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文化:佛教中解脫的含義

佛教文化:佛教中解脫的含義

佛教中的解脫指擺脫煩惱業障的系縛而復歸自在。解脫梵語為(vimoksa),解脫的境界可分大乘與小乘之別,其境界略有差異,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稱得上解脫,而以四果為小乘終極圓滿之果地,必須斷見思惑,出三界,得成阿羅漢果。

依大乘而言,要證成初地以上,乃至佛的果位,為解脫的境界,每一個階位解脫的境界漸次深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終極之位,必須勤修六度萬行。以中道實相義而正行,破塵沙惑、破無明惑,因而證成佛道。

涅槃經云:「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解脫之名為涅槃之義也。證入自性涅槃的境界,在成唯識論提到四種涅槃的層次,分別是:

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解脫的原則是性空,解脫的目的是無我,至於要真正地實際證驗解脫的境界,那絕不是單憑紙上談兵,說說道理就能辦到的。

因此,儘管多數的人把大道理講得滔滔如流,若他們的身心行為沒有看破放下,那就沒有得到實際的證驗與功效。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文化:佛陀釋迦摩尼為什麼要乞食生活
佛教文化:佛教中業障的含義
佛教文化: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含義
佛教文化:家中的佛像如何擦洗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的解脫方法
走向覺醒、解脫的起點——記智者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開講《大乘廣五蘊論》
佛教——解脫的心理學
山東禪修中心:釋迦牟尼佛的修心與解脫
佛陀: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圖)——道德真源
《西遊記》其實是一部佛教宣傳片,長生並非目的,成佛才是解脫
多識活佛:佛教三種解脫論,看完頓悟!
藏傳佛教見解脫—極殊勝的見解脫不空絹索觀音聖像
業力:從習氣中解脫
帝洛巴:如何大手印中得解脫(圖)——道德真源
洛桑陀美上師:「聞思是解脫的基礎」
佛陀教你如何從被罵的憤怒中解脫
三途聞佛皆解脫
五台山普濟寺嬰靈解脫塔內地藏王菩薩大像籌建緣起!
妙蓮老和尚:如何解脫
東方陽熹:《秘密》法則是解脫的障礙(圖)
佛法是解脫人生大苦的妙藥!
佛教徒的春天,是解脫的開始季
《孫子兵法》里的解脫之道
恭迎佛陀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