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理重建丨害怕去醫院,怎麼辦?

心理重建丨害怕去醫院,怎麼辦?

01

昨天的文章《心理重建丨那些灰暗的日子,你是怎麼過來的?》一文發出後,收到很多後台留言,因涉及隱私不便公開。留言中有很多心理求助信息,涉及最多的是:時至今日,我還是害怕去醫院,也害怕做BC,怎麼辦?

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是很欣慰的。其一,提出問題的人,意識到了自己的恐懼,並且想盡量用自救或是求助的方式去解決。

而有相當大比例的人處在逃避的牢籠中,掩耳盜鈴,尚未意識到恐懼的存在。又或者獨自品嘗恐懼,不願分享,也不知如何處理。

其二,作為一名過來人,我也中招過,並且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這篇分享是精華總結。這些方法不僅僅適用於病人害怕醫院的情形,對很多恐懼都適用。

02

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極為正常。比如會害怕當眾講話,害怕財務緊張,害怕失業,害怕父母爭吵,害怕被嘲笑,恐高,怕蛇,怕乘坐密閉的電梯等等。

提到恐懼或害怕,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吧」。接著盡量去找轉移物,恐懼在我們這裡直接定位成「危險」,是與我們對立的。

事實上,恐懼的反應是來保護我們的。當遭遇危險的時候,恐懼會引起我們體內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

比如腎上腺體受刺激產生腎上腺素荷爾蒙,從而引發人體的戒備狀態。比如你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升高,內急,易出汗,面色容易慘白。

這些「戰鬥或是逃跑」的反應,都能讓我們提高警覺,血液中的氧氣增多,並且被運輸到主要的運動肌肉,而遠離反應慢的部位。消化系統暫時關閉,減少內耗。葡萄糖開始分解轉換成能量,以面對威脅。

一些反應是正常的,但如果反應過度,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而你常常容易情緒不穩,那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你的恐懼。

03

比如經歷了胎停的病人,尤其經歷了多次的病人,很多人最不想看到的是醫院大樓,可能是當時檢查出胎停的門診樓,或是手術的住院樓。

如果不得已需要做檢查,比如BC,最不想去的是當年宣布胎停的BC室,甚至一層樓或一棟樓都不想去。很多病人在再次懷孕時都忌諱去上次的檢查地點,生怕想到傷心往事影響心情。

可是不得已必須去的時候,常常的表現是心跳加速,用很多人的話來講「心臟都要跳出來了」,能明顯感受到心臟跳動的起伏,呼吸加快,四肢無力發軟。

相對於戰鬥或是逃跑模式,用「嚇到了,僵住了」形容更為貼切。這種恐懼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小小的創傷甚至也有可能逐步演化成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post 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的典型癥狀包括三種,即創傷性再體驗癥狀、迴避和麻木類癥狀、警覺性增高癥狀。

急性PTSD:病期在3個月之內的。

慢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

延遲性PTSD:癥狀在創傷事件後至少6月才發生。

是否能診斷為PTSD有量表決定,度娘上也詳細分析了各個標準,需要說明的是PTSD的治療需要多次的干預,不是一次奏效。

04

所以,如何在創傷事件的初期就正確處理顯得至關重要。面對胎停事件,親人朋友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別想了,忘了吧。」如果你一直忘不掉,大概都會被認為是心理素質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強。

可是創傷不是傷疤,也無法用創口貼簡單處理。它需要消毒才能慢慢癒合,如果被忽略,任其發展,極有可能是傷口惡化,變成膿包,還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這樣的恐懼會破壞你的自信,情緒,思想,行為等,也可能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模式。

即便是再好鬥再堅強的人,總有一些場景,事件,人物能讓他們怕得瑟瑟發抖。所以,恐懼這樣的人類通性並非你獨有。

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環境,行為模式等,每個人的「不適閾限」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流產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有些人覺得天塌了。

平日,我們都處在舒適區,在基於技能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環境刺激(鼓勵和發展)可以邁入「最近發展區」(也叫「最近學習區」),而最外圍的「恐懼區」需要有引導。

05

如何將害怕的事情變得習以為常,其實就是逐步提高我們的「不適閾限」,讓恐懼區逐步縮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承認恐懼。越是對抗,只會徒增更多的恐懼。與其責備自己為什麼還是忘不掉,為什麼還是害怕,不如試著對自己說「是的,經歷了這次失去,我很害怕。」

其次,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害怕呢?因為不想再次經歷同樣得痛苦。無論是身體,精神,情緒,思想等等都不想「重新走一遭」。因為那樣太痛了。

這是我們的自動反應,創傷與行為模式之間建立了「深厚情感」。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切斷創傷和自動行為模式之間的聯繫紐帶,並建立新的連接。

