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你對孩子的方式,在決定孩子的未來

媽媽,你對孩子的方式,在決定孩子的未來

GIF/2K

作者 胡慎之

(聽這首歌,再看這個動圖,更有趣)

做民宿的一位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已經把信息表達的很清楚了,把指示牌也做的很明顯了,為什麼依然會有許多客人來問?」

這位朋友做民宿做了蠻長的時間,也接待了各式各樣的人,這是他在經營中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

當然這個現象也帶給了他很多困擾。

比如,朋友把民宿的地理位置,通過怎樣的交通工具能到達,停車場的收費情況,房間的大小日用品等信息都發布在了網路平台上,但預訂好房間的客人依舊會打電話再詳細地問他一遍。

再比如,客人辦理好住房手續後,朋友要把房間的開門密碼發送給客人,但短短的幾分鐘傳輸等待時間,客人都會很不耐煩,「怎麼還沒好,效率也太慢了,有沒有搞錯。」

還有廚房的使用狀況,也令他頭疼。

因為是民宿,入住的客人可以在廚房做飯,但使用完成後要把碗筷洗乾淨放好。

使用前,朋友提醒了客人。

在廚房裡,也有溫馨提醒客人「飯後請洗碗筷」的標誌。

等到客人酒足飯飽後,就不善後了。

朋友再一次提醒客人,結果客人暴怒,指責他的服務態度不好,嚷嚷著要給差評,要投訴。

遇到這樣不講理的客人,真是一臉懵逼。

1

也並不是所有的客人都這樣。

GIF/1K

也有一些客人很配合,其中外國客人佔比多些,如歐美客人,亞洲的日本客人。

朋友這樣說,並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在闡述一個客觀現象。

同時,他也在思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距。

國外旅客,他們在接收到指示的信息後就很少再來問他簡單的問題了,基本上他們都能自己根據提供的信息去解決。

有一次,他沒有及時回復一個日本客人的信息,導致這位日本客人在門外足足等了整整兩個小時。

這位日本客人在拿到開門密碼後並沒有任何過激行為,在網路訂房平台上也沒有給差評,反而是一個挺不錯的評分。

國內遊客和國外遊客的巨大反差讓他產生了思考: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很多時候對於酒店賓館的服務質量如此苛刻?為什麼國外遊客更能獨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事情呢?

這裡有文化的差異,以及別的一些原因。

可能是國外客人在外經常住家庭民宿,已經接受了這種生活方式。但我們中國人接受更多的是酒店模式,因此有一些適應不良。

也有可能,我們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和學校教育環境傳遞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好人多,不懂得多問問別人。或外面的世界很危險,壞人很多,要小心提防陌生人。

這導致我們對外部的世界過分敏感,一點點小意外或超出控制的行為就讓我們產生恐慌和焦慮。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身處於一個不好不壞剛剛好的世界。」

這個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

2

行為是由我們的情緒決定的。

而我們的情緒又跟我們的認知息息相關。

而認知又跟我們內在的核心信念有關。

核心信念也稱之為價值觀。

認知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類有三種不合理的信念存在。

第一種不合理信念:

在任何情況下,我一定要完成重要任務,並得到他人的認同,否則我就是一個不值得人愛的人。

一般情況下,有點類似強迫症患者或特別渴望得到他人認同的人。這類人有這種非合理核心信念在。

第二種不合理信念:

別人必須要對我絕對公平,否則別人就是卑鄙無恥的小人。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感到自己沒有被公平對待,就會勃然大怒,指責別人,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是存在非合理的信念。

第三種不合理信念:

別人都要滿足我的願望,甚至連周遭的環境也要滿足我的願望。要不然我會很慌張,無法容忍,快樂不起來。同時別人不能對我有任何要求。

這有點像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如果你理解了這三個非合理的信念,你就更能理解其他人的行為了,包括住民宿的顧客們。

3

這些非合理的信念從何而來?

跟我們的個人成長經歷有關。

GIF/1K

有一次,我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對母子之間的互動。

一個約7歲的孩子一手拿著冰淇淋,另一手拿著手,邊走邊吃。

外面天氣有點熱,旁邊的媽媽順手拿著毛巾給孩子擦汗。

孩子的眼睛裡對媽媽的這種行為熟視無睹。

走台階的時候,媽媽沒提醒孩子注意,直接拉了一下孩子的手讓其順利地走過。

孩子有些情緒了,憤怒地甩開了媽媽的手,繼續看著書。

媽媽也很無奈,但沒有做出任何行為反應,繼續跟著孩子。

後來,我們一起進了同一個電梯。

那個孩子自始至終眼睛都沒留意過周遭的環境,更多的是在盯著自己的書和吃冰淇淋。媽媽按了電梯,同時幫孩子擦汗,孩子對媽媽的這些行為依舊熟視無睹。

一個差不多7歲的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必然是有的,比如,給自己擦汗,按電梯,走台階,對周圍的環境做出一些反應,規避風險。但這一切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被媽媽代替了。

導致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熟視無睹。

這證明孩子已經熟悉了媽媽幫他包辦所有事情的對待方式。

我們來試著想一想,這位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認知?

這是典型的,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替代了太多的案例。

這樣的孩子進入到學校,或媽媽不在他身邊的時候,他將如何應對?他能很好地適應學校,適應社會嗎?

