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問心理諮詢師46

問問心理諮詢師46

問:老師,我特別害怕晚上,總是忍不住去想些鬼之類的畫面,就是晚上在自己家一個人也會感到害怕。該怎麼辦呢?

答:怎麼應對的有效辦法,是建立在清楚「恐懼黑、鬼」的原因了解的基礎上,這都不是幾句話能道清的,建議你接受正式的心理諮詢好嗎

問:好的。可最近我開學忙,可否麻煩你先提供一個良策幫幫我,謝謝

答:要別人給你一個良策,是否看出你很有依賴性的一面。其實,你能忙碌學業,本身就是你現實的良策呵。

問:老師,在學會敢於直面表達中,學了精神分析後,就感覺要釋放一些攻擊性,但以前我是比較害怕當場有語言衝突的人,在改變自己過程中,能夠比以前較為自由地表達,但有時遇到不同意見或感覺不合聽話,感到腦子裡受到一股能量阻礙,感覺別人的語言是在攻擊我,語言的反應或回擊驟然變慢,卡住,這怎辦呢

答:你害怕被攻擊是另一回事(或許反映了你還有心底的不安感),而相遇不同意見,是難得的不同思想或不同價值觀的相遇,而非攻擊。堅持這樣想即可。

問:讀你的文章是我對自己心病理解的轉折點,你毫不吝嗇地分享你的治療心得和感悟,不像很多心理諮詢師守口如瓶。讓我感受到精神分析的威力。癥狀可能是長期受我對瘦的自卑強迫,也可能受自己的超我所強迫。。。探索我癥狀的根源時有時貌似茅塞頓開,有時我的思想很混亂,很混亂。那作祟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答:人無法徹底搞清楚自己,因為內部自我是隨環境和歲月變化的。你能直面自己的強迫症已經很優秀了。大多數混亂感,是要的東西太多,或不知真正要的是什麼...作祟的東西往往是我們不原諒自己有不好。

問:老師,您好,最近一段時間的很多夢,都是在現實中排斥、嫉妒、害怕的東西在呈現,夢大多數是願望的滿足,但為什麼這些不是我願望的東西也會頻頻出現?

答:被抑到無意識的願望,正是意識所排斥的東西。準確的說,夢大多數是壓抑的願望滿足。

問:老師,強迫症是性和攻擊性的壓抑,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就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釋放自己的攻擊性,但攻擊性釋放過後又受到強大超我的懲罰。這怎麼破掉這個循環。謝謝熊老師的指教。

答:學著跟自己的強大超我對話:釋放攻擊性是人的正常需要,你的懲罰過了,我不接受,我要學會拒絕你的懲罰。慢慢這樣練習吧,只有堅守你自我的正確,超我的強才會變得柔軟些。

問:開會的時候老想著自己緊張。緊張失控然後就小便失禁啦 然後我就感覺臉一陣紅。一陣陣恐慌怎麼辦

答:先要弄清是什麼致使你有「老想著緊張...失控...失禁...臉紅...」?然後才好知道該怎麼辦。你可以考慮接受心理諮詢的幫助。

問:相親認識他,但他生性自由,放蕩不羈,當初喜歡上他也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但現在感覺婚姻還是實實在在的好,現在忍受不了他自由的性格,婚後我可能駕馭不了我們的生活。怕走入婚姻。怕自己看不清一個人的真實性格,恐怕他婚後對我不好,對我父母不好,而要看清一個人那還不得一輩子啊!?迷茫。求老師

答:若看清一個人需要一輩子,那不可也就他生活了一輩子嗎。關係相處的長久,取決於雙方在關係里的需要以及經營關係能力的大小。需要理清你的糾結,主要來自對方的性格,還是你對未來擔憂的自我性格的敏感多疑...

問:老師,那強迫症人什麼時候能學會放手呢?

答:這是一個沒法定時的問題,理論上說,當他完全清醒(或累倒)的時候才可放手。

問:在看到同學有什麼困難的時候 我也會幫助他們 也會希望他們變得更好 但是 有時候 我就會特別嫉妒別人 越想越氣憤 因為我總覺得他並沒有比我多做什麼 多努力一些 但是他們能做到的 能得到的 我卻沒有 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該怎麼辦??

答:別人不努力為啥能做到,你努力了為何一無是處?與其氣憤,不如思考這個看似荒謬的疑問。現實是殘酷的,很多時候,努力或能力與收穫完全不同步。關鍵的,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很重要,有用還是無用、收穫還是失去....應該他自己予評定。

問:老師,一個人認識自己,發覺自己性格有缺陷,然後極力改變自己,但是又怕喪失了自己,怎樣去突破這個張力呢?如有完美主義的人,在一些方面被完美主義弄得很累,但他又清醒地意識到完美主義在某些方面很受益,如藝術創作、思考學術問題,完美主義又讓他欣賞自己,如果他要改變自己,是不是喪失自己?

答:有得就有失,這是自然。關鍵是一個人是否有對得失的認知,以及選擇和承受等能力。如果他是因害怕喪失自己,而不敢改變,那麼他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可能失去的部分是不是自己真想保留的。或說,他並不知道自己真想要什麼、真該丟失什麼。

問:老師,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就是當強迫症產生之後,心理諮詢師或患者可能會追根溯源,例如精神分析,但是我有一個困惑,雖然追溯強迫症的根源之後會不會無濟於事,因為強迫症雖是根源造成的,但強迫症會不會演變成獨立事件?所以尋找根源的實質性意義究竟是什麼呢?謝謝老師。

答:你的質疑很有道理。我認為,理論的作用應該為實際需要服務。任何「症」的治療方向,主要取決於當事者對「問題」的感受和需要。比如強迫症,如果他很清楚自己病症的根源,那未必一定要追根溯源。當然,好轉或治癒的根本,還是要直面性格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 的精彩文章:

熊玲:缺陷抑或缺愛

TAG: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 |

您可能感興趣

2135億|心理諮詢師眼中的「雙11」
心理諮詢師的故事
心理諮詢師:5句話,看懂90後的婚戀觀
我是心理諮詢師
天台心理諮詢師
給1000個人做一次免費心理諮詢
3月8-10號塔羅心理諮詢與密碼諮詢統整工作坊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感悟
7月26-28號大連塔羅心理諮詢與密碼諮詢統整工作坊
6月21-23號長白山塔羅心理諮詢與密碼諮詢統整工作坊
心理諮詢培訓常見問題解答
聊聊找心理諮詢師這件事
職業整理師/整理諮詢師
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家長和心理諮詢師的對話摘錄
1879研習社×天天心理直播:用讀書會提升諮詢師影響力
加州整合學院2018超個人與整合心理諮詢認證課程
心理諮詢師,你的心理有病嗎?
心理諮詢師的27次自剖!催眠回溯他的抑鬱時光!教你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心理諮詢師:我從100場婚外情里,發現同一個宿命
2018年政策諮詢應重點研究八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