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括蒼龍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括蒼龍

括蒼龍表演(繪圖)

括蒼龍是滾地龍的一種,龍身有足,足端有五爪,龍身貼青鱗,故叫做「括蒼龍」,是浦江縣鄭宅鎮後曹村一種特有的龍燈。這種龍燈始創於明代弘治年間。據傳,時任福建汀州連城縣知縣鄭世成(1459—1534),在明朝弘治年間某年春節上京辦差,偶遇山東民間龍燈進京獻演。其龍燈別具一格,造型別緻,龍燈有爪,舞姿優美,世所罕見。知縣致仕後,遂模仿扎製取名為括蒼龍,迎演至今。

後曹村括蒼龍燈由龍頭、身、尾、足、珠五個部分組成。有軟節和硬節之分。整條龍分9節,全長約20米,共有二條。用竹篾扎制,龍頭張口欲吞驪珠狀,龍身硬節扎在木板上長約135厘米 ,周長約145厘米。肚內可點燭,中串木柄把手;軟節長約150厘米,周長同硬節,都用竹篾繞圈,每節龍燈需篾圈65-70個,上下左右用麻線固定,每個篾圈相距約2厘米,軟節與硬節相間連接,伸縮靈活。龍足長約175厘米,有140餘個大小不等的篾圈系成,扎縛於龍身第二節,足端五爪。龍尾硬節,以利擺動。龍珠扎於木板燈座呈24個平面球形,中可點燭,下串木柄,用來操作表演節目。

龍燈經造型、貼鱗、裝飾等30餘道工藝扎制而成。綿紙剪成6—9厘米鱗片,分層染成青紅兩色,脊背上面是青鱗,肚下面是紅鱗,濃淡分明,刻剪金鉑圖案。括蒼龍與其他龍不同的地方是有龍爪,舞動時龍爪隨龍身翩翩起舞、千姿百態、奇趣無窮。

龍珠金光閃閃,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一龍一珠。珠不離龍,龍不離珠,珠滾龍舞。燈隊組織與長燈相同,隨族俗迎龍燈,鑼銃開道,老人行香,鋼叉領燈。龍燈表演陣式有:雙龍赴會(單龍縱隊行路)、並駕齊驅(雙龍並進)、喜慶團圓(麥餅團)、歡天喜地(向上翻騰)、翻江鬧海(向下翻騰)、八方布雨露(出場行路)、四季保平安(表演歸來)等節目,其中「翻江倒海」節目,尤為優美壯觀,堪稱燈中絕妙特技。

龍頭龍尾龍珠(繪圖)

後曹村括蒼龍燈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參加浦江縣文化館舉辦的全縣民間藝術表演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括蒼龍於2009年被列入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浦江職教 的精彩文章:

走出去,讓我們的English教學更精彩——英語組赴新東方口語培訓
憶往昔學子 看今朝為師
明天高考了,請考生和家長注意以下事項
【優秀畢業生】張文龍

TAG:浦江職教 |

您可能感興趣

都江堰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舞
旅遊風光:沙灣古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海熱貢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徽派盆景
歙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馬召非物質文化遺產
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鬼絆跌」
晉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天廟會
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源吉林甘和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洮硯製作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琅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博愛老虎棒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根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舟山橄欖核雕
香港舉辦「江蘇文化嘉年華」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美食齊聚
侯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侯馬刺繡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楚文化的傳承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繁峙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