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老武漢的「生活秀」 漂浮在長江之上

老武漢的「生活秀」 漂浮在長江之上

5月20號,正是全民表白日「520」,一艘大船從漢口江灘上的知音號碼頭起航,順著江水穿過武漢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後,又回到了它的起點。這段看似短暫的旅程,對於船上的人們而言卻經歷了一次「穿越」。這艘大船的名字叫「知音號」,船上演出的是與船同名的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觀眾在隨船漂移的過程中,置身於近一個世紀之前武漢生活畫卷,與遙遠的時光進行了一場獨一無二的親密接觸。

「這個劇是什麼?我不去定義,我讓大家慢慢去定義。」《知音號》的導演樊躍說。他的名字曾經出現在著名的《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等「印象系列」實景演出之中,與張藝謀、王潮歌一起並稱「印象鐵三角」,也曾作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核心小組成員。但這一次,樊躍帶來的全新作品卻不再與「印象」有關,而是以大漢口長江文化為背景,重現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武漢生活秀,這場大秀力圖打破傳統戲劇演繹模式,意在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觀劇體驗。

那麼,他成功了嗎?

「多維」與「漂移」

黃包車叮噹作響,人們魚貫走上碼頭,還未換取一張老船票、登上這艘老輪船,演出就已經開始了。200餘米碼頭上燈火通明,穿梭賣報的小童、賣力吆喝的小販、提皮箱戴禮帽的紳士、匆忙趕路的旗袍淑女,一瞬間好似穿越回百年以前。觀眾從三個入口魚貫進入這艘貨真價實的蒸汽輪船,就進入了戲劇上演的主舞台。不管是燈紅酒綠的主甲板餐廳與酒吧,還是二層的近百間客房,亦或是三層的露天艙頂,都是《知音號》的故事發生的地方。

身為觀眾,卻不必在觀眾席上正襟危坐,可以移步換景,可以從衣櫃中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服飾替換上身,在吧台小酌,在甲板遠眺,也可以走進任意一間艙門看演員演繹一段故事,與演員交談……這種浸沒式的體驗,讓劇場中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第四堵牆」在悄然之間慢慢消弭。在傳統的劇場演繹下,創作者往往通過採用舞台的紛繁設計與變化來向觀眾製造出情景與幻覺,實現多重的心理體驗,但是在《知音號》的表演中,演員與觀眾之間存在著無限的可能和變化,而其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觀眾在無意識中的自主選擇。「《知音號》希望的是導演只做裡面的程序和遊戲,讓演員和觀眾自己去玩。」導演樊躍表示。在此基礎上,觀眾,毋寧說玩家進入到這一戲劇場景之中,去尋找、發現、破解、團聚。在舞池中,舞者會向任意一位觀眾伸出邀請的手,在酒吧里,燈光在觀眾與演員的臉上共同流轉,登上二層艙市,隨手推開某一間房間的大門,可能會看到的一位戲曲名伶在哀哀訴說著自己即將嫁作人婦的無奈與辛酸,也可能會看到昔日武漢地皮大王喚醒民智力圖救亡的振臂一呼,觀眾與演員近在咫尺,共同體驗著悲歡離合,他們身心的交流在戲劇的深處形成共振,不但打破了劇場與表演中存在的障礙與分隔,而且用自己的存在來實現了多重維度的構建和演繹,產生了新的劇情。這是傳統戲劇所不能實現的,也是《知音號》的一大創舉。

觀眾和正在表演的演員在一起

「知音號」作為劇情的載體漂浮於長江之上,凝聚了武漢的長江文化,而且製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漂移」體驗。「千萬不要忘記,長江是武漢的形和神,這條船跟形跟魂在一起,才是最有力的表達和意向。」導演樊躍說。戲劇本就是由人類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知音號》上108個演員所演繹的故事與觀眾自身帶來的經歷就是這樣一種凝結。在登上「知音號」的瞬間,觀眾就漂移出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卻又與武漢的精神母體長江有著千絲萬縷的鏈接,這樣的體驗行為就使得演員的表演與觀眾的觀看產生了明確的心理內容。看到激動處,觀眾們不免會掏出手機想要拍照發朋友圈,但與以往的認知中的劇場禮儀全然不同,這種行為在「知音號」上是被允許甚至是鼓勵的。而這一觀眾發自本能的無心之舉,卻恰恰是導演樊躍要追求的戲劇維度之一。「《知音號》的表演可以成為互聯網互動和互聯網遊戲的整個陣營。」導演樊躍認為,每個觀眾拍照的行為背後的視角和感受是不同的,而他們將這種體驗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的這種行為,事實上可以讓與觀眾產生勾連的所有人不知不覺加入到其中,又一起構建一個新的演繹形態。導演樊躍還提到一個讓人覺得非常有趣的「知音號」的新「玩法」——它本身不僅僅是一個夜間演劇的平台,還可以在其餘時間作為如婚禮和大學生畢業典禮的舞台,而這樣的行為發生在這個長江上漂移的大船上,無疑又增添了一重維度的生活秀。

