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炬成」灰「引出的一樁子事情
作者:席建兵
播音:特邀「學語文」平台主播 冰冰
孩子回來跟我抱怨,說是寫了一篇讚美老師的作文沒有得到表揚,而他的同桌就因為在作文里用了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說寫得好。而且,還被當做了範文在班裡朗讀。
我說你不要不服氣,人家這兩句詩引用得是真好,把老師比做「春蠶」,是說老師就像「春蠶」一樣一生都在吐絲奉獻;把老師比做「蠟燭」,是說「蠟燭」全燒成灰了才停止滴淚,才停止釋放光明。這些都是對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尚品質的高度讚揚,你覺得不好嗎?孩子撇撇嘴:「就算他寫得好吧!可是,他引用的這兩句詩卻寫錯了。」我錯愕,一首千古名篇一個毛孩子竟然說寫錯了!我不禁好奇起來,問他:「哪裡寫錯了?」他一本正經地說:「春蠶一生都在吐絲奉獻當然是對的,可是,你沒有點過蠟燭嗎?蠟燭燒完有灰嗎?他說『蠟炬成灰』不是寫錯了嗎?」 我吃驚之餘又有些欣慰,為孩子能有這種敢於懷疑經典的精神感到高興。
孩子提的這個問題,答案我知道一些。是聽馬未都先生說的。當時,馬未都先生是在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中講關於文物的一些知識。其中有一集是講青銅器,在這一集中他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說到了「蠟炬成灰」的答案。
馬未都先生的「光復博物館」剛建立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得到了一對兒青銅「燭台」。「燭台」大家都知道,形狀雖然多樣,但都有一個承接燭淚的小盤或者小碗。小盤或者小碗中間是一根尖銳的銅釘。蠟燭拿來就插在這根銅釘上,燭淚流下來接在小盤小碗里。他的朋友得到的這對兒「燭台」是古物,是對兒好東西。他想讓他的朋友讓給他,好充實他的博物館。可是,他的這位朋友不肯,說要放在家裡插蠟燭自己用。他只能遺憾的看著好東西離他遠去。
他的朋友到家後急急忙忙地找來蠟燭就往燭台上插,可是,蠟燭插碎了好幾根就是插不上。只好打電話向他請教。馬未都先生在節目中說他當時賣了個關子,「要挾」他的朋友說:你把「燭台」讓給我,我就告訴你為什麼插不上。當然,他最後還是得到了「燭台」,不過,並不是「要挾」的結果。
他就從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詩說起。他說詩中的「蠟炬」其實是有別於我們現在的蠟燭的,首先「蠟炬」比現在的蠟燭要粗得多,還有也是最主要的區別是在「燭芯」。「蠟炬」中的「燭芯」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棉線、麻線之類的,而是高粱稈,就是做笤帚用的那種細細的高粱稈。這種「燭芯」的「蠟炬」很容易就可以插在燭台上。而且,這種高粱稈做「燭芯」的「蠟炬」在燒完以後也確實是有「灰」的。所以,詩人才說「蠟炬成灰淚始干」。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古時是有用棉線做「燭芯」的「燭」的,不過,那只能叫「燭」而不能叫「炬」。而且,那種「燭」是用不了這種帶「銅釘」的燭台的。所以,他的朋友插了多根蠟燭都以失敗告終。
我把馬未都先生講的這個故事講給了孩子聽。他很高興,說要告訴班裡的每一個人。其實,他是想在同學們面前「嘚瑟」。我沒有阻止他的「嘚瑟」,能讓孩子們都知道這點「知識」不也是件好事嗎?