如果到達現場體驗讓你無法一下接受,很多人可能站在門口腿就發軟,無法邁出一步。那麼不如先在大腦想像之前發生的景象,這會幫助你建立自信。

「所以,親愛的,具體到時間,地點,天氣,見到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做了什麼,別人做了什麼。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這樣的回憶,不會讓人很舒服,可正因為痛苦,我們才得以成長。你可能會呼吸加劇,也可能發抖,胃痛,緊張,出汗等等。隨時提醒自己:這些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現在的我很安全。

如果特別難過,停下來,採用腹式深呼吸,我知道這很難,可是,既然命運選擇了這樣的功課交給我們,為何不珍惜這次考試的機會呢?你比你想像的勇敢的多。穿越這些痛苦的迷霧,方能到達平靜的彼岸,我們很安全。

越害怕的地方,我們需要一次次重新回看。直到害怕的程度降低到可接受範疇為止。此時,我們的不適閾限自然提高。

06

想像暴露最好結合現實暴露。記得當時我很害怕看到住院樓,在一次次回憶,想像暴露結束後,特地走到住院樓樓下。

在樓外,我緊張到一直走路就是不進這棟樓。十分鐘後,我鼓起勇氣進去,能明顯感受到自己在顫抖,眼淚止不住地流。從電梯上去後,心裡忽然坦然下來,但等到進當時的病房時,我的小心臟都要提到嗓子眼。只有不停地用深呼吸進行調整。

那一刻,我看到當時無助的自己。很不舒服,我一直和自己說事情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我很安全,如今住在病房的病人也都在痛苦的煎熬中,果不其然,旁邊的病人承受不了在那裡歇斯底里痛哭。

這樣的現實暴露,給了我與心中緊抓不放的害怕有了一次告別,也與當年脆弱無助的我有了告別,這樣的儀式感讓我在事後踏實,坦然面對未來的一切。

07

無論是想像暴露,還是現實暴露,都會有很難接受的時刻,尤其情緒身體感受很是明顯。

很多的恐懼源於大腦的胡思亂想,在這個時候將關注點放到身體的感受上,會讓人專註到當下不被思緒牽走。

專註於治療焦慮症和恐怖症的安東尼.岡恩推薦「正念療法」(mindful-ness)用於面對恐懼創傷。

想像自己脫離了身體,漂浮在空中,從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視自己。

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時,要注意重新體驗不適感對你的身體帶來的怎樣的影響。把這種不適感分成1到10個登記,1代表很輕鬆,10代表極度緊張。

如果這種不適感是有顏色,她會是什麼顏色。

如果害怕做BC,可以用正念療法去感受身體,逐步提高耐受力。身體是最智慧的朋友,只是關注她,情緒也能逐漸平靜下來。

如果可以,在所有的面對結束後,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痛苦地重新回望。比如我,我不想放棄自己,我也特別不喜歡害怕的感受,我想挑戰一下,並且我堅信生活終歸是美好的,努力的人運氣從來不會差。

佛陀曾說「慈愛才能克服我們心中的恐懼。」

在經歷了疼痛,失去的痛苦後,我們又需要面對恐懼,你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你同時進行正念冥想的練習,推薦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肯.吉莫的慈愛冥想。也可以參考我錄製的冥想引導音頻。

既然痛苦是一份包裝的禮物,不如張開雙臂,擁抱她的到來。越害怕,越面對,打不敗你的,終將成就你!

END

小娜

擅長心理學的80後寶媽

願做你的知心樹洞,陪你成長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孕婦心理害怕會影響胎兒發育嗎?孕婦害怕怎麼辦
害怕受傷不想談戀愛,怎麼辦?
為什麼看見佛像害怕,不敢去寺院咋辦?
害怕被拒絕怎麼辦?
你害怕什麼嗎?那些困擾我們的心理恐懼症!
為什麼我們害怕被拒絕?怎樣克服害怕被拒絕的心理?
狗狗害怕醫院醫生怎麼辦?-養狗教練
佛教問答:為什麼看見佛像害怕,不敢去寺院咋辦?
美容院老闆如何排解日常經營的害怕心理?
父親酒精上癮非常嚴重,害怕他出事怎麼辦?
你為什麼害怕辭職?
心理學:你首先注意到什麼形象?揭露你內心深處最害怕什麼!
醫院中出現一群病患玩偶,由小朋友幫忙治療,讓他們不再害怕醫院
如何克服倒立時害怕摔倒的心理?
學生害怕寫作文怎麼辦?
孩子害怕是什麼心理,帶你深入了解!
那些擔心害怕失去你的人為什麼最後會先離開?
心理學:哪一幅圖讓你背後發麻?測你內心深處最害怕什麼?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恐懼與害怕?
你知道醫學院的女生都是什麼樣嗎?她們上解剖課真的害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