」,中國社會學會也按部就班地更新著2017年年會信息,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鄭也夫(圖)毛遂自薦2017年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圈內反應平淡

讀到這裡,想到鄭先生以前常常以「超脫體制」自況,而這次可能是他真的是超的太久也太遠了,都已經忘記這套體系是依照著一種怎樣的邏輯來運轉的了。


舉個不甚恰當的例子,對於很多新聞吸引而來的圍觀群眾來說,他們可能滿心期待著以為這將會是一出:「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好戲,就等著學界的各個山頭、大佬們,出來回應鄭先生這個突然冒出來攪事的「旁門左道」,而鄭先生自己則應該高擎「學術獨立」這一桿大旗,與各懷鬼胎、利益紛雜的「當權派」唇槍舌劍一番。


如今,鄭先生投下這顆石頭之後,學術江湖裡波瀾不驚,群眾與新聞界都是大失所望。然而,對於學會所代表的廣大群體來說,保持沉默本身就是勝利:如今恰逢盛世隨著國力蒸蒸日上、科研經費這塊蛋糕也越做越大,既然無關生死存亡,正忙著分蛋糕的時候又何必管你外面的幾聲無關痛癢的雜音呢?日子久了,總會有那麼一兩個臨退休的、體制外的「刺頭」不時地跳出來,把整個「學術共同體」批判一番,搞個大新聞。


只要學會內部能夠上下一心,以不變應萬變,任他雨打風吹,我自巋然不動,沒有後續發酵的事件終將歸於沉寂,然後會照開、酒照喝,直到下一個必然會出現的「刺頭」出現,形成了一個輪迴循環。固然並不光彩,可是既然大多數人並無利益損失,那麼你憑什麼要多說呢?反過來,願意出頭的這些人,大多數是已然不靠體制、而且是得不到體制好處的那一批早就被排除在體制外的「異己分子」,他們的話早就是耳旁風了。


所以,儘管我們可以一再按照理想主義的路線高喊著:要學術與行政、學術與政治分開;但我們必須正視學術與行政、政治已經是血肉交融的現實。改革學術圈,倘若政治權力不有所動作,指望壟斷利益的學會自我改革,這是要等著上上下下的袞袞諸公同時良心發現?

當然,這裡絕不是沒有任何將鄭先生的義舉,視作是「退休前的一位與體制無甚瓜葛的老人在放空炮、甚至是沽名釣譽」的意思,恰恰相反,鄭先生不僅一直是我與老師長期以來所敬重的一位「學界大牛」,鄭先生所道出的字字均為現實,我們同門均深以為然。


也並不是說,這種批評只是毫無建樹的空談,據我所知,不僅僅是鄭先生,包括同已跳出體制外的應星教授等等,批判的聲音從未停止過,只不過如今鄭先生又再往前更進一步付諸行動了。而要論為什麼某些機構和個人端著「雷打不動」一般毫無反應和不予理睬的態度,板子也無論如何是不應該打到鄭先生身上的。


「學術圈子的『體制內』氣氛搞得太差,該變、也遲早是要變的」,其實早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了。然而,正如電影《師父》中的那個武行江湖:在這個規矩嚴密的江湖,其二字潛移默化地決定著所有人的名譽與歸宿,規矩構成了一切行為準則、才保證各門各派得以正常運轉,在一片井然有序的規矩之下,人們各取所需;但也正是因為「規矩」的存在,才導致外表一片繁榮之下,內里早已人才凋零、搖搖欲墜。



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電影《師父》中,鄭山傲(下圖右)深知武學圈「潛規則」對整個行業有著致命的傷害,從白俄女人跳舞的大腿中(上圖)嗅到了危機感


故事裡,年事漸高、行將隱退的宗師鄭山傲作為頭牌,冒著風險去壞規矩的原因,是看到白俄女人的舞步與拳理同妙,遲早功夫的秘密要被洋人破解,不教真的不行了;然而,整個學術圈子的幾十萬知識分子,跟著「西方中心主義」、「經濟學帝國主義」、「唯論文導向」等等「魔棒」起舞已經幾十年了,「規矩」的深厚、「利益」的頑固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人謀事,先安己」,要想去干這種觸動整個行業、得罪所有大佬、自斷本人生路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在心裡掂量一下:自己的角色究竟是鄭山傲呢、是陳識呢、是鄒館長呢、是林希文呢、還是耿良辰呢?


我想起當年從年會跑出來之後的那頓火鍋。大師兄、二師兄都是經歷過大場面的:當年在酒桌上,他們見證了卸任的老院長拉著新院長的手說,「某某學會常務理事的位置我是交給你了,這一塊的學術內容也等著你領頭去做,今後要把學院這些同志、尤其是年輕的老師們帶好」。聽完幾個新生的牢騷,大師兄說:「一個知識分子改變不了什麼的」,二師兄淡淡地接了一句:「一百個也不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女教授離開清華赴美任教 曾有過哪些貢獻?
艾瑪·沃森獲首個無性別最佳表演獎 但被吐槽慘了
日媒:亞開行敵人是內部落後的制度 可能和「一帶一路」合作
《摔跤吧,爸爸》火了,我們的體育電影去哪了?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個學生開發的學術釣魚軟體,成功忽悠了整個學術圈
每場學術會議的結束,都是實踐中更好的開始——第十一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學術大會暨國際肝病學會日勝利閉幕
我們策划了一個學術類綜藝,就差贊助商了
正在直播 第十一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學術大會暨國際肝病學會日
學術會議 |「浙學傳承與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浙江省第四屆學術年會浙學專場
一場沒有人願意張揚的學術研討會,和一個日漸緊迫的話題
第十一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學術大會暨國際肝病學會日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年會舉行
一個不存在的人,發了 6 篇學術論文
十八部沉睡地下千年佚簡一出世轟動了學術界,史學家:冤枉嬴政了
學術大發展時代,歷史學學科建設如何開展?這些學者有話說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嚴肅的思想,典雅的學術|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年會篇
第十一屆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共同體年會在京召開
重磅!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17個分論壇率先拉開帷幕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大會在天津召開
最後一天!國際學術交流全攻略~教你變身學術社交達人
酒店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百名學術代表就餐中毒
楊天石 | 一波三折的學術夢想:學術自傳之一
重磅|第十七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 暨「中國歷史上的職業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