這樣的孩子,未來等他遇到了困難,求助他人的願望就會非常非常強烈。

他渴望身邊人對待他的方式就像媽媽對待他的方式一樣:細心周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可以不要做,周圍的人事物都要來立刻滿足他的需要。如果沒有獲得滿足,他將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

換言之,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被媽媽剝奪了,孩子本該發展起來的生存能力也都被媽媽替代做了。

4

路途中,我也觀察了媽媽。

蠻嚴厲的,屬於控制型的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是:乖,聽話。

乖和聽話似乎是很多媽媽對自己孩子的重要要求,老年人更甚之。

乖和聽話對撫養者來說,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可控。

只要撫養者發號施令,孩子一下子就能接收到,並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這樣,撫養者們對孩子的一些事情都特別可控。

第二個好處是,方便管理。

這個理解起來很簡單。

撫養者給孩子劃定了一個圈圈,孩子必須在這個安全的圈圈內待著。

不會有危險發生,撫養者也不需要擔心太多,也不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這就好管理了。

有點像把有些人養寵物一樣。

現代很多人都是手機控,非常依賴手機,對手機的依賴也是對機器的依賴,根源也在於可控。

GIF/1K

馴獸師訓練大象小象的目的也是讓它們乖和聽話,讓它們可控和好管理。

獎勵和懲罰是最原始的方式。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撫養者也多次用到獎勵和懲罰的方式。

5

孩子的每一樣事情都去問媽媽的意見。

在這過程中,孩子似乎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樂趣。另一方面,孩子好像要在得到媽媽的允許後才能去做一些事情。如果不被允許,孩子就不去做。

那麼,這樣的孩子是非常缺乏自主性的。

缺乏自主性的孩子會習慣性地拉著媽媽去看一些東西,把媽媽拉入到他的世界裡去。

孩子摔倒了會趴在原地一動不動,第一反應不是自己爬起來,而是眼光看向媽媽。媽媽也會很著急地飛奔過去,把孩子扶起來,拍拍灰塵。然後,孩子一言不發,媽媽略帶抱怨地說:「你看你,這麼不小心,摔倒了吧。」

孩子摔倒了,媽媽沒有給到孩子選擇的權利:是自己起來,還是媽媽幫忙扶起來。

一個能走能跑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自己摔倒爬起來的能力,但媽媽沒有給到他機會。

長年累月,孩子慢慢地在心裡形成了一種反應模式:如果我摔倒了,我什麼都不用做,別人會來扶我。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經常遇到一些人,他們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是找到我,問我該怎麼辦?

其實,只要他們定下心,思考一下,答案就出來了。但他們做不到,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媽媽來幫忙解決問題。

就像住在民宿的顧客一樣。停車場收不收費?去停車場問問管理員就知道了。不知道路怎麼做?找找指示牌,耐心看看上面的指引也是可以找到的。

但不斷打電話問他的顧客把這些都省了,一遇到難題,第一反應就是求助別人。

那一刻,可能我的朋友扮演了他們媽媽的角色。

6

自我照顧能力弱的人,他們會很渴望身邊的人幫忙。

一方面,身邊人對他的約束力很強。另一方面,身邊人要為他負責。

到後來,我們會發現,越是在這種情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主性越少,對外界的好奇和想探索的慾望越少。想跟外界產生關聯的慾望越弱。

有些孩子長大後越來越宅,不太願出去,朋友也很少。

這時,媽媽急了,拉孩子出去孩子都不出去。

我經常問這樣的媽媽,孩子不出去不動有哪些好處?

有些孩子會告訴我,一旦他做了事情,媽媽總會嘮叨他。如果他什麼事情都不做,就不會有任何麻煩,媽媽也不會嘮叨;而且,他面對未知的挑戰沒有太大的信心,感到壓力很大。如果不去做,就不會有壓力,也不會有挫折的體驗;什麼都不做,什麼結果都不會有,自己也不需要為結果負責。

GIF/1K

成熟是什麼?

成熟就是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承擔選擇後的結果。

不願意去做事情。

不願意為自己做的事情承擔結果。

一方面很討厭家長的控制,非常非常不耐煩。另一方面,在沒有控制的環境里,又無所適從,感到害怕。

也許在他們的內心中,處於被控的環境里才有安全的體驗。

所以,受控的環境是他們的舒適圈。

很多事情都要詢問別人,別人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之後如果產出了怎樣的結果,最起碼可以把責任推給其他人。

有一些朋友經常問我們意見,可能我們在給予意見的過程中也變成了要為對方負責的人。如果結果不好,對方就會責怪我們。

7

如何打破?

缺乏自主性不僅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還影響我們對生命對世界的體驗。

首先要看到自己生命中存在這種不合理的信念。

其次要意識到,這種不合理的信念正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

最後,在意識到後,我們再去重新質疑這種不合理的信念。

人本主義心理學裡有一句這樣的話,「你做什麼事情都可以,但是不要損害他人的利益。」

是的,我們做任何事的前提是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慎之 的精彩文章:

不懂得尊重別人邊界的人,不值得交

TAG:胡慎之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孩子,我是你媽
我是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面子
就因為我這樣對孩子,我家孩子為媽媽打傘,欣慰嗎?
當孩子哭了,你的第一句話決定孩子未來!
媽媽,我撒謊了,但我不是壞孩子
寫給你,我的孩子們
現在的孩子都是熊孩子,不,你是沒看到他!
媽媽的努力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不相信我就去做親子鑒定,如果不是你的,我帶著孩子馬上和你離婚
看看孩子臉上這兩團肉,媽媽你確定喂孩子的方式正確嗎?
老婆,你前夫來看孩子,我不反對,怎麼你們專挑我不在家的時候來
孕後婆婆伺候我,聽到她和老公的對話,我當即決定打掉孩子!
她肚子里的孩子,和我肚子里的孩子,你只能選一個!
孩子不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大導師
勸我離婚的是你們,不幫我帶孩子的還是你們,日子好難啊
允許自己孩子脆弱的媽媽,你的孩子才能成為堅強的孩子
父母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維度
在未來,不設計自己的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孩子,我對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