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慶掌故 金竹寺的傳說

重慶掌故 金竹寺的傳說

大家曉得,這朝天門地處兩江匯合的地方,但以前這城門卻是對著嘉陵江開的,出了城門,一坡寬大石梯坎接到嘉陵江邊。

朝天門裡頭有條街,叫接聖街(現在的信義街),這街尾有一家柴記小腳行,專攬成都東大路的生意。可能有人問,這腳行是幹啥子的?腳行就是替客商運送貨物、信件的,相當於現在的物流公司、快遞公司。柴記腳行的老闆姓柴,人也有點「財」,到他行里做事的人,做不久點就要走,就是看不來老闆對他們的「財」。腳子流動多了,在客戶中的信用就不夠好。人家對新腳子不放心,怕貨物挑著挑著就不見了,因此這腳行生意不是很好。腳行小,手下挑夫也叫腳子就十幾個,這些人多跟柴老闆沾了親、帶點故,才不好離開柴老闆。

這腳子中有一個姓張,人高馬大,身體壯實,尤其是力氣大,人家走成都挑百把斤,他要挑一百三、四。而且走得快,人家走到資陽,他已經到了成都。張腳子是柴老闆的遠房老表,家裡因災,父母雙亡,十多點歲的人只好來投奔這姓柴的老表。柴老闆看到這遠房的表弟這身板,正是當挑夫的料,就收留了。張腳子忠厚老實,自然千謝萬謝柴老表的收留之恩,賣命地為柴老表做事,一晃就是十多年。

這一天,柴老闆讓張腳子挑一擔貨去成都總府街。張腳子把貨物整理好,試了一下,重,怕有一百五、六。要是一般腳子,這一擔怕要兩個人才挑得走。張腳子也覺得重了些,想給老表說一下,加點貨再加個人,兩個人挑輕鬆一些。但又覺得開不了口,只好作罷。

晚飯過後,張腳子沒事,來到朝天門外邊的土地廟,給土地公公上了三柱香,述說這一趟貨有些重,求土地菩薩保佑,平平安安回來。還求土地菩薩保佑,不生瘡害病,掙點錢,找個媳婦。

天剛亮,張腳子就上了路,一路忍飢挨餓,緊趕慢趕,走了十二天才到成都,交了貨。一般腳子挑貨到成都,大多在十三天。張腳子快當,大多十天就到,這盤挑的貨實在重了些,才用了十二天。

貨交脫了,張腳子趕緊到牛市口帶回程貨。回程貨不多,輕鬆,張腳子整好挑子,看看時間還早,就想早點回重慶。於是出成都東門,往龍泉驛趕,到那裡歇號。

到龍泉驛,一問,個個棧房都滿了號,眼看天已經黑了,張腳子沒法,只好來到一家棧房打商量。那幺師心腸還好,說號是沒有了,如果不嫌棄,我在樓梯腳腳搭個鋪,只收一半的錢。張腳子剛想說謝了,就聽背後一個人說:「阿彌陀佛,施主如不嫌棄,就來我那點去相起。」張腳子轉身一看,說話的是個老和尚。連忙回道:「幺師已經安排好了,就不打擾師傅了。」和尚笑了笑,說道:「老納是有事要托施主幫忙,請施主不要推辭才是。」張腳子聽和尚說有事情要自已辦,覺得推辭不好,只好應下,隨和尚來到他的房間。

和尚拿出一包東西打開,說到:「昨夜,土地菩薩託夢給我,說我的事只有托你才能辦到。因此我早曉得你要來這裡歇號。也曉得你現在肚子還是餓的,這是特地給你準備的吃食,待你吃飽了,再說老納要托你辦的事。」

張腳子這才看包里的東西,是一些鹵豆腐乾、油炸花生米,兩個大燒餅,還有一壺酒。聽和尚這麼說,肚子也餓,於是不再推辭,吃起了東西。

吃飽了,張腳子起身問道:「師傅,你有什麼要我辦,請講。」和尚笑了笑,說道:「也沒啥大事,只有一封信,托你帶到重慶,送到朝天門外面的金竹寺,親手交給明空方丈。」說著從懷裡取出一封信,遞給張腳子,也不說這送信力資的事。張腳子接過放好,問道:「師傅,除了這封信,你還有什麼事嗎?」也沒有問力資這事。

和尚搖搖頭,說道:「其它事沒有了,不過這封信一定要趕到八月初五之前送到。因為我們以前約好八月十五在閬中見面,現在閬中的明法方丈已經來成都途中,怕他到閬中找不到人,跑冤枉路。所以,有勞施主趕在八月初五之前送給朝天門外金竹寺,親手交給明空方丈。」張腳子答應道:「師傅放心,我一定按時送到金竹寺。」

