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程意識中要有「非正式」的地位

課程意識中要有「非正式」的地位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學校有兩大任務:一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二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作為人的一般發展」。前者主要依託正式的學科課程,後者還需要特別設計的指向教育的那些活動,當然這些活動也是某種形態的課程,只不過它們沒有像正式課程那樣有教科書、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綱要等文本。

如果只有正式課程的課程意識,會導致開設的課程數量令學校不堪重負。上海市人代會期間,有代表提出上海話被現今的孩子們遺忘了,建議中小學要開設「上海話」課程;全國人代會期間,有代表提出海洋教育很重要,中小學應當開設海洋教育課程;有些基層紀委認為廉政建設要進校園,屬地的所有中小學應該開設廉政建設的校本課程;安全工作很重要,系列的安全讀本比語文書還要多、還要厚……一方面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的呼聲那麼強烈,另一方面卻又希望學生了解、學習更多的知識。殊不知,如果將這些知識都「課程化」並放進學校的正式課程計劃,那學校的課程地圖會變得比世界地圖還要大。

課程意識並不只是指向課堂內的正式學習。關於孩子生命成長的一些基本能力,雖然不一定通過正式課程去教育,但也不是隨意的、可教可不教的東西。至於什麼時候教、如何教、怎樣評價教的效果,都需要在課程意識支撐下去進行設計、做出方案並逐步推進。例如,在小學低段,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範圍應當多於靜態的學科的那些事,走路、坐立、飲食、喝水、排隊、集會、傾聽、與人主動打招呼、開關門、做遊戲、同伴相處、基本的生活自理等,都應當進入基於課程意識之下的設計和實施。因為,這些都是出於生活的需要,從一開始就具有科學的一面、藝術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離開了課程意識,對小學生生活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的教育就會失去目標。

准課程、微型課程、自由學習等非正式學習,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發揮著更加寬泛和深刻的作用,它們能彌補學校正式課程和正式學習中的不足或缺陷,所以中小學校不應只關注「關起門來做學問」。非正式課程應當與正式課程一樣,不一定要先後連貫,其教學的進度也不在於連續性,而在於對經驗的新態度和新興趣。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教育是經驗的繼續改造,如果非得搞出一個其他的目標和標準,便會剝奪教育過程的許多意義,從而導致人們在處理兒童問題時依賴虛構的和外在的刺激」。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1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家校互動,教育生態升級優質
對新教師上課不妨多點包容
規模小不能沒內涵
「自能學習」助核心素養落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讓知識更有趣,應試類課程也很有魅力
在線課程對教育有何意義?這一點恐怕是最大的
生活中無解的問題,您需要專業的課程!大量真實案例力證!
增強課程意識 全面提升課程領導力
小明地面心理課程精選薈萃——好課,你值得擁有!
平時很懶卻想要好形體的你,這個課程正適合你!
有「尊重」味道的「ID+」課程
孕期去聽各種講座課程有沒有必要?
課程想像力:未來課程的核心
課程推薦|不再做一個稀里糊塗的中醫愛好者
學習IB課程,選課之前一定要知道這些問題
養生有道:想要身體好,內化今天的課程
這些課程是學好《廣論》的重要基礎
法式精品課程回顧
地理位置優越,設施完善,課程多元化,這所學校還充滿「正能量」
美國學校一般開設什麼課程,有歷史地理嗎?
人生最應該掌握的2種技能,可惜沒有課程會教你
「名作家+課程化內容」 成知識付費平台圈地新目標
軍事滲透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明地面心理課程精選薈萃——線下優質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