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皮膚病攻略
1.日晒傷:又稱日光性皮炎。
臨床表現:日晒後半小時到六小時內出現皮損,24小時達到高峰。表現為日晒部位皮膚出現境界清楚的紅斑、水皰,重者糜爛,自覺瘙癢、灼痛。嚴重者可出現發熱、頭痛、噁心等全身癥狀。輕者1-2天消退,嚴重者約需一周左右恢復。?
防治:避免日光暴晒,外用防晒劑。
可口服抗組胺葯聯合小劑量潑尼松,外用爐甘石洗劑和曲咪新軟膏,若糜爛者先外用3%硼酸濕敷。
2.多形性日光疹:
臨床表現:日晒數小時或數天後曝光部位(面頸、胸前V形區、前臂、手背伸側等部位)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結痂、苔蘚樣變等多形皮損,自覺瘙癢,部分患者感輕度灼痛。?
防治:避光,外出用防晒劑。
輕者:抗組胺葯聯合羥氯喹口服
重者:加用潑尼鬆口服
外用曲咪新軟膏,糜爛滲出者3%硼酸濕敷。
3.夏季皮炎:
臨床表現:多見於成人四肢伸側,對稱分布,初起為紅斑,紅斑上可見密集的針頭至粟粒大小的丘疹,自覺劇烈瘙癢,無糜爛及滲液。病情與溫度和濕度密切相關,氣溫下降病情明顯好轉,很快自愈。
?
防治:注意通風散熱,衣著寬鬆,皮膚保持清潔乾燥,出汗後用清水外洗後用毛巾擦乾。
以局部治療為主,外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瘙癢劇烈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
4.痱子:
臨床表現:根據汗管破裂位置不同,分四種類型。白痱、紅痱、膿痱、深在性痱子,白痱最常見,為針尖大小的、透明的、表淺的水皰,無炎症反應,無自覺癥狀。紅痱為汗液在表皮棘層引起,好發於肘窩、腘窩、皺褶部位,對稱分布,皮損為針尖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周圍有紅暈,自覺瘙癢、灼痛、灼熱。天氣轉涼後輕度脫屑而愈。膿痱好發於四肢屈側及陰囊,膿皰多為針尖大小,表淺,膿液培養無細菌生長。深在性痱子為汗管在真皮上部破裂引起,密集分布於軀幹及四肢,為深在的白色丘疹,不癢,除面、腋窩、手足代償性出汗增多外,全身皮膚出汗減少。
防治:注意室內通風散熱,穿寬大衣服,常洗澡,勤換衣。
局部治療原則為清涼、止癢、收斂為主,可用爐甘石洗劑、撲粉。
5.夏季瘙癢症:
臨床表現:夏季出汗後全身皮膚瘙癢,無皮疹,高熱、潮濕是誘因。
防治: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糠酸莫米松、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6.褶爛:
好發於肥胖者或嬰兒,累及皺褶部位如頸、腋窩、乳房下、臍部腹股溝、會陰、指趾蹼等處,嬰兒多見於頸部和肛周,初起為相互摩擦部位皮膚皺面一致的水腫性暗紅色斑片,久之可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滲液、潰瘍,自覺灼痛。可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防治:經常清潔皮膚,嬰兒應勤換尿布,保持局部乾燥,禁用肥皂熱水洗擦。
紅斑期可用撲粉,糜爛、滲出期可用3%硼酸濕敷。
7.摩擦性苔蘚樣疹:
多見於兒童,臨床表現為手背、前臂等易受摩擦暴露的部位,有時可累積軀幹,表現為密集分布的針頭大小的丘疹,呈膚色、淡紅色或淡白色,覆有微細的糠秕樣鱗屑,常對稱分布,有微癢。避免刺激、減少摩擦,天氣轉涼後常自行消退。
防治: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尤卓爾)。


※夏季特惠來臨,你的錢包做好準備了嗎?
※夏季使用手機的8大注意事項!趕緊收藏了!
※告別油膩膩 夏季請讓底妝自在呼吸
※夏季補腎三食療,不上火療效強
TAG:夏季 |
※冬季皮膚疾病高發季,皮膚防治要做好!
※春季皮膚病高發,如何預防脂溢性皮炎
※「肝」凈,皮膚才嬌嫩!春季養肝排毒全攻略!
※春季皮膚敏感性最高,要謹防皮炎
※夏季如何保養皮膚
※春季皮膚脫皮保養攻略,這三個方面需要知道
※冬季皮膚太干怎麼辦 混合性皮膚冬季如何護理
※夏季護膚三:夏季護膚必控油,有效減少各類皮膚問題
※冬季皮膚乾燥小妙招
※預防寒冷冬季皮膚乾裂,經濟實惠小妙招
※春季拯救乾燥皮膚大作戰
※四招預防春季皮膚問題
※女性夏季如何皮膚保濕的小秘籍
※冬季皮膚干癢怎麼辦
※換季皮膚不穩定-皮膚炎症惹的禍
※春季護膚攻略,如何預防過敏,過敏性皮膚有救了!
※春季皮膚乾燥敏感,三招教你緩解肌膚尷尬
※皮膚乾燥怎麼辦 冬季皮膚乾燥的應對措施
※揭秘愚人節皮膚彩蛋 加里奧女槍速成攻略
※冬季怎樣保護皮膚