張腳子睡在床上,心裡在想:「我在朝天門住了十多年了,沒聽說過有金竹寺,是不是師傅說錯了?不對喲,師傅一再說的都是朝天門外面的金竹寺,看起來沒有說錯。難道是朝天門外還有一座金竹寺我不曉得?可能是的,我天天在外得挑貨,沒有好多時間到朝天門外去耍,可能真的不曉得。」這一夜就想這事,到了半夜才眯著。

張腳子回到重慶,給柴老表辦好交接,就立馬去了朝天門外,東找西找,這河邊哪的有啥子廟子嘛?問河邊的小販,不曉得,問船上人,也不曉得。找到天黑,也沒有找到。

第二天,張腳子又抽空出城,東問西問金竹寺,所問的人都說不曉得。張腳子又到城內羅漢寺、崇因寺、鎮江寺等寺院找過,均說沒有明空方丈這個人。張腳子又過河到覺林寺、大佛寺、甚至真武山都找了,也沒有消息。這樣找了好幾天,眼看八月初五沒兩天了,張腳子只好像柴老表請假,說是找個人。

柴老闆這幾天見張腳子一有空,就不見人影,不曉得他在幹啥。現在見張腳子來請假,心頭就有點不安逸。於是問道:「這幾天,事情一完就不見你的影子,你在搞啥子名堂?」

張腳子老實,見老表這樣問,就回答說:「這幾天事情做完,見沒有事了,就抽空去找一個人。這事是上次到成都,在龍泉驛歇棧房時,一個和尚托我事。和尚說,要我務必在八月初五之前把信送到金竹寺,這幾天我都在找,就是沒有找金竹寺。我想請兩天假,也就是去找金竹寺的明空方丈。不曉得老表曉不曉得金竹寺在哪點,我好去找明空方丈,把信送到,事情就完了。」

柴老闆一聽,心頭怪不安逸,心想:「老子看在你死去的媽老漢的面子上 ,才收留了你,不想你卻吃家飯拉野屎,不跟老子盡心做事,卻去幫外人亡命。嗯,不對喲,他為了別人這樣盡心儘力,是不是得了和尚的銀子喲?」這麼一想,覺得對了,這張腳子起了外心了,不能遷就放任下去。

柴老闆開了腔,說:「張腳子,腳行的行規你也曉得,不能接私活,你這樣賣力地找金竹寺,不曉得得了好多銀子?現在要嘛你把和尚給的銀子拿出來交櫃,要嘛你另謀高就,咱這池子小,容不下你這條真龍。」

張腳子呆了,連忙解釋說:「這和尚真沒給銀子,只是晚上沒有消夜,吃了點他買的吃食。當時只想,他給了我方便,順帶一封信,況且是送到朝天門,就答應了。」於是將當時情況細說了一遍。柴老闆哪會相信,說到:「隨你說一千道一萬,你不把銀子交櫃,咱們就免談。」

張腳子聽老表這種口氣,曉得不走不行,因為沒有得過銀子,拿什麼交櫃?想想這十多年來,為老表亡了命做事,除了能吃飽,不受凍外,每月只給點零用錢。其它的月錢說是幫我存起,可每次想要點錢,都遭推三拉四,一個錢得不到。現在三十二、三歲的人了,想討個媳婦的錢也沒得。算了,老表既然不要我,咱走就是。張腳子沒再言語,回到住處,拿了屬於自已的換洗衣物,打成一個包袱,出來對老表說了一聲,出了腳行。

張腳子平時就是熱心人,愛幫人,同伴有了困難,他要幫,路上碰到別人有難,他也幫。幫別人帶個口信,這也是常有的事。現在他心裡有一個念頭,就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既然答應了和尚,就要守信用,一定要想辦法找到金竹寺和明空方丈。他出了門,想現在到哪點去找呢?華岩寺,華岩寺還沒有去,得去那點找找。張腳子拔腳就往冷水場(現華岩鎮)而去,結果華岩寺也沒有。轉而往周圍的寺廟找,也沒有。眼看明天就是八月初五了,張腳子沒法,只好回到朝天門再次尋找。天黑了,張腳子很是失望,想到明天就是八月初五,今晚再找不到金竹寺,明天一早,明空方丈就要出發去閬中了。讓一個老方丈跑一趟空路,於心何忍?曉得的,怪和尚沒有說清楚地方。不曉得的,還要說咱不守信用。今後,叫咱咋個為人?張腳子想歸在想,可肚子裡頭卻是空的。離開了腳行,就沒得人管飯。這幾天東奔西跑,剩的幾個錢也差不多光了。今天一天,還是早上喝了碗稀飯。想吃點東西,一摸包包,只剩下幾個錢了,只夠明天喝兩頓稀飯。看看城門洞邊邊的茶館收了堂,於是過去喝了幾碗過路茶,來到城門外邊的土地廟,背靠著土地菩薩坐了下來,一會就迷糊了。

