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蒸發28年,改變中國國運,他是真正的無雙國士
今天波叔先說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你們和波叔在bookface相遇,每天都會聚首。這樣的緣分,波叔十分珍惜,可萬一走散了,茫茫互聯網之中,你們要到哪裡重新找到波叔呢?
因為最近……你懂的。
其中有些人,一咬牙一跺腳,從頭來過。譬如波叔的這位小盆友,就開了一個新號,第一篇文章就是自述心跡的《我有很多壞毛病,其中有一點點的固執》。寫得很感人,推薦給菠菜們。
可最好還是不要走散啊,對不對?
所以波叔開了另一個號:
波叔家的客廳
(id :bookface002)。
如果有一天你找不到波叔,記住,波叔會在那裡等你。
好,進入正文。
明天,是一個不容被遺忘的日子。
整整50年前,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在此不到3年前,第一顆原子彈也爆炸成功。
「兩彈一星」的事迹和意義,波叔不用再普及了,歷史課本上都有。波叔只想紀念一個人,兩彈元勛裡面名字最響噹噹的一個——
鄧稼先
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毫無疑問是一大群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光把功勞歸於某個人,不恰當,也不公平。
但是,作為理論設計方案的主持人,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第一人,名至實歸。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他從小天資很高,奈何生於亂世,不得不在磕磕絆絆中求學。
13歲經歷盧溝橋事變,16歲隨姐姐從淪陷的北平流亡,經上海、香港、越南到昆明,17歲考上西南聯大。
國難當頭,像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他堅信唯有科學能救國。
想掌握更先進的知識,唯有走出國門。
1947年,鄧稼先考上了赴美公費研究生,在好友楊振寧的協助下進入普渡大學。
1950年8月,他獲得普渡大學核物理博士學位。當時就被美國政府看上了,有意把他留在美國,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
老師和好友也挽留他。你一個學核物理的,回中國能幹什麼?那裡哪有什麼核物理的活兒給你干?
但他去意已決,9天後便啟程回國了。
回國後,鄧稼先與
王淦昌、彭桓武
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之中。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讓全世界見識了核武器的威力。
1949年後,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依然很嚴峻。後面是蘇聯,前面是美國,兩大陣營摩拳擦掌,虎視眈眈。
身處如此境地,沒有最有力的核武器傍身,對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大國來說,就意味著時時刻刻受到戰爭的威脅,毫無博弈能力。
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
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國家決定要放一個「大炮仗」,這話現在聽起來風輕雲淡,但對於一窮二白的中國來說,這大炮仗從哪來?誰來造?
國家找到了鄧稼先。
1958年秋天的一個晚上,鄧稼先若無其事地對妻子許鹿希說了一句話:
我要調動工作了。
許鹿希以為就是從這個單位調到另一個單位,隨口問他調哪兒去,幹什麼。
誰知道鄧稼先的回答是:不能說。
不但不能說,以後連家都根本顧不上了,只能託付給妻子。
許鹿希怎麼也想不到,丈夫是要去造原子彈。
那一年鄧稼先34歲,這麼年輕,就被任命為
中國研製原子彈理論設計負責人
。沒有人知道鄧稼先在哪裡工作。他一到白天就消失,晚上才神神秘秘地回家。
他工作的地方其實離家只有一站路,但嚴格的保密紀律讓他的生活方式完全改變。
從此他再也沒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也不再做學術報告,連親友的聚會都避而不去。
也就是說,他放棄個人的學術前途,也放棄了個人的家庭生活。
只有一個使命。
鄧稼先負責的理論設計是製造原子彈的「龍頭」。這麼重要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理論設計小組只有鄧稼先帶著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波叔做個對比:美國的原子彈科研隊伍里,有14個諾貝爾獎得主。
不能跟美國比,那就藉助蘇聯老大哥的力量吧。
1957年,蘇聯就表示願意協助中國研製原子彈。中國給農產品,蘇聯拿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來換。
鄧稼先的任務就是向蘇聯專家學習原子彈設計理論。
可正是這種「學習」把整個理論小組帶進了迷宮。
事實上,蘇聯對中國一直存在戒備心理,即使是常規的武器製造,老大哥也只允許仿製他們將要停產的武器裝備。核武器?那是人家用來爭霸世界的基礎,根本不可能傳授給你。
鄧稼先和科學家們很虛心地向蘇聯專家請教關鍵問題,但是得到的答案幾乎是零。不想回答也罷了,還列了上百個與製造原子彈相關的專業,其中還包括「花匠」,擺明了是拖延時間忽悠人。
學不到東西還不要緊,耽誤了時間、影響了大戰略,這就要命了。
沒辦法,誰叫你落後?