可是,我太過於樂觀了,也太低估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和懷疑精神。我的孩子把我說的話告訴了同學們以後,孩子們並不接受這個說法。他們有的去問老師,有的去一些「權威」的搜索引擎查詢,得到的結果都與我說的或者說都與馬未都先生說的大相徑庭。我的孩子也因此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回來後怒氣沖沖地朝我發火,說我是個「騙子」。我有些心虛了,也趕緊打開搜索引擎開始查詢。千篇一律的解釋是,把「蠟炬」解釋為「蠟燭」,把「灰」解釋為蠟燭燃燒殆盡。
面對孩子抱怨和質疑的眼神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該怎麼跟孩子說呢?說我錯了嗎?說馬未都先生錯了嗎?亦或是說「燭台」「長」錯了呢?還是說「權威」的解釋錯了呢?孩子們是會相信我的解釋呢?還是會相信「權威」的解釋呢?從我的孩子被同學們嘲笑我已經知道了答案。
其實,相信誰說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對的。可是,怎樣來判斷對錯呢?說實在的真的很難 ,對於孩子們而言那就更難。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很窄的,所以他們往往會把老師說的話以及「權威」的言論奉為「經典」,並且這些「經典」將會影響他們很多年。這就要求「權威」的發布者們在發布言論時做好調查、研究、分析、判斷,盡量地保證言論的正確性。
「蠟炬成灰」固然是小事,然而,謬誤的言行並不止於小事,「滑天下之大稽」的事物也並非罕見。謙虛、謹慎,是科學的精神也應是時刻所應秉持的態度。誠如此,孩子幸甚。
慎之,慎之。
片尾歌曲:好妹妹樂隊—那年的願望
詞曲:王小洋
編曲:黃立煒
如今的我總是感到迷惑
像陣風 不知明天的方向
有時失落 偶爾沉默 孤單
現實的重量 踏在微弱的肩上
誰在追趕 誰在旁觀
誰在尋覓的路上轉了幾個彎
誰在沮喪 誰在悲觀
你可記得 當時我們都是那麼的勇敢
那年的願望 當初的夢想
實現了多少 還有多少埋葬在路上
美麗的願望 偶然的一點感傷
是否越是遺憾 就越難忘
誰在追趕 誰在旁觀
誰在尋覓的路上轉了幾個彎
誰在沮喪 誰在悲觀
你可記得 當時我們都是那麼的勇敢
那年的願望 當初的夢想
實現了多少 還有多少埋葬在路上
美麗的願望 偶然的一點感傷
是否越是遺憾 就越難忘
編輯:李鋒
圖片來源:網 絡
「我老師說」第63篇原創,歡迎分享轉發朋友圈
1.一位父親給女兒的高考寄語
2.我不相信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始終相信努力的意義
3.改變我命運的老師——一位北大學子如是美好的回憶


TAG:我老師說 |
※一碗「土豪炒飯」引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白沉香墜入愛河!
※一塊奇異石頭,引出的一樁清朝皇宮裡的故事,一個女人的一生
※《斗破》黃泉地心蟒被血引出,蕭炎「天火三玄變」練成,就等他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命運的路口,一位孿生兄弟粉墨登場,引出一段孤獨且熱血的故事
※花襲人&蔣玉菡:兩條汗巾子引出的一段姻緣
※一隻貓引出的一段記憶
※一份奏摺引出一段名醫故事
※主人倒出整袋活跳跳的麵包蟲,引出成群變色龍舌頭攻擊吃到飽
※一塊豬肉引出了桃園三結義
※瘸腿流浪狗躲藏7天,女子用火腿腸成功引出,瘸腿的原因卻很殘忍
※賈芹拐賣巧姐,引出一樁舊案
※翻種子非是壞事,如洞有毒蛇,難得引出,出而不除,其禍更甚
※一塊方巾引出的時尚!
※盜墓賊引出一對「孿生」神劍,一把名震天下,一把卻甘當「綠葉」
※胤礽引出了「礬水案」後還想死灰復燃,歷史上的他還是有些勢力的
※男子用一個仙人掌就把烏龜全部引出來了,爬行速度如奔跑!
※出身階級成分引出的故事
※賈璉回府撞破一件事,卻引出了香菱的委屈
※一隻貓引出的神秘世界
※美夫妻撿到二十五年前的瓶中信 引出了一段關於親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