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海南玉蟾宮舉辦「道教天后信仰與南海文化」學術研討會

海南玉蟾宮舉辦「道教天后信仰與南海文化」學術研討會

騰訊道學海南訊(孟淅)2017年6月9日至12日,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由海南省道教協會、騰訊道學頻道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雜誌社協辦,為期4天的「道教天后信仰與南海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道教南宗宗壇——海南玉蟾宮舉辦。

大陸及台灣二十餘位學術專家匯聚道教南宗宗壇玉蟾宮就「道教天后信仰與南海文化」進行研討

「天妃海神也,世傳莆陽之處女,有善行化而為神,著靈海上,自京師道山東達南直隸、浙江轉而閩廣……皆有廟以祀……許白金十兩買民汪恕土黎景田付道士……」。這是由明朝奉政大夫廣西按察司僉事前監察御史李廷珍撰刻的碑文——《天妃廟田記》中的內容。碑文記錄了李廷珍來海南任職期間患疫障重病,得到天妃廟的護佑和道士的醫治,病癒後他自行還願,用黃金十兩給道士購地14.7畝籌建天妃廟的經歷。目前此碑文珍藏於海口天后宮。

現珍藏在海口天后宮的《天妃廟田記》碑文

明弘治十五年十二月 吉日 賜進士第 欽賜一品服 奉政大夫 廣西按察司僉事 前監察御史致仕 李廷珍撰

碑文所載內容有力的證明了天后屬官方認可道教正統信仰

海口天后宮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路87號原華僑商店後。據《瓊山縣誌》載,此廟創建於元代,是海南最早的天后宮(供奉媽祖),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海口天后宮的歷史主要記載於《瓊台志》中。相傳為蘇、福、廣、潮、瓊五府共建,是海口市目前保存不多且較為完整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之一,對於研究海南廟宇建築和媽祖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海口天后宮

媽祖畫像

媽祖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媽祖一生「和平、勇敢、關愛」的行為和精神,為後人演繹發展成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媽祖文化,其承載的盡忠愛國、仁愛孝悌、救危扶困、助人為樂等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文化。千百年來,人們把她信奉為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神祇,敬稱為「護海女神」。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約有5000多座媽祖廟,媽祖信眾近2億人。

研討會現場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旨在以科學、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傳承、保護和挖掘道教天后信仰文化,在傳承發展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維護我國南海主權(南海諸多島嶼留存諸多媽祖廟宇)和文化完整性,同時以兩岸四地及周邊國家所共同尊奉的道教天后信仰,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

海南省相關領導出席會議

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僑聯黨組符宣國書記,省民宗委副主任黎才旺,定安縣委常委陳明永等政府領導出席研討會開幕式。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學部榮譽委員馬西沙教授,《中國宗教》雜誌社社長劉金光先生,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長史原鵬先生,以及來自四川大學詹石窗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何建明教授、暨南大學王元林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林美容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陳進國副教授、南京大學楊德睿副教授、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周金琰先生、福建省藝術研究院葉明生研究員、中國周易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顧海雲先生等2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道教神仙譜系中的天后信仰」、「海南的道教傳統與天后信仰」、「海上絲綢之路與道教天后信仰」、「台灣道教宮觀的道教天后信仰」、「天后信仰與南海文化」等主題展開了精彩而又生動的學術探討。

馬西沙教授發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特別提出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媽祖信俗」是中國首個信俗類文化遺產,在中國大陸及周邊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研討媽祖信仰的文化內涵及發展途徑,是助推復興傳統文化國策,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的重要舉措。

陸文榮會長致辭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海南玉蟾宮住持陸文榮在致歡迎辭中表示,查考明代萬曆版《正統道藏》,可以看到《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證明媽祖信俗本來屬於道教神仙信仰。始建於元代的海口天后宮,即是海南最重要的道教廟宇之一。近年來,在南海科學考察中,發現了以往不同時期先民在南海各個島嶼修建了許多道教天后分靈的廟宇遺址,這些廟宇從歷史上一直持續至今,成為中國自古以來在南海擁有主權的一種文化上的依據。

卓新平教授發言

卓新平教授強調,中華道教在信仰層面也含括眾多民間信仰。根據有關統計,全世界大概有4億民間信仰的信徒,其中大約有2.9億為中國民間信仰的信徒。上千萬的道教信徒,使中華道教為中國文化發展中的第一大宗教信仰。