「武漢做到了!」

「我來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在笑話,說武漢是碼頭文化——光著膀子就看戲、吐痰、抽煙,您這台演出肯定會遇到這種事。」導演樊躍說,「所以我就跟他們打了一個賭。」地處中國心臟地帶的武漢乃是九省通衢之地,中國北方的豪邁與南方的溫柔在這裡交匯,楚文化的影響帶來的浪漫與激情,跑碼頭、做生意、好勇鬥狠帶來的江湖義氣,讓「碼頭文化」成為了武漢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文化印記。在樊躍帶來《知音號》之前,世人對於武漢的認識莫過於「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彪悍與精明,以及因為電影《生活秀》而風靡中華大地的鴨脖與熱乾麵,熱辣豪放,一如這個城市夏天的陽光。

站在「知音號」的碼頭上,不免也會產生這樣的擔憂:外界傳說中粗獷的碼頭文化影響下,觀眾們是否真能與導演構建出來的這一個婉約的環境融為一體,導演又是否能在這裡找到他的知音呢?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碼頭上雲集了越來越多等待入場的觀眾,從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到耄耋之年的老夫老妻,有的穿著藍衣黑裙的學生裝,有的穿著裁剪合身的旗袍,有的西裝革履,彷彿要去參加一場流動的盛宴,卻完全不似傳說中碼頭上的「豪放派」,人們輕言細語,臉上閃耀著期待和愉悅的光彩,走過棧橋,登上那艘滿載著故事的大船。

船上的衣香鬢影,輕歌曼舞,演員真摯的眼神和一聲聲的「幸會」似乎產生了一種強大的魔力,讓前一分鐘可能還在糾纏於自己生活中似乎無窮無盡的苟且的觀眾,瞬間飄向了詩和遠方,「碼頭文化」與「知音文化」也被挖掘出了新的定義——可以是相聚與離別的幸福與哀傷,可以是遇見未知的生活與詩意,可以是幸會自己的知音,這讓過去不少人所簡單定義的「碼頭」的粗鄙一面顯得草率而淺薄。事實上,觀看戲劇的行為早已不僅僅是走進劇場,默然不語正襟危坐這樣令不少人生畏的行為,而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知音號」的舞台甚至提供給那些平時難以解放出自己美好與優雅一面的觀眾們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並不是沒有,而是缺少機會展示」導演樊躍說。你會發現那些身穿具有年代感的服裝的觀眾們逐漸與演員們分不清了,已經不再知道誰是觀眾,誰是演員。他們在與戲劇與演員互動,與其他觀眾互動的過程中,以這樣美好的一面相遇自己的知音。

樊躍的賭約贏了,他說自己很感動,因為武漢人做到了。那他在這場大武漢的年代秀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嗎?我們來聽一聽導演自己是怎麼說的。

導演樊躍

北青藝評:給這艘船取名「知音號」,有什麼特別的寄寓嗎?

樊躍:這個劇實際上這是靠觀眾和我們共同完成的結果,是觀眾自己攜帶著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和我們設定的故事和情節相遇,相遇的結果就是我們的主題,是遇見並了解,這也是支撐整部戲劇的前提,只有這樣戲劇才是完整的。

北青藝評:為什麼偏偏選擇了武漢作為這個故事的舞台?

樊躍:我覺得這是相互的遇見,我選擇了武漢,武漢選擇了我。

北青藝評:為什麼選中上世紀二三十時代作為故事發生的時間段?

樊躍:我覺得這個時間可能離我們近一點,這樣你就會有一定的感受,比如我聽過我爸爸講我太爺的故事,起碼我能理解,但你要說我爸爸講了一個戰國時期楚國的我們家的故事,這就不太靠譜。太爺、太奶奶、爺爺、奶奶,我對那個影像是有一些長時間的描繪和積累的,它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審美,起碼有一種轉換的機會。

北青藝評:做這個項目之前有沒有過什麼顧慮?