這時就聽一個人在說:「師兄,明空方丈明天一早要去閬中,要帶你去。你去跟師傅說一下嘛,讓我也跟到去,要得不?」

張腳子睜眼一看,原來是一個十來歲的小沙彌打著一盞紙燈籠,燈籠上寫著金竹寺三個字,一邊替一個中年和尚照著路,一邊在說。中年和尚回答說:「不是我不肯給明空師傅說,而是怕我們這一趟路走得遠,怕走到閬中,明法師伯不在,又不曉得往哪點走了,你這麼小,怕這麼遠的長路,你走不動。」

這金竹寺的燈籠,張腳子看得清清楚楚,小沙彌的話也聽得明明白白。到處找金竹寺,天天找明空方丈,都找不到,卻讓這兩兄弟來到眼前報信,咋這麼巧?趕忙站起來招呼道:「兩位師傅,請了。你們可是金竹寺的?你們住持是不是明空方丈?」

兩和尚聽問,師兄雙手合什,回答道:『我們是金竹寺的,我們方丈是明空大師。請問施主有什麼事情?「

張腳子心落了下來,終於找到金竹寺了。趕緊回答說:「我是給明空方丈帶信的,我找了你們好多天了。」

師兄說:「既然是帶信的,請你將信交給我們,由我們帶回去,交給師傅就行了。」

張腳子說道:「我在龍泉驛時,那位和尚師傅一再交待,要我親手交給明空方丈,還請二位行個方便,帶我去見他。」

兩和尚不再言語,轉身往城外走去。張腳子緊緊跟在後面,沿石梯坎一直下坡,走向河邊。張腳子想,這條路走過好多盤,不想這條路還通金竹寺,我找了這麼久,就沒想到往這條路上找。

走了好一陣,耳邊好像聽到有水聲,一會兒,一片金竹林出現在眼前,繞過竹林,一座山門巍峨聳立,門上金竹寺三個字金光閃閃。進得寺來,見大殿二殿三殿,一進又一進,兩廊廂房,排列整齊。小沙彌將張腳子引到一間禪房,進去回稟,出來將張腳子帶進禪房。

一白髮白鬍須的老和尚看著張腳子,問道:「施主,是你帶來了給我的信?托你帶信是哪位?」

張腳子恭敬地回答說:「是的。在龍泉驛,一位老師傅讓我帶來一封信,讓我親手交給你,這位師傅沒說他是誰,我也沒問。」說著從懷裡取出信來,雙手送給明空方丈。

明空方丈接過信,抽出信箋,看了一遍。點頭說道:「謝謝你帶來的信,不然,明早我就往閬中走,豈不是要走空路。」

張腳子見信已送到,心放下了。雙手一拱,作了個揖,說道:「方丈師傅,信我已經送到了,我該回去了,告辭。」說完轉身欲走。明空方丈趕忙招呼道:「施主不忙,喝杯茶再走不遲。況且,你給帶了信,總得給你力資噻。」說著示意小沙彌去取銀子。

張腳子本來肚子就餓得不得了,剛才喝幾碗過路茶,兩把尿一拉,就沒搞了。現在正是又餓又渴之際,喝杯茶正好。所以也不客氣,接過小沙彌送過來的茶,一飲而盡。這茶一喝下去,頓時覺得心裡舒服異常,不渴了,也不餓了。放下茶碗,向明空方丈作了一揖,說道:「謝謝方丈師傅的茶,我該回去了。」

小沙彌把一盤銀子送到張腳子面前,說道:「這是師傅送給你的,請收下。」

張腳子搖了搖頭,說道:「方丈師傅,這銀子我絕不會收。當初在龍泉驛 ,我就沒有說要收力錢,現在收了銀子,豈不是我不守誠信,以後讓我咋個為人。」

明空方丈點點頭,說道:「銀子既然你不收,我也不勉強。你到金竹寺來一趟也不容易,想來同金竹寺有些緣分。既然來了,也不能讓你空著雙手回去。我看你的竹煙棒也破得差不多了,不如你去選一根竹子,做一根煙棒,也算是到過金竹寺的記念。」

張腳子想想也是,這煙棒破了,吸煙漏氣,找節竹子做煙棒,也不是什麼大事情。況且找這金竹寺找費了力,回去以後,別人問起,說找到了,別人還不相信。有了這根竹煙棒,可以作個證明。於是點頭說:「那好,謝了。」