卓新平說,道教文化在兩大方向都有過重要的貢獻。一個是在哲學形而上方向上,另一個是在大眾層面。道教信仰是中國最偉大的信仰,也是中國文化的根底所在,也成為破解中國社會基層文化及其信仰特色的重要鑰匙。我們今天的這個研究重點在道教天后信仰的各個層面,這是對當今中國社會中豐富多彩的媽祖文化最為核心、最為基本的探討,也引起了中國教界、學界、政界各方面的關注。所以這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走出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宗教》雜誌社社長劉金光先生髮言

劉金光表示:「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在國家發展和政治經濟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有豐富的宗教資源,海南玉蟾宮舉辦此次研討會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絲綢之路跨越了中西方文明,將不同宗教聯繫在一起,創造了共同的繁榮。沿著古絲綢之路,如今我們要將古絲綢之路的精髓傳承下去,將「一帶一路」建設為文明之路。「一帶一路」宗教資源豐富多彩,包括多元化,多種宗教場所,對管理經驗的挖掘和傳播,與商業、海航密切聯繫,各宗教之間和平相處。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發揮作用?一是要提升自身能力;二是要關注物質、精神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能僅僅考慮商業和物質方面,還要考慮宗教文化;三是「一帶一路」聯繫的宗教形態是多元化布局」。

詹石窗教授主持研討會

據了解,天妃娘娘又稱「天后娘娘」、「天上聖母」,簡稱「天妃」、「天后」,又稱「媽祖」。據《道藏》收錄的《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載:天妃本乃道教仙界北斗宮中的輔斗妙行玉女,受太上老君之命降生人間,為江海河湖的救護之神。從宋代以後,媽祖作為人們海上的救護之神開始被建廟供奉。在我國沿海一帶和內地都有供奉媽祖的道教宮觀,一般稱媽祖廟(閣)或天后宮(廟)。因此天后確屬道教活動場所,天妃娘娘確屬道教信仰的神仙。

李遠國教授發言

媽祖文化與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繫。媽祖文化在形成及發展過程中與道教聯繫緊密,其中天后宮在建築風格上體現道教文化因素,在文化內容上與道教相通,在天后宮的管理方式上互相交融,同時,道教對天后宮媽祖文化予以了確認。

媽祖文化鞏固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促進了民族大繁榮,凝聚了全體中華兒女對民族文化的共同信仰,增強了對祖國統一的共同信念,使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得到升華。對於媽祖的推崇和研究有利於增進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促進海內外華人華僑,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地區對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的共識。

金澤教授發言

何建明教授發言

林美容教授發言

楊德睿副教授發言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延伸】

天后娘娘就是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相傳是福建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兒,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傳說她從小就持齋吃素,侍奉神靈。她羽化升天后,經常在海上救難,保護人民船隻平安,於是受皇帝敕封為「天后」「聖母」。早在宋元時代,「天后娘娘」便隨福建商人落籍海南。據史書記載,「海南島最初的天后廟,那是元朝時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小葉田淳《海南島史》)。《瓊州府志》中對天后廟做明確記載的就有12個,幾乎遍布海南沿海的鄉鎮。

聲明

1.本文為騰訊道學編輯發布。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3.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讀心術?催眠術?從《清稗類鈔》看圓光之術
陸文榮會長與專家學者實地考察在瓊天后宮
徘徊在歧路中的我們,看不到眼前的燈
吳道子與道教有怎樣的情結?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北海公園文化景觀探討
海南首屆袍隆扣文化論壇在五指山舉辦
【新書介紹】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中國·黃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茶文化——南北朝的宗教、玄學與飲茶風尚
北京頤和園文化之旅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漫談茶文化
衣冠南渡與南京文化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研討會:構建跨文化理解的國際文化環境(上)
科技 |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舉辦《人·世界·宇宙》航天主題展
方旭東:樹立文化自信發展嶺南文化藝術
文化海南:蘇軾海島生活三部曲
南朝的學術文化環境
國際文化聚暨南
「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寧夏須彌山
大美南陽︱南陽山區宗教文化旅遊勝地——「西林古寺」
北京正陽門城樓舉辦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
陝西太白第二屆國學國術養生文化旅遊交流大會太白縣舉辦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
道醫學堂丨羲黃文化
羅牛山海南國際賽馬娛樂文化小鎮項目獲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