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科規培政策下,躁動的一線醫生與學子

專科規培政策下,躁動的一線醫生與學子

醫脈通導讀

這樣一個有利於醫學發展的規定,為什麼討不到好呢?

來源:醫脈通;作者:甲骨文

昨天,一則全國首批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敲定的消息,在網上發布後,引起了廣大醫務人員的廣泛關注。

那麼,什麼是「專培」呢?所謂專培就是在本科醫學生畢業後,繼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再進行X年(多為2-4年)的專科醫師培訓,以提高專科醫師水平。這項規定看起來是非常不錯的,對於提高醫生的技術水平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但廣大的醫務人員對此並不買賬,昨天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內炸開了鍋,幾乎所有的評論都在批判這一規定,很多網友甚至爆粗口,網路入眼的評論幾乎沒有一條是贊同「專培」的。

這樣一個有利於醫學發展的規定,為什麼討不到好呢?面對網上的一篇聲討聲,作為一名醫生,不禁沉思:

一、學醫耗時長

我們知道,高考18歲開始上大學,醫學專業本身就比其他專業多學一年,多學習一年就意味著工齡少一年,而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是以工齡作為計算標準的,就是工作的年限乘以一個基數,這就是你的養老金。換句話說,上大學的工齡比沒有上大學的少4~5年,學醫學專業的比其他專業的工齡少一年。大家知道,學醫的付出比其他專業要大,但回報卻比其他專業少,這樣的養老規定是不合理的。

二、三十無法而立

按照「專培」的規定,一個醫學本科生畢業需要五年,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3年,再專科培訓3年,需要學習11年的時間,才能自己獨立開展專科技術操作。如果按照18歲上大學,要到29歲才能完成「專培」。

但事實上,現在的本科畢業生是難以進入大型醫院的,很多醫院連碩士都不要,沒有博士學歷是很難在這些醫院站穩腳跟的。如果博士完成了「專培」,年齡已經到了35歲了,更談不上結婚,生孩子了,難怪有的女博士要驚呼:「到了絕經期,還不能完成『專培』」。微博上有一個段子:「最不吉利的數字"——明明說好三年的,三年之後又三年!左三年,右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們和三有仇啊!就是對「專培」最好的寫照。

醫生培訓時間18年,工作20多年就要退休,算上延長退休的時間,也很難到30年,這樣的培訓制度是否合理?不得不說這是對人才的浪費。儘管有關部門開始發文滅火,但無論如何解釋,這樣的規定醫生是不買賬的。

三、無法體面的生活

我們制定政策不僅要考慮到專業的發展,也要考慮到醫生的個人生活,一位微信用戶@黑白灰 留言說:一個月補貼扣除住房補貼300元,強制飯卡200元,到卡1500元,最近才到卡1800補貼,國家給的一年三萬補貼還沒給全呢,苦逼的醫生,之前在縣裡培的根本就直接報名,然後三年後考試就行,而且還可以培內科、績效獎金照拿。我們拋夫棄子來市裡培還只能培全科,補貼都拿不全,就這樣也能忍三年,突然還要來個專培,還有活路嗎……本來在單位都是可以單獨值班的,現在跟沒有實際培的同事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唉,說多都是淚啊!

醫生的待遇是一個永遠的痛,不到2000元的收入,真的比低保高不了一點,醫生沒有體面的收入,就無法體面的生活。這樣的待遇能夠讓醫生安心工作嗎?能夠讓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嗎?

四、基層醫務人員更加缺乏

從公布的「專培」基地看,都是全國知名的醫院,大量的「住培」、「專培」醫生湧入大型醫院,將會加劇基層醫務人員的缺乏,儘管有關部門的解釋說,並不要求每個人都進行「專培」 ,「專培制度」或讓更多醫學人才走向基層,但是有沒有考慮過,哪個醫生會不嚮往更高級的醫院,更高的收入?

同時,經過這些培訓後,醫生的眼光都變高了,也不願意再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了,事實上,是基層醫療機構最需要醫務人員,大量年輕醫務人員不在基層工作,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

五、「專培」醫生是否會「水土不服」?

在我國,大多數疾病是常見和多發疾病,大多數病人應該在基層衛生機構得到解決,大型醫院許多高大上的技術,在基層無法開展,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勢必會導致「專培」醫生的「水土不服」,是無法在基層施展才能的。

儘管「專培」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需要考慮,這是否符合我國實際?為什麼網上會出現一邊倒的反對和氣憤網友大量的爆粗口?類似的重大政策,是否應該徵求廣大一線醫務人員再做出決定?

可以說,任何專業都沒有醫學專業的要求這麼嚴格,如果說是因為醫學專業重要,那麼,就應該提高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切實體驗並切身感受一下醫生之苦,醫生之累,醫生之慘,醫生之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關於勸別人不學醫,這是我聽到的最全的段子
用藥參考APP 五周年特別版發布啦!
作為醫生,你會鼓勵身邊的孩子當醫生嗎?
又是一年畢業季——致即將走入工作崗位的醫學生
做醫學科研,思路從何而來?

TAG:醫脈通 |

您可能感興趣

營養學——為醫生插上翅膀的工具和體現診療藝術的途經
正畸醫生規培的好教材
產婦生三胞胎驚動醫生,生產後還要動手術!
病人、醫生和外科手術
癌症的外科手術治療——放化療科醫生對腫瘤外科的認識和學習
心理醫生和他的科幻故事
專註技術 讓醫生和患者放心的腫瘤精準醫療
無影燈下-我做外科醫生的體會
醫生演講病例,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
全科醫生或將引領基層醫療
三甲醫院一位國家重點學科呼吸二線醫生對《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的專業評論
國際醫生節:精神科醫生背後的辛酸
《細胞》重磅:中國科學家研發的AI影像診斷系統首登頂級期刊,可診斷眼病和肺炎兩大類疾病,準確性匹敵頂尖醫生|科學大發現
醫生是病人教會的
學習英語 做自己的全科醫生
印度醫生為兔子植入3D列印耳朵 將開展大規模的動物研究
大數據驅動下,需要構建高效可靠的醫生學術「交互圈」
婁底市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正式啟動
萌萌的漫畫:外科醫生與內科醫生的區別
醫生短缺?加拿大為吸引外籍醫生出新招!醫科專業成留學生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