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

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

觀點提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個自信」的堅實支撐和根本保證。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於世」。這為中國文藝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忘本來

不忘本來,就是不能忘記中華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傳統、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對於當今中國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根本,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第一,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母體,應禮敬對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奠定了今天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骨氣和底氣。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經世致用、民惟邦本、小康大同、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等重要思想和價值追求,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沉澱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氣質。那種數典忘祖、蔑視傳統、否定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當然,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決不是要回歸傳統、復古守舊,而是要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態度去傳承和弘揚,使其不斷發揚光大,成為涵養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第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優勢,應倍加珍惜。在黨和人民偉大革命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華文化在近代歷史中的延續和再造。革命文化所彰顯和傳承的革命精神,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儘管革命的時代已遠去,但傳承紅色基因、深刻認知我們黨「從哪裡來」,對引導黨員幹部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永保政治本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近年來,有人以所謂「反思歷史」「重新評價」為名,恣意戲說歷史、篡改紅色經典、醜化領袖英雄,大搞歷史虛無主義,這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文化的褻瀆。

第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馬克思主義理論基因相互融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本質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結晶。在今天,樹立和堅持文化自信,必須明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著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人類文化發展的進步潮流。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抱有自信,實際上是明確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前景,即「向哪裡去」的問題。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提供價值支撐,這既是一種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文化擔當。

吸收外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絕、孤立存在,都需要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養分。文化因互鑒而繁榮,因交融而生輝。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講,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包容的胸懷,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積極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必然要求。

第一,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堅定文化自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各有所長,沒有誰優誰劣,它們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以各自的方式為世界文化做出貢獻。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數千載而不絕,根本就在於其胸懷博大、開放包容,具有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傳統。歷史表明,開放包容不僅沒有削弱民族文化,反而使中華文化更加燦爛輝煌。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外來文化,積极參与世界文化的對話與交流,大膽吸收和借鑒一切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

第二,用辯證取捨的態度堅定文化自信。開放包容不等於崇洋媚外,借鑒吸收也不等於照抄照搬。外來文化也是良莠並存的。對此,我們決不能來者不拒、全單照收,更不能以洋為尊、食洋不化,而要有分析、鑒別、篩選地引進和學習。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文化自大固然不可取,但照搬照抄、全盤西化、唯洋是從的文化自卑同樣不可取。堅持文化自信,既要反對傳統文化優越論,也要反對全盤西化論,既要防止文化上的自卑,又要防止文化上的自大。

第三,用綜合創新的方法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復活傳統,吸收外來文化,也不是為了迷戀欣賞,二者都是為了轉化再造、熔鑄創新,創造出一種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吸收外來文化,貴在綜合創新,在開放交流的大格局中兼取中西文化之長,在融會貫通、與時俱進中創造新的文化根脈。綜合創新,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外來文化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於中國實際,服務於中國社會發展,創造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

面向未來

面向未來,就是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球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我們有文化自信,不僅是因為自己有一脈相傳的文化傳統,更有來自當今中國的蓬勃生機,來自未來的美好前景。放眼世界,同處在一個「地球村」,只有偌大體量的中國能夠實現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同處於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中國人能夠創造中國奇蹟。當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成就,為我們文化的繁榮興盛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中國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奮、再現輝煌的良好態勢。

第一,從世界文化發展大勢中堅定文化自信。21世紀以來,世界文化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一個多樣發展、平等競爭的全球文化格局正在形成。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全世界都把目光開始聚焦中國,這為中國文化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機遇。目前,儘管中國還不是世界上的文化強國,但中華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吸引力正與日俱增、勢不可擋。從全球漢語熱撲面而來、孔子學院遍地開花,就可見一斑。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講好中國故事,塑好中國形象,把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就一定能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二,從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堅定文化自信。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終於邁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在百舸爭流的經濟全球化大潮中,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夠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什麼中國能夠舉國一致辦大事、同心同德克難事?就在於我們的制度有優勢,我們的思想文化有凝聚力。中國的發展給了中國文化自信的理由,而中國的文化自信又是中國發展的動力。只要我們立足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歷史的進步中實現文化的進步,就一定能夠創造出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燦爛文化。

第三,從全球信息化發展潮流中堅定文化自信。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了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31億,通過網路了解資訊、交流信息、學習知識、休閑娛樂,已成為當下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發展網路文化,是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迫切需要。只要我們順應網路化、信息化時代潮流,抓住難得機遇,發展壯大網路文化陣地建設,推進網路文化繁榮發展,就一定能夠為我國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作者姜正君,系湖南省委黨校哲學部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1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追著排行榜跑成就不了「一流」
推進青年社會融入
傳統文化當代發展的困境及應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厚植文化自信 增強戰略定力
戴建兵:弘揚革命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保護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
在守望交流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文化、文明和自信
加強「街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
閻純德:弘揚優秀文化守望文化自信
劉忠范:加強「街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
塑造文化自信的最大資本
我們應該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在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中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
宗教自信,亦是文化自信
熱點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文化戰略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惠民落地舉措
文化自信,從「文字自信」開始
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
文化自信與忠恕之道
張豈之:文化自信的深厚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