鄧稼先的對策是,老大哥的話當然要聽,理論要學,手也要動。
蘇聯顯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師,但是很快連不合格的老師都沒有了。
從1959年6月開始,蘇聯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片紙不留。
赫魯曉夫還放話說:
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1959年6月,是蘇聯撕毀合同的日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
「五九六」
,為的就是記住這個受辱的日子。到這時候,原子彈理論小組已經組建一年,還是沒人知道原子彈長啥樣,怎麼辦?
鄧稼先每天深夜回家,都看著月亮發愣,身邊的妻子想問,都不知道從何問起。
他要思考的問題是怎樣從迷宮中找到突破口。
終於,他把目光的焦點鎖定在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這三方面。
這就是他對中國原子彈研究的最大貢獻。
方向確定了,就要動手干。鄧稼先晚上備課,白天給小組成員補習專業知識,累得站在黑板前都能睡著。
年輕的隊伍里,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專長也不同,相同的是那股爭氣勁兒。
終於,他們找到了製造原子彈的關鍵參數。
華羅庚說過,這是
「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
。整個核武器研製的龍頭昂起來了。
理論設計完成後,1963年2月,鄧稼先帶著他的小組轉戰青海221基地,要在這裡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動手「做」出來。
221基地處于海拔3200米的高原之上,空氣稀薄,一整年的無霜期只有40天。那時候還是「三年困難時期」,別的地方餓死人,這裡也吃不飽。
環境這麼惡劣,鄧稼先很快就全身浮腫,可是還要工作到深夜。
造原子彈,你可能想到的是精密的儀器、先進的工具。
然而並沒有。
那時候的科學家們發揮了天才般的創造力,用計算尺測量,用手搖計算機和算盤做精密計算,用鋁鍋煉炸藥……
土法上馬,也能做出高大上的東西。
然而,比環境、糧食、硬體問題更嚴峻的,是國際局勢。
1963年,美、英、蘇三國簽訂了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禁止大氣層核試驗。這是全世界前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他們手上有了這東西,當然要阻止別的國家把它做出來。那樣的局勢、那樣的背景、那樣的條件,鄧稼先背負的壓力是我們永遠無法想像的。
他的神經綳得比國際局勢更緊張,平時給周總理彙報工作,手都是抖的。有一次做完熱試驗後,他緊張得休克過去,連血壓都測不到了。
波叔講過很多大人物,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外部環境有多麼惡劣,只要你把他放在工作崗位上,他們表現出來的只有兩個字:
忘我
鄧稼先就是這樣。
他一生指揮了15次核試驗。
核試驗最危險的環節就是給核彈插雷管,一有不慎,整個人屍骨無存——不是粉身碎骨,而是立刻汽化。每次試驗,他都無聲地站在現場。操作的工人換班,他卻不換,常常一站就是一天一夜。
更多的歷史細節直到今天仍然不能透露。我們知道的是,從鄧稼先接受任務開始的6年之後,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這一炸把美國人炸醒了,他們對大氣雲層進行取樣分析,得出結論:
中國原子彈爆炸當量遠超過他們當年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
中國打破了美蘇的核龔斷,也得到了被高度重視的國際地位。
在隨後的中美大使級第123次會談上,美國代表第一次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稱呼。
原子彈爆炸成功後,鄧稼先又馬不停蹄投入氫彈研究。3年後的1967年6月17日,氫彈也爆炸成功了,與原子彈爆炸成功僅隔2年零8個月。
這個過程,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 、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蘇聯用了6年零3個月,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快速度。
中國用這兩顆「大炮仗」驚到了全世界。但即使在中國,也沒人知道這兩顆超級炸彈是誰做出來的。鄧稼先與所有成員一樣,隱姓埋名。
文革初期,鄧稼先所在的單位和他個人沒有受到衝擊。
可到了1971年,造反派開始對年輕的科研人員下手,之後就輪到高層。鄧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老同事都沒能倖免。
