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清明節有著怎樣的來歷?清明節文化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 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TAG:平凡 |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由來和來歷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的由來,你所不知道的清明節!
※清明節,文昌人是這樣「做清明」的!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么?
※清明節簡介
※馬上就是清明節了,你們知道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嗎?
※您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古人又是如何過清明節的呢?
※清明節,清明心
※原來你是這樣的清明節
※清明節究竟是哪天,清明節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古人是怎樣過清明節的?清明節傳統習俗盤點
※您知道清明節的來源嗎?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典故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就要到了,你了解清明節的故事與習俗嗎?
※過了這麼多年的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清明節是紀念誰呢?這才是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清明節的風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