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部分病菌耐葯基因與抗生素同出一源
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葯病菌出現並廣泛傳播,使這些病菌獲得耐葯能力的基因從何而來?丹麥研究人員首次證實了科學界一個長久以來的猜想:向病菌提供耐葯基因的,正是生產抗生素的細菌。
丹麥技術大學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詳細對比了一些常見病菌與多种放線菌的基因序列,發現兩者的耐葯基因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完全相同,這顯示病菌是從放線菌那裡獲得這些基因的。
放線菌是一大類分布廣泛的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能生產多種抗生素,人類目前使用的抗生素藥物至少有四分之三來自放線菌。此前科學界已經發現放線菌自身攜帶耐受抗生素的基因,新研究是首次證實病菌的耐葯基因來自放線菌。
同類細菌之間的基因交換很常見,但這些病菌與放線菌差異很大、親緣關係比較遠,它們之間的基因轉移是怎麼實現的?研究人員提出,這可能涉及一種前所未知的轉移機制,他們稱之為「基因回送」。
醫療廢棄物或農場垃圾污染土壤,使病菌有機會接觸到放線菌。病菌通過細菌接合過程,把自己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注入放線菌內部,與放線菌基因組中包含耐葯基因的DNA發生重組。放線菌死亡後,重組的DNA進入周圍環境,上面的病菌DNA可以起到「膠水」的作用,帶著耐葯基因回到病菌的基因組裡。
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基因轉移方式確實可能發生。他們認為,雖然無法阻止基因轉移,但了解病菌可能攜帶哪些抗藥基因,可幫助醫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抗生素療法,也有助於人們研發克服病菌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點擊展開全文


※「與諾獎同行」成為清華學生的「小目標」
※「換頭術」已在小鼠身上實現?
※不僅是肥胖,超重已引領全球健康危機!
※科技成果轉化值提高5倍 清華怎麼做到的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研究發現,病毒一直都在影響著生態平衡,人體基因里也存在病毒基因
※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的新致病基因
※分子醫學:癌症的發生,從癌基因到致癌物……
※胰腺癌發生髮展中的重要基因與靶向藥物
※美國科學家們發現血液發育基因可能有助於對抗癌症和白血病
※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好的對抗疾病的抗生素
※科學家發現人類抗病毒基因的真實機制原理
※終於找到抗癌基因的功能!控制這種物質,對抗癌症發病!
※日本發現間質性肺炎合併肺腺癌會產生特徵性基因突變
※為什麼隨著衰老出現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自然醫學》: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分析癌前病變肺組織基因組、甲基化數據,找到肺鱗癌癌前診斷信號,有望消弭肺癌於無形丨科學大發現
※研究揭示水華對水庫浮游細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影響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
※研究利用「基因剪刀」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南極企鵝也沒能倖免!體內發現抗生素耐藥性基因
※為何濕疹無法根治?科學家發現致病關鍵因素,其實基因發生突變!
※基因技術再立抗癌新功:非洲女性三陰乳腺癌高發的患病基因找到了
※研究發現,渴求糖基因的人體內脂肪總量較少
※研究發現基因進化導致人類比猴子胖
※人類抗癌新希望,研究發現為什麼大象不得癌症,全靠這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