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脊髓損傷之殤

脊髓損傷之殤

脊髓損傷之殤

2014年全球風靡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目的是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募捐。美國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金額達1.15億美元,這可能是為某種疾病或緊急情況捐助最多的款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被稱為「漸凍人」的三十幾種神經肌肉病中的一種,是一種漸進性運動神經元死亡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初期癥狀包括肌肉無力或行動僵硬,可能伴隨肌肉萎縮,多數從手臂或腿部無力開始,也可能伴有吞咽困難。確診後的預期壽命約3-5年,但也有約20%病人可以存活超過5年,5%的病人存活超過20年(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5%的一員,他已經與該病鬥爭了40多年)。ALS屬於罕見病,發病率約十萬分之二到十萬分之五。美國約有3萬人確診,歐洲約1萬5千人。冰桶挑戰活動的成功,除了非常有創意的策劃,也與ALS一旦確診,可以按月數預計死亡時間,這在相信原罪的基督教徒心理難以接受有很大的關係。其實,世界上有一種更加嚴重的神經疾病: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脊髓損傷在美國的年發病率是40/百萬,約一半發生於頸椎,約一半病人年齡發生在16-30歲,約一半病人全癱。脊髓損傷無論在發生率、突發性、傷害程度都遠超過ALS,理應更加受到大眾的重視。

ALS名人有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脊髓損傷名人有電影超人的演員克里斯托弗-里夫和中國體操運動員桑蘭。超人在1995年的馬術比賽上摔傷,導致的頸椎部高位損傷,全身癱瘓。在後來的9年里,癱瘓一直沒有任何恢復,由於肺部感染,多次行氣管切開。2004年52歲的超人因傷口嚴重感染引起的突發心臟病去世,這在癱瘓患者中是經常發生的疾病。桑蘭出生於1981年,1998年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上,練習跳馬時,出現意外,造成頸5/6椎骨折,高位截癱。在美國急診手術和康複數年,回國康複數年,癱瘓沒有恢復。2014年產下一子,母子平安。

對於名人,常有極好的治療和康復條件,脊髓損傷尚且不能恢復,對於百姓脊髓損傷病人其痛苦程度不是常人能夠理解。行醫生涯中,治療脊髓損傷病人約200餘例,約6成為頸髓損傷,有幾例病人難以忘記。一位40餘歲高學歷建築老闆在工地上墜樓引起頸5/6骨折小關節脫位伴全癱,由於呼吸肌癱瘓在當地醫院行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一周後轉入我的病床,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護士告訴我,病人可能吸毒史,詢問家屬得知,病人在當地醫院每天數支杜冷丁鎮痛和鎮靜,已使用約20餘支,遂診斷為杜冷丁成癮,進行戒斷治療。所謂戒斷治療並沒有規範的藥物替代治療,病人非常煩躁,也只是維持生命體征。病人後來順利手術,術後1月氣管切開封閉出院,語言交流得知,病人在當地醫院經口氣管插管咽喉部不適難以承受,唯一的願望是自殺,但四肢不能活動,無法採用任何方式。無法與家人交流,家人著急,唯有催促醫生開杜冷丁鎮痛和安眠,遂成癮。在我科戒斷時,也非常難受,但還是自殺不能。他告訴我,在不令家人特別傷心的情況下,出院後的唯一願望還是是自殺。在某種程度上說,脊髓損傷後,病人不但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也不能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自由,這種怎樣的一種悲哀啊!

脊髓損傷不但給病人帶來突發的災難,也是家庭的最大不幸。在我經歷病例中,有的家庭相信奇蹟,不顧一切治療;有的家庭淡漠,過早放棄治療;有的家庭理性,治療費用到一定的家庭財產比例就放棄治療;有的家庭拿到單位的撫恤金後就放棄治療。我沒有權利評價別人,能感受的是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難忘的是一位40餘歲的女性病人,在山地勞動摔傷後頸髓損傷,住院後由於數萬元的住院費自行堅決要求放棄治療,家屬告訴我,她想將住院費用節約下來用於小孩讀高中。我一輩子忘不了她被抬離監護室時喜悅的面容,令我淚流不已。

對於脊髓損傷的本身,醫生並不能治療,能治療的僅僅是減壓和固定,給脊髓損傷恢復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脊髓損傷包含原發性損傷和繼發性損傷,原發性損傷是指受傷瞬間的機械力學損傷,醫生是無能為力的。繼發損傷是指脊髓損傷後的缺血、再灌流、自由基、興奮毒性等損傷,目前治療繼發損傷有循征依據的藥物只有一個:甲基潑尼松龍。即使這個藥物仍然有爭論,並不為FDA完全推薦。脊髓損傷的繼發性損傷可以上下蔓延2到3個節段,在頸椎,如果脊髓水腫到了頸4或更高節段,除了肋間肌癱瘓外,膈肌也可能癱瘓,病人完全喪失呼吸,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這種水腫一般在3-5出現,5-7天達到高峰。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屬會質疑病人癥狀的加重,現在醫患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有的醫生因此會在7天以後手術,以免術後氣管切開引起家屬的不滿意。

