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可道之道,與不可道之道

老子:可道之道,與不可道之道

根據《道德經》的說法,道家所謂的「道」有兩種:可道之道,和不可道之道。道德經講的,就是可道之道。

因為不可道的道,並不是說「沒有」的道,而是說目前尚未被發現,或者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道,當然就無法在《道德經》里被談論——可見老子講的道,並不是「玄幻」的,而是有一說一。

在本系列的第三論中談到,人類接受到的信息,受主動能動與客觀局限的綜合影響——所以那些沒有被發現的信息(包括「道」),也可能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例如,生命基因沒有被發現之前,並不妨礙生物也是基於基因的——要注意的是,沒有發現,並不等於「沒有」。這一思想很容易被誤解。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很多人一說到「世界發展變化無窮無盡」,就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不可能的。這種看法,忽略了人類認知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是「走馬觀花」的,而不是「刻舟求劍」——花雖然時時在變化,但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斷進步。

另一種言論則是將認知都歸為「極端玄妙」的,毫無依據,不可學習效仿,只能靠先天資質和後天的奇遇獲取,於是走入了「玄學」的迷幻境地;

還有一種是,完全的「相對主義」,認為只有相對的東西,沒有任何絕對的東西——其實這個觀點,本身就很絕對。可見相對主義的自相矛盾。

說完「不可道之道」,接著說道德經里的「可道之道」,分為「天道」和「人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所以人世間有餘與不足(如富貴與貧窮),總是兩極分化的:並且是不足的,在奉著有餘的。因為這本就是「人道」的體現。

而天道,大的形勢變動(或公道或劇變),則會嘗試改變這樣的關係,讓有餘去補不足,以保持一種天道平衡。

這裡可以追溯到陰陽平衡,與相互轉化的《易經》思想上。可見老子的思想,與易經思想一脈相承,同時有著更為深刻、具體的演繹。

那麼,天道與人道,如何融為一體呢?

方式之一是通過「共識」,即「民心所向」,促使天道、大勢的形成,從而實現「損有餘以補不足」,達成與人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平衡。

從這一點上說,「天人合一」思想在社會管理方面,還是有部分可取之處的。古代皇帝的詔書總要說「奉天承運」——這個天,最主要的根基是「民心所向」,才有所謂天定之詔。

所以李世民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因為天道與人道,本就如陰陽兩面一體:天道與人道的運行方式不同,但是卻可以通過某種很奧妙的方式,進行轉化,即所謂「民心即天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百論 的精彩文章:

TAG:哲學百論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老子為何要說: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道為什麼「不可道」?道家的道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如何證明這個世界是虛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德經》開篇寫的「道可道,非常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要給我們說什麼
道可道—重讀《老子》之四
跟道祖老子,學習道家處世之道!
老子的天道與人道
道教的道祖之老子
老子,修道之人,重道情,而輕俗情!
老子:道是說不出來的,得道之人,其實什麼都沒得
老子的「道」 -執古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老子經典語錄,值得收藏細讀
讀懂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將受益無窮!
不一樣的《道德經》解讀,讀《老子之道》有感
老子和他的「道」
淺談老莊,坐而論道之老子的無為
篆刻老子 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