樊躍:我來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在笑話,說武漢是碼頭文化——光著膀子就看戲、吐痰、抽煙。但我們公演之前面向觀眾的那麼多場試演里,一個這樣的都沒有!我想,人性有兩面或者多面,都有表現和表達真誠和愛的情感,你為什麼不製造這樣的瞬間讓他把好的那方面拿出來呢?

北青藝評:整個創作用了多長時間?

樊躍:兩年多。在我們創作的一年時間裡半我只回家了十天。

北青藝評:注意到您選用的演員都很年輕,都是90後嗎?

樊躍:對,90後的年輕演員,全是武漢的大學生。而且都不是專業演員,有學法律的。有學金融的,有學犯罪心理學的,還有當武警的,相對離表演近的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

北青藝評:為什麼沒有選擇專業演員來做這些?

樊躍:我認為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有一種固有的標準,也會有一些比如字正腔圓的話劇腔,但我的這個舞台它不是那樣的,它是活生生的,生活中他怎麼說話,在這個舞台上就要這麼說話。

北青藝評:演員培訓用了多長時間?

樊躍:一年半。我發現人是能養出來的,因為一個演出,因為一個角色把他們演漂亮了,他們對台詞、對人物、對自我表達越來越知道是什麼樣子了。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自己成長了,變得有承擔,有理想,還有的通過這部戲交到了女朋友。排練完畢後我做了一場全世界都沒有的觀演關係,我請全體演員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作為觀眾跟他們玩一場,全場都非常感動,哭得稀里嘩啦的。

北青藝評:《知音號》的整個完成過程中,有什麼是還沒有實現,或者您覺得還有遺憾的?

樊躍:沒有實現的東西,我正在實現。比如今年年底我準備讓這艘船開到上海去,明年要到南京和重慶去。用知音這樣的理念,與另外一個城市的人相遇。

北青藝評:這種文藝形式跟傳統文化和復古的氛圍相結合的時候,什麼是關鍵點?

樊躍:語言。這種語言本身不是簡單的劇本當中的字和詞,而是把劇本當中的字和詞替換成各種表演行為、場景、音樂、光和各種觸感、各種質感,包括觀眾本身。

北青藝評:《知音號》的演出是否可以被定義為實驗或者先鋒?

樊躍:我們一般談實驗和先鋒,其實都是一種小的探索,邊界根本沒打開。

北青藝評:像這個演出形式,會不會復刻?因為之前的「印象系列」就復刻了很多,在中國各地都有。

樊躍:我不會複製。

北青藝評:那你有想過下一個要做的項目是什麼嗎?

樊躍:其實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也在等待一種機緣。每天都要思考,這是藝術家活著的最大的意義:來勁。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如何與一頭叫「玉子」的豬交朋友?
王德威:科幻文學的高潮已經過去了
觀念稍「過分」一點點 觀眾就不待見了
金宇澄的《繁花》編成了評彈,聽眾表示很嗨
某些《歡樂頌》屬腦殘級別 而這個《歡樂頌》是永恆的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武漢長江大橋下的皇帝墓,對著滾滾長江和黃鶴樓顯得異常孤寂
瞿塘峽,長江上最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
同為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誰才是長江第一橋
長江支流,用青苔爆釣長江魚,收穫6條野生武昌魚和名貴的清波魚
「長江寶貝」一群活潑可愛的江豚跳躍在彭澤至套口碼頭水域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原來能將武漢三鎮和長江大橋盡收眼底!
煥新城市封面,迎接長江時代,武昌濱江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著名笑星潘長江和妻子楊雲的生活照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世界最高「A」形橋塔
長江三峽之雄?桂林灕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這裡美的不像話!
武漢長江新城與長江主軸的四大傳承關係
晚清老照片:長江岸邊的生活實景,百姓貧窮住房如雞窩
南京長江大橋,和它背後的生死故事
長江口海岸線的自然變遷——春秋時南通、上海之地還是汪洋大海
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青海玉樹 ,玉樹臨風磅礴浩蕩
楚都荊州:從「長江之險」到「長江之美」的歷史巨變
武漢長江大橋,萬里長江第一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武漢最美的橋樑,也是中國最美的橋樑之一
長江經濟帶之上海篇
蕪湖長江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