脊髓損傷的難治或無法治療的原因在於脊髓組織的特殊性。一般組織修復是通過再生或纖維連接癒合,只要斷端連接就癒合了,如骨折、肌肉、血管、腸管等。而脊髓損傷後神經功能的恢復不是如斷端的焊接,而是像樹榦斷裂只能再發芽生長,或者像河流乾枯後的河水再灌入。遺憾的是,中樞神經軸突再生能力很差,很難生長到損傷區遠端的脊髓灰質區。雪上加霜的是,脊髓損傷後會發生繼發性膠質瘢痕增生,抑制再生軸突的生長,像堰塞湖一樣讓下游缺水。更沮喪的是,即使再生軸突突破損傷區瘢痕,也很難與相應的下游灰質細胞精確配對,像多束電線斷裂近端很可能重新連接到不同的遠端。這是全癱後很難恢復的原因,這也是醫生無能為力的地方。(說到此處,目前熱門話題的換頭術,血管、骨、肌肉的連接只是技術的問題,而脊髓斷裂後連接可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神經再生問題,你說神經可能恢復嗎?)

正因為如此,脊髓損傷應該是脊柱外科基礎研究的選題的第一大坑。首先,脊髓損傷近幾十年很難有大的突破。同樣的智力同樣的努力在熱門專業,可以發高分無數文章,甚至獲得諾貝兒獎,如做脊髓損傷研究,可能沒有任何突破。在美國華人科學依靠發文章謀生存,專職脊髓損傷研究見不到幾個,這些人精可不願栽入老外都繞開的大坑,你說一個脊柱外科醫生能湊什麼熱鬧。其次,脊髓損傷對神經科學、分子生物學原理知識要求很高,脊柱外科醫生很難入門。不要認為自己手術是見到脊髓長什麼樣,就知道脊髓那些突觸、遞質、信號、再生等等是怎麼工作的。再次,脊髓損傷很難發表高分文章。脊柱外科醫生在中國做基礎研究,主要是發發文章顯擺顯擺,有幾個是憑興趣科研。如果不能發表高分文章,在中國很難掙到基金,怎麼去顯擺呢?

目前脊髓損傷基礎研究策略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早期挽救(rescue)受損神經元的繼發性損傷和死亡;後期促進神經元軸突的再生(regeneration)。在國內卻掀起了組織工程修復脊髓損傷的研究熱潮,作為國家自然基金評委,發現在近10年脊柱外科脊髓損傷標書中的比例非常高。今年評審的15份標書中,11份為組織工程脊髓移植修復。組織工程這個高大上的名字在Science雜誌第一次出現,其實是被中國人炒紅的。我敢說,中國做這個研究的人最多,其中骨科又是貢獻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組織工程研究,簡單的說就是細胞因子+細胞+基質,遺憾的是,這三者的作用原理都不是脊柱外科醫生髮現的,脊柱外科醫生只是根據這三者的作用,混在一起觀察一下。就像中國一下手機公司沒有專利,只會拼裝,新的技術出現了,又再山寨一下。這種科研老是跟著別人的屁股,踩著別人的足印,個中樂趣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吧。有意思的是,這個研究方向卻有很容易發表的高分SCI雜誌(幾個materials),很受中國人歡迎,為中國人的職稱做出了很大貢獻,也為一些人申請基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本人算一個組織工程的持不同意見者,但在評審國家自然基金時,還是能保持公平意識,次中選次次。

我非常同情脊髓損傷病人,博士報考了脊髓損傷基礎研究的導師,博士後研究神經元死亡的信號通路,現在一直做脊髓損傷後神經元自噬的分子機制。脊髓損傷的研究需要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說,需要專業外的學習,競爭對手是神經科學家。明知不會有突破,自認為有脊髓損傷的情結,希望做一點微薄的努力。同時自己有臨床研究保底,不圖這個研究發表文章或掙名利,有點底氣吧。另外,一直遺憾自己的文筆太差,否則一定要寫篇脊髓損傷的小說,喚起大眾對脊髓損傷病人的關注。

2017.6.20(No.6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脊柱外科醫生張正豐 的精彩文章:

TAG:脊柱外科醫生張正豐 |

您可能感興趣

脊髓損傷截癱3年可以恢復嗎?脊髓損傷之固脊生髓湯
對脊髓損傷患者的「肺」腑之言
固脊生髓湯之脊髓損傷截癱康復案例
脊髓損傷診斷情況
脊髓損傷急救
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脊髓損傷急性期康復訓練
脊髓損傷能治癒嗎
脊髓損傷會給患者帶來那些傷害
完全性脊髓損傷癱瘓患者重新行走,脊髓損傷治療的歷史性突破!
脊髓損傷感覺平面
脊髓損傷患者OT病例分析
自身免疫導致脊髓損傷的病因
患有脊髓損傷怎麼辦?
脊髓損傷是什麼?不只是脊髓受損傷這麼簡單,看看脊髓空洞的危害
脊髓損傷幹細胞能治嗎
脊髓損傷是什麼引起的
脊髓損傷呼吸障礙恢復有望
脊髓損傷患者背部按摩手法
脊髓損傷意味著終身癱瘓嗎?
脊髓損傷後疼痛治療的「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