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礦,被歷史遺忘的風景/王淼
磨石礦,被歷史遺忘的風景
王淼
乾縣東北,橫亘著古老的五峰山,站在最高峰南眺,關中平原盡收眼底。在這飽經滄桑的大地上,在長達兩千多年的農耕文明時代,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千萬戶民眾,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麵粉,是用什麼器具加工的?這裡要說的,就是當年關中乃至於西北有名的磨子石原產地乾縣峰陽鎮西孔頭村。
西孔頭村村東有一條深約九十米的溝道,中間有一個寬約兩公里的砂岩礦,其岩石顆粒均勻、質地緊密,是上好的石磨石,可以開採打造成磨麵粉的石磨子、豆腐坊的豆腐磨、油坊的油磨,以及碾子、碌碡等。
磨石礦最先是什麼朝代開採的,無從考證。而今溝底西坡上的石王爺廟洞依稀可見,壁畫斑駁。似乎訴說著當年的滄桑。老人們相傳,石王爺就是魯班。每年農曆十月初十就是石王爺廟會,那是礦上最熱鬧的日子。五大礦主焚香頂禮,為石王爺供豬獻羊,上百名工匠燃放鞭炮、敲鑼打鼓,共同祈求石礦平安、生意興隆。各路客商,送禮道賀。利好的年頭,叫來皮影戲,唱上三天。山西籍的石匠則打起腰鼓,別有風情,邊打邊唱:「我的腰鼓圓又圓呀!喜氣衝上九重天,今年掙個一斗金啊!明年回家抱娃娃。」其舞姿洒脫,激情洋溢,惹得壯男靚女們歡喜不已。
沒有親歷的人不知道磨石礦開採的艱難。到民國年間,石礦通向礦底的主巷道深達一千多米,底礦坑的工作面只有一間房子大。有經驗的老把式用錘敲打,聽聲音可斷定石山的厚度和深度。先使用火藥炸掉爛石並搬走,掏出整塊兒大料,然後是「拔窩子」、「分合子」、「抹角子」,做成基本圓形的毛坯子。毛坯子做多了;再用環形的「麻辮子」把磨子套住吊上外場。吊磨子的場面非常壯觀,老把式掌舵,十幾個人一起喊著號子,雄壯的號子聲在溝道久久回蕩。進入外場子的毛坯再由老石匠精打細鑿,先用尺桿繞中心畫一個最大圓,外圓鑿斜線條紋,內膛鑿九齒九組,打一個中眼,然後將同樣大小的兩扇磨子合并,用一根胳膊粗的硬木棍塞在中眼做轉動軸,周圍用木楔子夾緊,安上磨架子。這就是運輸前的「拴磨子」。
磨子的銷售總是供不應求。當地麵坊和富戶買最好的磨子,窮人家都買有瑕疵的。大批量的銷售主要靠客商,一是供應本省各縣的客戶,二是北路甘肅的平涼、慶陽,寧夏的固原、吳忠等地的客商,常年販運,而且量大。
大量的磨子銷售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孔頭村及周邊的人家,只要有一頭牛,就可掙拉磨子的腳力錢。一趟遠途來回得一月余,可掙得運費一石多麥子錢(一石350斤)。往南過甘河經咸陽古渡到周至、戶縣、長安等地,一次可掙七到八斗麥錢。附近一帶村民都眼紅孔頭村人活便。
正因為磨子石資源奇缺,開採艱難,所以除災荒年饉,磨子的價格節節上漲。據孔頭村老石匠講,一個會經營有十幾名工匠的石礦,一般年生產二百幾十合磨子。礦主年凈收入約八十石麥線,一般工人年掙二十石麥線,學徒工十來石。而一個大把式工匠一年能掙三十石麥線,等於當地給財東家拉長工身份的三到四倍,和當時縣長的年薪接近,所以礦上有一句狂話說:「錘錘一響,頂個縣長。」
極大的利潤激發工匠們不分晝夜地生產,同時,也吸引甘肅的漢子、山西的石匠都來磨子溝淘金。本地家境不好的小伙也下溝,鑽進那氧氣稀薄黑煙瀰漫的礦坑,和老工人一起開山、背石頭、鑿炮眼、掄大鎚。初進礦坑,幾個小時下來臉發黃,眼前發黑,吐一口痰都是黑的。更要命的是鑿石飛濺的石沫子,不知不覺中吸入肺臟,年輕時不覺得,四十歲以後,矽肺病、肺氣腫就會接踵而來,花錢遭罪,殘喘而亡。據村中老人講,山西石匠先後來礦上四十多人,其中有七個人死在礦上,都寄埋在孔頭村磨石溝邊的坡上。甘肅來的工匠也不少,有個叫劉玉狗的能搬動千斤重的碌碡。河北的麻成器弟兄倆,能抱起一扇磨子,1960年回老家後,沒有幾年就相繼去世了。孔頭村的石匠們大都干到1965年,有了電磨子才停止。
磨石礦的輝煌時代已過去半個世紀,現代化的麵粉機早已取代了石磨子,但歷史不能忘記。關於磨石礦的記憶,讓人們莫忘過去日子的艱辛,更加珍惜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
作者簡介:王淼乾縣峰陽鎮空頭村人,退休幹部,愛好寫作,發表作品若干。


TAG:峰陽文苑 |
※曹操之子曹乾的歷史背景
※被遺忘的歷史勝地——黃河浢津
※去柏林,感受歷史的光與暗!
※了解唐朝的歷史文化背景
※張之洞和劉坤一的「江楚三折」:歷史的遠影近照,王朝的窮途未路
※黃龍溪古鎮,古老的歷史,散發著獨特的韻味
※乾隆盛世下的歷史背景
※頑石何處來?宮苑賞石的歷史變遷
※歷史悠遠的顧渚紫筍,芬芳宜人!
※陽台山,景區風光不錯,妙峰古道歷史悠久
※歷史:周朝的興盛和衰敗
※指尖上的歷史/晉宮抉殷浩出山:東晉最大的烏龍是怎麼形成的
※蒙古摔跤的彪悍歷史
※歷史的烏龍:秦良玉真的是「抗倭英雄」嗎?
※歷史影像:被歷史雪藏了的老照片
※張學良的口述歷史,為何痛貶蔣介石的人格和事業?
※蘭台說史?被燒毀的復原鄭和寶船是否符合歷史?
※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
※謝娜曬劉昊然的黑歷史,原來是為了曝光何炅的神秘身份!
※盤古和黃帝時期之間的空白歷史,堪稱失落的中華遠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