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高建忠

記得上《中藥學》課時,老師讓大家記住治療鼻淵的四大要葯: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上臨床課時,學到了治療鼻淵的一張名方:蒼耳子散。當時對蒼耳子散的組成是這樣記憶的:治療鼻淵的四大要葯,去掉最熱的一味,即細辛,加辛涼解表葯中表散力最強的一味,即薄荷。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

蒼耳子散又名蒼耳散,出自南宋醫家嚴用和所撰《嚴氏濟生方》。《重輯嚴氏濟生方》:「蒼耳散(《續方》):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辛夷仁半兩,蒼耳子(炒)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並晒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

嚴格來說,蒼耳子散是由六味葯組成,而不是四味葯。從蒼耳子散組成來看,方中有四味辛溫葯:蒼耳子、辛夷、白芷、蔥白。另兩味藥性涼,但在方中所佔劑量比例較小。通常我們會認為本方所治證當為風寒證,或以風寒證為主,但讀清代醫家汪昂所著《醫方集解》,發現本方既不在「發表之劑」中,也不在「祛風之劑」中,而是在「瀉火之劑」中。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

汪昂在「瀉火之劑」開篇對「火」有一段概括性論述:「火者,氣之不得其平者也。五臟六腑,各得其平,則榮衛沖和,經脈調暢,何火之有?一失其常度,則沖射搏擊而為火矣。故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也??諸病之中,火病為多,不可以不加察也。有以瀉為瀉者,大黃、芒硝、芩、連、梔、柏之類是也;有以散為瀉者,羌、防、柴、葛昇陽散火之類是也;有以滋為瀉者,地黃、天冬、玄參、知母之類,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有以補為瀉者,參、芪、甘草,瀉火之聖葯是也。」很明顯,這種對火的認識和治療,是對金元醫學的傳承。如果把蒼耳子散歸類,應當歸入「以散為瀉者」之中。如此解讀蒼耳子散為「瀉火之劑」,於理可通。

中醫治療鼻淵的名方:蒼耳子散

汪昂對蒼耳子散的方解:「此手太陰、足陽明葯也。凡頭面之疾,皆由清陽不升、濁陰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陽明,上行頭面,通竅表汗,除濕散風。辛夷通九竅,散風熱,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頭腦。蒼耳疏風散濕,上通腦頂,外達皮膚。薄荷泄肺疏肝,清利頭目。蔥白昇陽通氣,茶清苦寒下行。使清升濁降,風熱散而腦液自固矣。」

從清升濁降作解,蒼耳子散具有很好的升清陽、通清竅、散風邪之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邱明義教授疑難病案二則:水腫伴疼痛案,麻木伴疼痛案
中醫號脈為什麼只用三隻手指?怎麼理解中醫裡面的「氣過三焦充於全身」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崔應珉教授炙甘草湯臨證經驗分享,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
淺論中醫孟河醫派處方思想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名方的傳承 醫方碑
【名醫名方】 愈胃散
名醫名方:過敏性鼻炎特效外治法
古代治療中風名方:小續命湯
名醫名方 荔枝和胃湯
大清名醫治療痹 證名方
名醫名方 張氏咽炎方
名醫名方:中醫學家施今墨治療糖尿病有妙招
治風名方——薯蕷丸
中醫名方副作用及危害—玉屏風散《究原方》
藥王孫思邈名方,益腎安神枕中丹
【名醫名方】盧永兵: 活血健肝湯
中醫 | 中醫經典名方:四神湯、四物湯、四君子湯
名醫名方 愈胃散
大清名醫治療疑難雜症名方之九
【名醫名方】 黃芩清膽丸
中醫名方——溫膽湯
中醫中醫十大名方
名醫名方 頭風蠲痛湯
歷代名醫治療偏頭痛有哪些名方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