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學篆刻必然要學習前人,而當今印壇,被當作師法對象最多的大師,非黃士陵莫屬,原因有二:

1、黃士陵距當代較為晚近,因此,他所參考的資料,相對較接近於當代人,同時,他又是前代篆刻大家們成就的集成者,學一人足以頂得上師法前人許多人;

2、黃士陵同時代的大師還有吳昌碩,但吳昌碩的印風相對較為「大刀闊斧的寫意」(李剛田語,下同),如書法中的草、行,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易入門,而黃士陵印風相對較為「精工細雕的工筆」,如書法中的楷、隸、篆,對於初學者來說,較易上手。

我們在上一節把吳昌碩放在了民國(因為他大部分的藝術活動和代表創作年代在民國),那麼,黃士陵當然就成了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他在1907年去世,民國還沒有到來)。

黃士陵較趙之謙小20歲,比吳昌碩小5歲,吳昌碩歸了民國的原因是因為吳昌碩活得歲數大,而黃士陵不到60歲就去世,實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他能活得跟齊白石那樣的年歲,估計成就要更大些,可見一個藝術家,要想取得更大的藝術成就,健康也很重要。

儘管如此,黃士陵的成就仍然是宗師級別的。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黃牧甫畫像)

黃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晚號黟山人、倦叟等,黃士陵出生在安徽黟縣五都黃村一戶書香人家。據他的兄弟說:黃士陵「八九歲開始操刀學印。」十幾歲出外做事之後,一邊在相館做工,一邊依靠刻印維持生活,他的一方「末技游食之民」的邊款里記載:「陵少遭寇擾,未嘗學問,既壯失怙恃,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計,溷跡市井十餘年,旋復失業,湖海飄零,籍茲末伎以糊其口。……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末技游食之民」)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末技游食之民」及其邊款)

要注意,他出生的地方是安徽,又出生於一個書香人家。我們應當還記得我前面說何震的文章里,提過周亮工在《印人傳》里說的一句話:「自何主臣繼文國博起,而印章一道遂歸黃山,久而黃山無印,非無印也,夫人而能為印也。」何震出現之後,全國印章學問大都歸到安徽黃山一脈,時間久了,黃山沒有人不會刻印了。

黃士陵就在這樣的氛圍里度過了自己的幼年:泡在篆刻的環境里

那個時候,中國所有的「篆學圖書,多出於新安,為他郡所不及。」黃士陵目力所及,人皆是印人,圖書皆是篆刻圖書,想不受影響都不可能。

當然,黃士陵的篆刻也起源於他的篆書,因為他同時也是位大書法家。

黃士陵後來也經歷了戰亂,那個時期的印人沒有不經歷戰亂的,因為清政府統治之下的神州大地正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戰火里顫抖,像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這些印學大家無一不受過兵災的荼毒。

老規矩,黃士陵的生平我前面寫過專門的文章,可以找來看,今天我們還是主要說作品: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吉盦稽首,自我們看他的第一方印,就應當有這樣一個印象,黃士陵的作品,有濃厚的吉金風格。像精美金屬器皿上的精細雕刻,這一方就是這樣,一望而覺遠古氣息撲面而來,像對著一方遠古神器。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蓮府,說不盡的光潔,而字法上又古氣穆然。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人生識字憂患始,這方印是我最早臨過的黃士陵的印章,人字處的留紅以及其他字的滿白意,使我久久不能忘記,20年前的大部分自有藏書,都鈐蓋了這方臨印作為我的讀書記念。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意別西湖曼六年,同上一方印一樣,密實處密不透風,疏朗處疏可以跑馬,年字雖只佔了窄窄的一豎,但因為下部留白、自佔一行,並不覺得委曲,而更有瀟洒之處,與印文內容映照,別有一番惆悵湧上心頭。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士陵私印,我一直以為鳥蟲印是需要在刀法控制完全自如時才敢涉及,其實不僅是刀法,渾元一致、計白當黑的章法,密實如金屬花紋的裝飾性,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看這樣的印章,如看一方遠古部落的徽章圖案,精美,透著神秘氣息。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多麼浪漫的繪畫生涯,如果不用考慮生計,鑽研金石繪畫,實在是人生最大的樂事。這方印,橫畫多到極致,甚至平日里經常用的到的豎筆字,也被黃大師轉橫,這當然不僅是漢印的方正,還有一些浙派字形的影響,而刀法上,也有趙之謙的影子。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金石癖,這是漢印風的,章法,字法上都像,但刀法上卻不完全是漢印式的,也有後來浙派刀法的痕迹,章法上妙在左邊的病框兩點,正好給整方呆板的印透了氣。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已酉生,如果不認真想,或者就想著這是一方吳昌碩的作品了,不是的,這比吳昌碩的筆畫光潔,也比皖派的其他大師俏皮,刀法上也較吳昌碩乾淨平直一些。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吳讓之刻「逃禪煮石之間」)