但是因為之前中央決定研製核武器的人員不能受衝擊,迫害不能明目張胆在北京搞,鄧稼先等人就被調到青海的221基地去。
在那裡,一批軍人和工人被組織起來批鬥他,理由是有兩次核試驗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就在這時候,鄧稼先的一個好友無意之中拯救了他。
那就是楊振寧。這時候,在十幾年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早已名滿天下的楊振寧正在國內探親,他是中美關係鬆動之後回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
他當然不知道鄧稼先正身陷囹圄,但他列了在北京要見的人物名單,第一個名字就是鄧稼先。
周總理批示要鄧稼先回京會見楊振寧。這就樣,楊振寧無意中拯救了鄧稼先和其他一批科學家。
當年一時瑜亮的鄧稼先和楊振寧,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走到後來,楊振寧揭示了世界最深奧的知識,收穫了世間最崇高的讚譽。
而鄧稼先製造了最強大的武器,捍衛了億萬人的安全。
求仁得仁。
但長年的緊張不安、極不規律的生活,加上不可避免的核輻射,鄧稼先的健康終於被侵蝕殆盡。
他被送進醫院,檢查結果是白血球內染色體呈粉末狀,尿液有極強的放射性。醫生都以為他中了劇毒。
但他哪裡敢告訴醫生,他是搞核武器研究的。
1985年,他終於回到妻子兒女的身邊,可幾乎就在同時,他卻因直腸癌在那一年的7月30日住進醫院。
這一住,他再也沒有從醫院出來。
他在醫院住了363天。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他寫下了最後的思考,完成了一份《建議書》。
他把稿子交給妻子,囑咐她親手交給組織。
這份《建議書》的內容到現在仍然保密。我們只能知道,在生命的終點,鄧稼先思考的是核能的和平利用。
可是他無法親自去實現了。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而去世。
他去世幾年後,有記者想採訪許鹿希,起初被冷淡果斷地拒絕了。許鹿希說:
我不懂你為什麼要採訪我,我又不是搞原子彈的。
從個人角度來說,鄧稼先和許鹿希付出的代價都巨大無比。
那是兩個人的一生。那是一個家庭的幾十年。
這種犧牲,會讓我們後來者這樣拷問自己:
換做你,你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但有的人真的願意。
因為在他們看來,為了一個國家的強大和進步,為了無數人的尊嚴和安全,這是值得的。
如果中國沒有核武器,歷史會變成什麼樣?
問過這樣的問題,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鄧稼先的選擇。
今日心情 沉思
還原真實才是最深的懷念。
點擊藍字,閱讀更多人物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
《沒有比玩更爽的事情,沒有比他更會玩的人》


※不是我說你,煩悶的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
※無法為初戀實現的心愿,就交給你的狗吧
※歷史上最可恥的事情,就是這個
※沒有比玩更爽的事,沒有比他更會玩的人
※連紅樓夢都不讀,還想追妹子?理科男竟從此改變了人生
TAG:bookface |
※決定中國國運的一戰,差點亡國:改變國家命運的三小時
※中國女孩健身3年,練出完美的臀腿線條,她改變了國人的固有審美
※小國彈丸之地,卻屢次改變中國國運,歷代國君都不敢掉以輕心
※讓近14億國人集體沸騰,震撼世界的事情,對中國有什麼改變?
※百年前中國人留學,是為了改變這個國家,而今天呢?
※中國最「厲害」的家族,千年不衰,近代人才井噴改變大半個中國
※中國造一小玩意,外國人稱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改變了世界軍事發展
※中國千年國運史:偶然事件改變國運!
※今日聚焦:62年前,一個幾乎無人提及的日子,卻完全改變了中國
※非洲這個國家舉國效仿中國,年增長突飛猛進,成功改變命運!
※中國人在外國人眼裡有多勤勞?外國網友:中國人的勤勞遲早能改變世界
※外國人問:如果中國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世界將會有何改變?
※李連杰改變國籍之前因後果,他是一個愛國的人嗎?
※此皇帝如果肯放下面子不自殺殉國,估計能改變中國後三百年的國運
※80年前,這群創造了世界奇蹟的中國人聚集在一起,用8年時間改變了整個中國!可他們後來的命運卻……
※中國最「厲害」的家族,後代沉寂千年,今天他們卻改變了大半個中國!
※古代中國最牛的人是誰?談笑間改變天下,逍遙人間118年
※美國人問:如果是古代中國人發現了美洲,美國歷史將有什麼改變?
※150年前,如果這個人稱帝,中國的歷史可能會改變
※岳父是發明電話的貝爾,他卻跑去當了第一代美國「食物間諜」,37年環遊世界改變了美國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