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藥法釋義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需規範

中醫藥法釋義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需規範

為了配合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全國人大委員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釋義》一書,該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今日解讀第六章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第四十四條

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標準由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

釋義

本條是關於鼓勵和規範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規定。

中醫養生保健文化歷史悠久,理念上注重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服務內容豐富,手段方法多樣,效果明顯,作用獨特。

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不僅能滿足人民群眾預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現實需求,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對於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促進醫藥衛生工作關口前移,使人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實現醫改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同進,對於擴大服務消費、吸納就業以及創新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具有傳統特色和優勢的中醫養生保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醫治未病」等社會需求持續升溫,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然而,隨著中醫養生保健的興起,許多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在非醫療機構提供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面臨著監管主體缺位、相關標準規範缺失、市場宣傳不科學等問題,如果不在扶持發展的同時嚴格加以規範,將有可能給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聲譽造成損害,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隱患。

本條關於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要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按照2015年4月發布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規定,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集團或連鎖機構,也要鼓勵中醫醫療機構發揮自身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勢,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範發展提供支持,促進和保障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健康可持續發展。2016年2月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也將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列為七項重點任務之一。

二是要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按照《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規定,要加快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類規範和標準,推進各類機構根據規範和標準提供服務,形成針對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指南(服務包)。建立中醫健康狀態評估方法,豐富中醫健康體檢服務。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開展葯膳食療。運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開發智能化中醫健康服務產品。為居民提供融中醫健康監測、諮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於一體,高水平、個性化、便捷化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三是明確由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標準

《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曾提出要求,完善健康服務法規標準和監管,推動制定、修訂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要能夠長期健康發展,也必須要以規範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強化標準的實施,提高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業標準化水平。為此,中醫藥法明確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標準的職責,以促進和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將迎規範管理
中醫養生保健 教你巧用中醫方法來養生
《中醫養生》中醫正骨是綠色療法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
規範中醫養生保健市場 助力健康生活
中醫養腎防衰老 日常保健養腎方法
中醫養生:中醫補腎養生方法大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來湘調研 中醫養生保健獲點贊
中醫養生
中醫養腎黃金法則
中醫養生 治療脊髓炎
中醫養生堂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基本理念和知識
市中西醫推出女性中醫養生新方法
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及養生原理
中醫養生之「疏泄養生法」
中醫養生自製補腎壯陽藥酒
中醫養生之食療養生
中醫養生「守」與」補」
中醫養生之長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