荃孫所得金石,同樣是「石」字,一在邊上,一在中央,黃士陵的長長一豎就處理到跟邊框借力,而吳讓之的「逃禪煮石之間」的石居中,用的方法是加粗,黃士陵的石頭如高空墜石,有勁力下墜感,於是上面一橫做了下彎變化。吳讓之則上面一橫向上拱起,石頭如高掛藤上的葫蘆,隨風搖曳。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已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有點汪關的清潔影子,但因為多處曲筆,比汪關的安靜之氣多了動感,這當然是黃士陵從吉金文字里找到的竅門。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雪岑手狀,岑字頭部,狀字最後的一捺,都來自於古老的金石銘字,而原本方正呆板的印面因為這種變化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且岑字下部,手字上部,遙相呼應,妙趣頓生。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永壽嘉福,跟第一方印一樣,這顯然還是金石文字,還不單單是金文,邊框也用了厚邊框,用以規矩印文的參差錯落,這來自對古璽印的借鑒。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鯤游別館,一看印面就讓人想起《天發神讖碑》,可見從這塊碑里找到營養的不止是齊白石一位。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古槐鄰屋、祇雅樓印,看這兩方印,想到的除漢印外,還有汪關,但汪關決不做黃士陵這樣筆畫上的誇張,黃大師的印的刀法當然也有趙之謙正鋒深刻,所以沿著汪關一路而下的是林皋、陳巨來,黃士陵卻另成了別派。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獨立山人,山字的中豎,人字的拱狀,獨字的頭部,立字的整字,全印都洋溢著吉金象形文字的影像。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仙屏,一貫的光潔,有方筆有圓筆,仙字的山部是方正的直筆,屏字的幾個筆畫又配以曲筆,全印板正而不呆板。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四鐘山房,密處不透風,疏處可跑馬,在直筆覆蓋全印的大章法中,房字的「方」部以曲筆來調和。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山農,山農兩個字明顯的一繁一簡,在任疏任密的情況之下,黃大師如同上述幾方印一樣,把「山」字的中豎加上也紅三角處理,以重整方印的左右兩部分的重量配比。險中求穩。以上幾方印中「山」字中豎的處理都以加粗加重的方法,這當然是來自吉金文字的字形特徵,但同時也是基於全印章法的調整手法,同時也是來自古璽小印的「小紅點」章法特徵的營養。在大師的匠心獨運之下,各種印內印外的元素集於方寸之中。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書遠每題年,在黃牧甫所有的仿擬之作中,這方印是比較特別的一方,他在邊款里記下「務芸道兄屬刻唐句,仿漢盪陰令張君表頌額字以應之,未識能得其腳汗氣與否也。」大師在印中使用的文字又是漢碑額文字,這種字體在篆隸之間,整方印字法、章法方圓兼用,格局宏大、寬博,氣勢在疏朗中透著流動飄逸,雖只是方寸之間,卻有磅礴之勢。

我們看黃士陵的印章,隱約每一方都有漢印的影子,但又每一方有他的跳動氣息,他於漢印風格的治印,最服氣趙之謙,他說:「趙益甫仿漢,無一印不完整,無一畫不光潔,如玉人治玉,絕無斷續處,而古氣穆然,何其神也。」(歐陽耘印邊款):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他還認為漢印後期我們看到的剝蝕是歲月久的原因,後世印人不必西施效顰地去做破損處理,他認為:「漢印剝蝕,年深使然,西子之顰,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季度長年邊款):

清代最後一位篆刻大師:黃牧甫

黃士陵的創作既有漢印根基,又參以秦權量詔版內容,更兼兩漢吉金文字,因此,並不只是漢印的工整,還有一些險絕、靈動性,因此,我們大致在每一方印里都會找到一處跳動出奇的地方,這跟同時期的趙之謙不一樣,明代前輩汪關也不曾做到過這一點。

黃士陵的學生李尹桑曾論及趙之謙與黃士陵的不同,稱:「悲盦之學在貞石,黟山之學在吉金;悲盦之功在秦漢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

的確如此,黃士陵的篆刻從浙派入手,師承皖派鄧石如,融皖、浙兩家之長為一體,形成了獨立的風格,其獨創之處,在於對鐘鼎、錢幣、詔版、碑額、磚瓦等文字,各體悉入,無格不備,兼收並蓄,熔於一爐,這也正是他創立的門派「黟山派」的最顯著特點。

清代篆刻大師,至黃士陵而止。

(《布丁說篆刻》之26,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齊白石是如何收「潤筆」的
什麼是篆刻刀法的「准、狠、穩」?
學篆刻,我們該向吳昌碩學點什麼?
啟功先生的楷書《心經》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學習:「西泠八家」最後一位大師
晚清獨樹一幟的篆刻家徐三庚
論篆刻,吳昌碩是大師中的大師
讀印:晚清篆刻大師趙之謙的「鉅鹿魏氏」好在哪兒?
三位篆刻大師刻的「一日之跡」,你更喜歡哪一方?
明代篆刻家趙宦光篆刻講堂七十六
「石鼓文」是個什麼鬼?吳昌碩一代篆刻大師從石鼓文那裡學了啥?
讀印:晚清篆刻天才趙之謙的「二金蝶堂」
精妙絕倫的圓朱文,近現代篆刻家周菊吾印選
一代詞華歸篆刻,龍文還欲映琱戈
近代篆刻大師趙古泥趙林父女印譜
趙之琛 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畫家
篆刻:秦漢印章,蒼勁清雅
現代篆刻大師來楚生「陳虔私璽」好在哪兒?
宋元押印,篆刻史中的小清新
學習篆刻打基礎:清代,篆刻史要記這些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經典篆刻:漢印集錦,臨習佳品,全部附註釋及年代
一代宗師、印學巨子‖石濤篆刻選
明代篆刻家之梁袠篆刻講堂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