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陰陽家:從來不搞迷信,闡釋宇宙大道

陰陽家:從來不搞迷信,闡釋宇宙大道

正解傳統文化之陰陽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近現代「東學西漸」運動後,我國傳統科學逐漸西化,中華文化也跟著變味兒。然而,當西方科學走入困境時,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就重新審視古老的中華文明,從東方文化中汲取營養。國內一些人,甚至掌握話語權的人,不思深入研讀領悟古文化的要旨,反而謊謬視傳統文化為迷信,其中尤以「陰陽家」為最。其不知「陰陽家」之陰陽,不僅沒有任何迷信,恰恰是古人對宇宙、大自然的深刻審視與體悟之後,對其規律的高度總結與概括。

所為「陰陽」,並非指具體的事物,而是對事物類別性質的抽象概括,也是對宇宙對立統一邏輯思維的概括。陰陽學說起於軒轅,見於《易經》,而後發展與「五行」融合,盛於春秋戰國。代表人物為鄒衍。(鄒衍(約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齊國(今山東淄博市臨淄)人,陰陽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學問迂大而宏辯,人稱為談天衍,又稱鄒子。鄒衍曾遊學稷下學宮,以學問重於列國。)試圖用陰陽五行說構建宇宙圖式,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一種抽象表述。即《易經》中所說「一陰一陽為之道」。或《道德經》中所說:「萬物負陰抱陽」。

古人觀察了天地、日月、晝夜、陰晴、溫涼等運動在變化中一分為二又相互依存與轉化,總結歸納為「陰」與「陽」。陰代表消極、退守,柔弱的性質;陽代表積極、進取、剛強。其基本內容為對立而互根,消長而轉化等形式。歷代由司天監----天文學家所掌握。其最大貢獻是天文、曆法和氣象。

隨著觀察的深入,又將自然界有形的事物歸納為由五類性質物質構成,衍生出「五行學說」,和陰陽家融合為一,五類物質命名為: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屬性的運行轉化構成了整體世界的動態生存。因其運行,名曰「五行」,這五種物質既互生(轉化)。然而,事物不能無限制的生,過則為害,所以又有相互制約---相剋,形成了世界的平衡運行。

在此體系中,衍化為空間結構為五方-----東西南北中;時間結構為五季----春、夏、長夏(長夏為古代對六月的特稱,溫度最高,白日最長)、秋、冬;人體結構為五臟----心肝脾胃腎。

五行屬性融合一起,構成一個立體概念。木性冗雜,生髮柔和,旺於春,位東方,屬肝;火性炎上,陽熱,旺於夏及長夏,屬心;金性清凈肅殺,似秋,屬肺;水性寒冷,潤下,性閉藏,令冬,屬腎。從而衍生出中醫天人和一的立體體系。五行又以其強弱分陰陽。體現了事物的雙重性和古人的辯證思維。

陰陽學說遠不止此,這裡只是簡單介紹陰陽學說只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的鎖鑰,而非迷信。當然,古人也有其局限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混入一些糟粕也很正常。我們不能因髒水潑掉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理解古人,發掘更深層的智慧,指導我們的工作。

(歡迎關注玄微漢學館,學正宗漢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微漢學館 的精彩文章:

TAG:玄微漢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張藝謀銀幕之「影」,是對人生陰陽太極的道學闡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文章闡釋的太透徹了,永久珍藏!
趙金剛:唐文治對王陽明「良知」的闡釋
不做過度闡釋,《芳華》的樣貌是這樣的
向京:沒有人替我看到,也無需闡釋
《精簡》09:日本的「枯山水」園林為何闡釋了「不破不立」的道理?
李小龍這句話恰好闡釋了「不敢為天下先」
何新:盤古之謎的闡釋
闡釋「中國精神」的十句古語,你喜歡哪句?
這應該是「原配」與「偷情」最精準的闡釋,我竟然覺得說的很對
李若彤陳浩民23年後同框,完美的闡釋了不老童顏,讓網友羨慕不已
安史之亂?唐玄宗用四個字來闡釋自己的過失
唐愛軍:中國道路的哲學闡釋
馮玉祥的一生闡釋了什麼是做人毫無底線
劉德華新作《捉妖天師》再次闡釋「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強者與弱者的叢林法則,一部漫畫簡單的闡釋了很多道理
為何會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用四個字來闡釋自己的過失
為何埼玉碎了隕石拯救Z市卻換來了謾罵?邦古五個字闡釋了真相
盤點桐人三季以來所使用的武器!闡釋者屬性連前三都排不上?
越南名導陳英雄《愛是永恆》所闡釋的時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