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濟謀:「梅花」香自苦寒來

陳濟謀:「梅花」香自苦寒來

陳濟謀:「梅花」香自苦寒來

陳 濟 謀

1945年11月生,筆名蘭子,福建福鼎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70年7月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參加工作。受家庭熏陶,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受業於林鍇、周滄米諸先生。作品為天津美術館、青島博物館、吳昌碩紀念館等機構收藏。1972年10月任共青團福鼎團縣委幹事,副書記;福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寧德地委統戰部副部長。1986年3月任霞浦縣委書記。1990年8月任寧德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1996年4月任寧德地委副書記。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2001年5月任福建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美協理事。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省美術展覽,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作品數十幅。入選《福州市美術家作品選》、《福建畫院畫家作品集》、《西禪畫院畫家作品集》、《中國當代國畫名家精品集》等大型畫冊。

「你的夢如帆,你的夢如船,你的夢如小小的帆船。」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它如夜空里最閃亮的星,推開緋紅色的窗,撥開眼旁淡淡的雲霧,彷彿一不小心就能親手摘下一顆來。

陳濟謀也有著這樣一個小小的夢,或許在那個孩童的年代,它是一些五顏六色的形狀;或許在那個青年的時代,它是一疊意氣風發的模樣;或許在那個白髮的年代,它是一幅清水淡墨的想像。

陳濟謀生於1945年,幼承家學,酷愛詩文書畫。

在陳濟謀的家族裡,其祖上幾代人都曾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祖父也有著很高的繪畫天賦,七歲時便開始拜師學畫,14歲即賣畫奉母,終生鬻畫為業,是清末民初馳譽閩東、浙南一帶的著名畫家,只惜英年早逝,未展長才。

那個時候,陳濟謀的祖父進隆公,非常崇尚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年青時期就頂禮膜拜,取畫名陳瓚,字型大小小倪,慕其篤學,恨不能及,立志與達。

陳瓚擅長於畫人物和花鳥翎毛,所創作的大型系列宗教連環畫《觀音傳》、《華光大帝傳》等,功力深厚,人物姿態生動萬千,形神兼備,畫風獨具,曾被福建藝術機構選送到國外展覽,其影響波及了歐亞等數十個國家。

到了陳濟謀這一輩,雖然命運之神未能讓他進入專業院校學習,但他仍舊對繪畫如痴如醉,毅然奮發向上、自學繪畫門類知識,並師從林鍇、周滄米等諸位國學底子深厚、詩書畫印全能的國畫大家。另外,陳濟謀繪畫的作品,也曾有多幅被吳昌碩紀念館、上海圖書館、天津美術館等機構收藏,同時還著作出版了《濟謀畫梅》、《陳濟謀花鳥畫作品選》等諸類畫冊。

150cmX48cm

不綻放梅香的冬天,便沒有鵝毛飛雪的激情與澎湃;不經歷風雨的人生,便沒有彩虹披肩的榮耀與輝煌;不挑戰俯衝的恐慌,便沒有朝鷹展翅的英姿與薄發。

品味陳濟謀的作品畫面,經常會有一種誤入中國文人雅士的香閣之感,甚是難以抑制內心對書卷特殊氣息的渴盼。淡墨色的筆觸在宣紙上騰飛躍動,好像文人正氣在斑斕的色彩里嘩眾取寵,從而使得那些嬌艷之色從容退避,不與爭風。

陳濟謀的畫,具有古典詩詞一般的簡約、精鍊和曼妙,它超越現實表層世界的具象,但卻又追求其中的「象外之象」。從客觀上來講,它為觀者、讀者、品者營造出了詩一般的意境或氛圍,並提供了畫面形象之外的意蘊和韻味,抒情暢寫繪畫本身的性靈,直接表達觀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陳濟謀畫畫,依靠的是自己的天賦,學識的積累和潛修。

26cmX75cm

曾經,他流連忘返在南開大學的馬蹄湖畔美工團,那是最初時對夢想的熱切渴望與追求;曾經,他駐足停留在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歷代名畫佳作前,那是最初時對歷史、傳統和經典的親切敬畏與尊重;曾經,他遊歷漫步在許多名山大川、湖畔島嶼之間,那是最初時對放牧心靈、洗滌情操的真切體悟與感想;曾經,他沉醉徘徊在梅峰花語、小園香徑之中,那是最初時對感悟生命、尋覓詩意的淡然和閑適。

所以,陳濟謀的畫能有今天的「氣候」,絕非只是偶然。

評價陳濟謀的畫,當之無愧要將其歸為「傳統型水墨花鳥畫」一派,不過他並非一味地只借鑒於傳統。相反為之,他的畫在傳統、古人、師友身上都吸取了諸多的教益,且又不同於古人,亦不同於今人。

40cmX51cm

陳濟謀的寫意花鳥畫博採眾長,融匯吸收了許多像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諸公、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以及林鍇、周滄米等畫家的筆墨情趣與藝術精神。它們都能蘊化於心、化「我」而出,能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或寄託個人的性情、修養和品格。

