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機器人走進日常生活?善用科技人類需要更高智慧

日本機器人走進日常生活?善用科技人類需要更高智慧

中國日報網6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日本將機器人列為「挽救日本經濟的明日之星」。

日本企業界比政府更早預見機器人前景無限。早在1986年,本田汽車公司就秘密打造出首個人形機器。2000年,這台機器人首次在日本汽車展上露面,靈活模仿人類動作的樣子立即引起全世界矚目。

在勞動力不足、日元高漲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壽司業也開始構思會做壽司的機器人。當時已有了旋轉壽司輸送系統,為業界節省至少20%的人工成本。現今的壽司機器人本事更大了。壽司行業經常舉辦「人與機器人」比賽,結果一再顯示,在速度上,人力絕對無法趕超機器。預計今後在壽司機器人的協助下,壽司價格可能低至每盤80日元(約合人民幣5元)。

「軟化」硬邦邦的機器人是日本目前的研究重點。日本機器人協會今年4月成立相關協會來研究適合機器人的軟性材質,以便讓機器人更接近人類、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日本科研界在爭取讓機器人更人性化方面,不止於材質,甚至還有人類般的觸覺。慶應大學研發的一台人手機器就有了「觸覺」。它通過判斷物體的大小,來決定用多少力道取物,像端酒杯、抓薯片這樣的事情等都難不倒它。

2015年,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就出現一家「全自動化」酒店,服務員全是機器人。兩年的試行結果顯示,這個經營方法可行。該酒店創辦人澤田秀雄說:「開始引進時,很擔心機器人會把人嚇跑,也擔心會有安全問題。後來發現,這個創意讓人感到興奮,因為酒店讓客人充滿對未來世界的聯想,機器人服務漸漸成了賣點。」

使用機器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約員工成本,這家有144間客房的酒店只有6個員工。另一大好處就是解決了語言問題。在日本,在機器人身上裝外語系統要比聘請外語人才容易得多。

不過,人們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會成為「職業殺手」,剝奪人類就業機會,引發空前的失業潮。「無人化」社會是怎樣的狀態?如何在用人和用機器之間尋求平衡?這都是機器人普及化後人類應該思考的問題。

東京大學研究新媒體的水越伸教授表示:「產業革命和新科技都會存在利弊,這就像有了手機和互聯網後,我們看到它們的好處和壞處一樣。然而,科技革新是在人類主導下進行的,關鍵在於如何應用。將工作交付給機器人,不代表他們可以取代我們。」 他認為,在科技革新之際,人類應當思考如何善用科技,使生活更有意義。他表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時代的這層意義是人類今後需要思考的主要方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日報 的精彩文章:

迎接文化遺產日 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行鼻煙壺特展
日本如何給家長「減負」?
烏克蘭男子挑戰660米熱氣球高空繩索 帥氣走完全程創國家記錄
山東2017年高考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答案
山東的文科高考生,你剛考過的各科標準答案都在這裡

TAG:大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生活需要藝術,學習藝術究竟有何用?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
機器換人後,紡織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人體如機器需要保養,常吃這些食物養護肝臟
日產汽車把自動駕駛技術運用於拖鞋自動歸位 據說日本民宿很需要這個服務
健康生活需要它,實用家居生活物品
學習人工智慧AI需要哪些最基礎的知識?
日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你的人生需要轉化
生活需要智慧 新竅門為你起航
哪類人更需要增強自信心?
產品經理機器學習手冊:什麼樣的產品需要利用機器學習來解決?
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為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將考慮運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
營養師:這種維生素能夠幫助修復血管,一類人非常需要它!
大自然需要人類保護嗎?——訪國家動物博物館 張勁碩
雙臂協作機器人或是機器人管家的雛形,它的成熟還需要什麼條件?
谷歌發布小型智能相機,通過人工智慧及演算法識別可能需要的圖像自動拍攝
家居生活需要小技巧,用它輕鬆做個居家「玩物」吧
行善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