小沙彌帶著張腳子來到竹林,選了一根酒杯粗細的竹子就要挖。張腳子連忙勸阻,說道:「要不了這麼粗的竹子,竹子粗、疙蔸大,眼子也要打大,裝的煙多,不划算。況且,這竹子長得這麼好,做煙棒也要不了好長一節,剩下的丟了也可惜了,還是選一根小點的竹子算了。」說完指著一根姆指粗的兩尺來長的竹樁樁說,就挖這根就行了。小沙彌沒說好孬,三兩下就挖出這根竹樁樁。

張腳子跟著小沙彌,回到江邊石梯坎上,小沙彌轉身回去了。張腳子來到城門,看城門已經關了,進不了城,只好坐在土地廟旁邊,靠著打瞌睡。

城門開了,天也亮了,張腳子也醒了過來。一看旁邊還睡了一個人,他細一瞧,這人認識,就是腳行柴老表。

張腳子喊醒柴老表,問他為何睡在這裡。柴老表見到張腳子,很不好意思,不好回答。正在此時,鄉約路過這裡,一見張腳子,覺得好奇怪。問道:「張腳子,這幾年你到哪點發財去了?」張腳子莫名其妙,回答說:「啥子幾年喲,我二更時還在這點睡瞌睡,碰到了金竹寺的和尚,我把信送到了,才回來,城門關了,進不到城,才又到這點來睡,這才好一哈嘛?說啥子幾年嘛?」

鄉約更奇怪了,眼前這柴老闆就是因為張腳子送信的事,把他開銷了,他一走,客戶對柴老闆更不相信,生意接不到,最後垮了桿。柴老闆本來本錢就不多,張腳子走後,又賠了好些貨損,很快就打了爛仗,開始討口,也成了無家可歸的人。有這麼一活證人在,張腳子卻不認賬。說道:「你張腳子明明是幾年沒見人,卻說啥子剛才還在,這不哄人么?這柴老闆就是活媒子,你走了不到半年,他就垮了桿,成了討口子了,這都三年多了。」

張腳子更不相信鄉約的話,但眼前的柴老表卻真的是討口子,這又咋說。可明明是去了金竹寺一趟,只喝了一杯茶,挖了一根竹樁樁,前後滿打滿算,最多半個時辰,說啥子三年多?嗯,對了,在金竹寺不是挖了一根竹樁樁嘛,這不是證明?於是從後腰上扯出來那節竹疙蔸,說道:「你們不信,這是我在金竹寺挖的一根竹疙蔸,拿來做煙棒的。」

鄉約接過一看,這竹子金燦燦的,一掂,好重。啥子竹疙蔸喲?這是金疙蔸。

張腳子有了這根金竹疙蔸,想了一下,把它換成銀子,還是開一家腳行,把以前的腳夫都找了回來。對柴老表,張腳子還是記他的好處,讓他也來腳行,幫忙管點事情。張腳子的腳行開張後,以前老客戶回來了,新的客戶也來了,生意也越做越紅火。當然,張腳子也經媒婆保媒,結了個堂客,笑笑和和的過起了日子。

(巴渝古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晨報 的精彩文章:

記滿12分的重點駕駛人滿分未學習
彭水郁山擀酥:解放前訂婚聘禮必有擀酥 有人為此弄丟媳婦兒
馮小剛:中國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
廣州富力戰平上港 雙方發生大規模衝突2人染紅

TAG:重慶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掌故傳說│李世民征東的傳說
掌故 | 馮玉祥常德禁娼
掌故 | 常德與江西淵源
【掌故】符溪鎮的古碼頭
【掌故】明清兩代的常德府縣衙門
掌故 | 馮玉祥在常德智斗日本人
懋勤軒三迤掌故:明定陵出土花絲鏤空金盒玉盂
懋勤軒三迤掌故:萬曆皇帝的大碌帶
懋勤軒三迤掌故:大清朝的飛虎旗
蘭州秦腔掌故——點戲
懋勤軒三迤掌故專欄《南中壘銘之:羅荃吉珍》
掌故拾遺—佛教如何傳入中國!
掌故 | 諸葛亮在武陵的「政略」
懋勤軒三迤掌故:雍正皇帝硃批奏摺
善本掌故之宋刻本《東觀餘論》
懋勤軒三迤掌故:勤勇巴圖魯、鶴麗鎮總兵朱洪章
【掌故】夷陵之戰與漢嘉郡叛亂
掌故 | 話說常德古城商業
懋勤軒三迤掌故:大明弘治七年,趙州為大羅衛城燒造城磚
懋勤軒三迤掌故:珍貴的紅九軍團險渡漁壩灘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