陳濟謀的作品有著傳統的根基,不僅能夠融入時代的大背景,同時還能在時代的定位坐標系中,實踐找准自己的本身價值體現。因此,著名畫家石魯虔誠地說:「從古至今,筆墨乃畫者性情風格之語言,以寄個人情感於畫卷為主要內容,充分展示自己的筆墨思想,陶冶性靈和情操,從不虛情假意。」

看來,陳濟謀畫花鳥畫,絕對沒有虛情假意之心。他以書入畫,著筆沉穩,筆力矯健,氣韻貫通而不「飄」,著意樸拙而不「滯」,行筆運筆隨情緒之抑揚、隨空間之虛實而靈活多變,自然而不造作。

墨蘭之一 46cmX140cm

陳濟謀認為,中國畫的關鍵在於筆墨的運用,他鑽研筆墨之道,追求筆墨情趣。他擅長將筆法呈現於點線面之間,玩味於線條「平如水上漂,垂如屋漏痕」的一波三折;他擅長將墨法點染在濃淡乾濕之中,沉浸於墨韻「朵朵花開淡墨痕,水韻悠悠抹漣漪」的淋漓揮灑。

此外,陳濟謀對畫梅也情有獨鍾,為了追尋梅的芳蹤和倩影,他曾多次走進劍池傍的梅林、太湖畔的香雪海,還有那流傳著「梅妻鶴子」佳話的孤山,並將眼中所見之梅刻印心中,還原於筆下。

梅,以其不懼嚴寒,傲霜鬥雪,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後春的屬性,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陳濟謀正是欣賞梅花這種清韻高潔、堅毅不屈的品格,才把梅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之所在,以畫寄情、直抒胸臆,達到領梅之神、達梅之性、挹梅之韻、吐梅之情的藝術效果。

在作品畫面中,陳濟謀常用詩句作為題款,比如《梅花寄遠圖》中就題了句「一枝聊寄遠,風雪夢前游。」;而《寒梅如故圖》中又題了首「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墨蘭之三 46cmX140cm

對於陳濟謀的這些「墨梅」圖,其中便具有著許多精彩之處,從整體布局上來看,他的構圖形式疏密有致,清新悅目,別具—格。運筆遒勁有力,枝幹挺秀,穿插得勢,富有韻味。主幹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老拙枝以中鋒勾撇,梅花圈繪。雖無設色,卻能將梅花含笑盈枝的一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

因此,陳濟謀在融合了藝術修養、深厚功力等多維藝術追求的過程中,他讓自己筆墨下的梅也富有了靈魂,使其多了些詩意和意境,更折射出了畫家的學識經歷和坦蕩胸懷。

不難想像,陳濟謀作畫筆意簡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含苞之勢、盛開姿態都顯得清潤洒脫,生機盎然。這長期造就出的筆墨功底,促使陳濟謀在作畫時得心應手,畫出的梅花也別具一番趣味。

「你的夢如燈,你的夢如塔,你的夢如小小的燈塔。」陳濟謀用一生的時間,追尋刻畫著自己的夢想,那遠航的燈塔,彷彿早已為凱旋歸來的帆船,照引了前進的方向。

作者簡介

筆 間

原名李書烜,80年代生於泉州德化,系中國散文詩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福建省茶文化研究會會員、福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三坊七巷文學社社長,現為《大藝》雜誌執行主編。曾獲首屆海峽兩岸文學創作網路大賽短篇二等獎、人氣獎、「盛東文學獎」一等獎、茉莉花獎三等獎、福建省優秀文學獎二等獎等。著有《坐在城市的樓頂》、《寬闊的風景》、《之間》、《追夢人生》、《意念》(與著名畫家盧清合作)等作品集。

經典傳播案例,名流藝術人生

深度藝術賞析,精彩藝術故事

筆間將定期為您推送原創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間里的風景 的精彩文章:

TAG:筆間里的風景 |

您可能感興趣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
瓊瑤,如何「梅花香自苦寒來」
楓遭霜欺葉才艷,梅花香自苦寒來
一笑書畫: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
「香自苦寒來」!臘梅的畫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清刀
梅花香自苦寒來?其實梅花挺怕冷的
梅花香自苦寒來:名家筆下的梅花欣賞
奇才季後賽之路:梅花香自苦寒來
軍旅篆刻家周建遠:梅花香自苦寒來
華理戈13太倉拉練:寶劍鋒自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今朝圓夢終破三!
梅花香自苦寒來,名家筆下的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來 正值深冬梅花盛開 香味撲鼻 梅花愛好者收藏起來
黃碩瑜先生作品賞析——《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童年貧寒的鄭振鐸幸遇此恩師,終成一代大家!
梅花香自苦寒來!3大生肖「苦寒」已過,連續7天發財,有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千古名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